Skip to content

yihaoye/organon-fork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Organon Fork

Alternatively, it 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Mini Code of Life or Framework for Life. When people talk about being rational and objective, there should be a concrete and actionable process to follow, rather than just abstract talk. It is certain that knowledge is power, and therefore, the contents here consist of classic methodologies and tools — all aimed at helping people work with more structure and speak with more clarity. The name "Organon Fork" is a tribute to Aristotle’s "Organon." A lack of rigor is essentially caused by either a lack of tools or intellectual laziness.

The following is an aggregation of general knowledge and toolset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Most of it is the wisdom of predecessors, not my own creations (humanity has already solved most of these daily problems; hence, the content here aims to explain rather than create). Examples used to explain each concept are my personal thoughts, only intended to aid understanding. If the reader disagrees or finds the examples inaccurate, they can be skipped — what matters is the concept itself.

This guide cannot directly solve more complex problems. However, much like politicians or leaders, such problems require finding the right professionals and organizing them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ptimal results. Additionally, the organizer needs quick learning capabilities, all of which can be found here.

Methodologies / Tools

  • Tool Overview
    • Definition – Broadly speaking, tools are not just physical objects; anything that assists people in living and working can be called a tool, including mental tools.
    • Why Tools Are Needed – Humans are not perfect or precise beings, so tools are needed to assist (similar to how people need practice and fundamental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handle operations). Tools can improve efficiency, break innate limitations, correct errors, and increase accuracy.
    • How to Use Tools – In addition to owning tools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ed knowledge, repeated training and practice are also essential (you can refer to the section on deliberate practice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
    • Others –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general tools are not as efficient as specialized tools.
  • Influencing Factors –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matters, includ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 Factor Classification
      • Accumulation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skills, training, savings, reputation, brand value, inertia, and historical determinism. These can be both positive or negative, like historical legacy issues.
      • External Forces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collaboration, luck, loans, purchases, inheritance, and historical contingency. These can also be both positive or negative, like natural disasters or accidents.
    • Extension: Accumulation/Internal Factors vs. External Forces/External Factors – These are often relative. For example, in a closed system, only internal factors exist, while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a subsystem may be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a parent system.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DIKW Model
      • DataFor example, data samples like 1+2=3, 2+1=3, 2+3=5, 3+2=5, etc.
      • InformationDerived from data, such as 1+2=2+1, 2+3=3+2, etc.
      • KnowledgeMore general understanding derived from data and information, like A+B=B+A.
      • WisdomMore universal and long-lasting than knowledge, such as methodologies like the DIKW model.
    • Information Entropy
      • Information EntropyRefers to the precision of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lso a foundational theory of moder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ower entropy means a reduced possibility space, or more specific information. When using language, one should aim to lower entropy to reduce ambiguity. Conversely, when conveying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with fewer words, using abstract language can raise entropy.
      • Information ValuePrecision does not correlate directly with value. For example, trivi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correcting a minor mispronunciation may have low value. Information, like goods, often holds lower value when freely available. High-value information should involve a form of equitable exchange.
    •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 This is also a standard requirement for modern academic papers and can be referred to as scientific or rigor assessment. Through standardized methods, people can make accurate judgments about the truth of matters without experiencing them firsthand. Below are three key principles that, although not always fully available in daily life, should be prioritized. For new topics, the criteria can be relaxed, but for established topics, they should be stricter. Obstructing these principles without necessity can be considered suspicious of fraud.
      • Repeatability, Executability, High Likelihood of ReproductionFor example, 1+1 will always equal 2,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experiments should always yield the same result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 Historical ConsistencyA subset of repeatability or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or example, does the source consistently change its viewpoint? The credibility of a source can be evaluated based on its past reliability.
        • Verification Over TimeAs time progresses,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idence will emerge. Maintaining a lie requires effort, while truth tends to persist more easily.
        • Controlled VariablesSome experiments require controlled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double-blind tests, or A/B testing.
      • Detailed Information or Data (More Evidence, Quantified Data)More detailed data is harder to fabricate. Lies tend to lead to contradictions that cannot be logically reconciled. Detailed information serves as a powerful verification tool.
        • Bayes' TheoremFor example, does the evidence provided have low entropy or a low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 Cross-Validation (Multiple Sources, Multidomain Confirmation)For instance, journalism often requires two or more sources. Other fields like accounting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and modern medicine use cross-validation methods.
        • Secondary Events / “Once is Chance, Twice is Coincidence” – A variant of cross-validation.

通识工具小册

或者可以称为 Mini Code of Life / 生活章法框架。
当人们说要理性客观时,应该有一套具体的可执行的流程方法,而不只是抽象的空口白话而已,可以肯定的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因此这里的内容皆为经典方法工具 - 希望有助于做事更有章法、说话更有条理,名称 Organon Fork 致敬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不严谨本质上是因为缺乏工具或思想偷懒造成的。

以下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识、工具集的聚合,大部分为前人的智慧而非自身创造(人类其实已经解疑了这些日常困扰问题的大部分;因此这里尽量述而不作,解释每个概念时使用的例子为个人思考仅希望帮助容易理解,若读者不认同或觉得例子不准确可忽略跳过,重要的是概念本身)。
小册不能直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政客、领导人一样,此类问题需要的是发掘合适专业人士并通过管理组织使他们一起合作达成最优化结果,另外还需要组织者有快速学习能力,这些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方法论 / 工具

  • 工具概述
    • 定义 - 广义的工具不只是实体形式存在的,能协助人们生活工作的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包括思维工具
    • 为什么需要工具 - 人不是完美、精确的生物,所以需要工具辅助(同理于人需要重复练习、基本功来提高表现、应对操作),作用涵盖提高效率、打破先天限制以及纠错、提高准确率等各方面
    • 如何使用工具 - 除了拥有工具和掌握相关的知识道理之外,重复训练实战、熟记也很重要(关于刻意训练方法可以参考本文档最后部分)
    • 其他 - 在效果上,通用工具比不上专用工具
  • 影响因素 - 适用于广义的事物、个人发展等
    • 因素分类
      • 积累 - 内因,比如自身技能、训练、储蓄、信誉、品牌价值、惯性、历史必然论等。而且既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比如历史遗留问题
      • 外力 - 外因,比如合作咨询、运气、借贷、购买、遗产继承、历史偶然论等。且既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比如意外天灾
    • 延伸:积累/内因与外力/外因通常是相对的,比如封闭系统只有内因,而子系统的外因可能是父系统的内因等
  • 信息管理
    • DIKW 模型
      • 数据 - 比如采样数据集,1+2=3、2+1=3、2+3=5、3+2=5 等等
      • 信息 - 从数据得出,比如 1+2=2+1、2+3=3+2 等
      • 知识 - 从数据、信息中归纳出的更通用、一般性的认知,比如 A+B=B+A
      • 智慧 - 比知识更通用、一般性、长效,比如方法论如 DIKW 模型等
    • 信息量
      • 信息熵 - 即信息的精确度,来源于《信息论》,也是现代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低信息熵意味着可能性空间的缩小亦即更具体,比如使用语言、文字时应该尽量严谨精确即降低信息熵,以减少歧义的发生,反之当需要用较少的语句包括大量的信息时则可采用抽象的语言、文字提高信息熵。
      • 信息价值 - 信息的精确度不与信息价值成正比,比如不同情报的价值,低信息价值沟通例子有比如纠正不影响原意的发音、拼写; 信息如同商品,通常,免费、容易获得或主动传递到眼前的信息价值都比较低甚至可能是负价值、假消息; 因此分享信息时应该注意有价、等价交换(例子如谈判),注意有的时候人们基于关系、职务或正常的公共公益服务信息免费提供的信息仍然符合此原则,因为其背后本质上已隐性地赋予、提供了价值
    • 信息鉴别 - 同时也是现代学术论文的标准化要求,因此也可以称为科学性评估、严谨性评估,通过此类标准化方法人们可以在即使不亲身经历的情况下也高概率地对真相进行准确判断(高概率仍不是百分百,说明仍有极端情况会错判,现实中也不可能达到百分百,若发生这类误判错误,应该由下面的效益管理风险管控来应对)。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条件保证下面三者齐全,但是至少应该三者居其一,另外对于新事物可以放宽要求但是对于旧事物应该更严格要求;主动不必要地妨碍三准则任一可被视为欺诈嫌疑。最后,在基于三准则和逻辑推断(参考下面逻辑基础章节)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
      • 可重复性、可执行性、较高概率重现 - 可重复性比如 1+1 永远等于 2,实践类的物理实验、化学反应在指定条件下无论由哪个实验团体进行总是得出一样的过程与结果;高概率则比如临床试验统计药物的有效性,专业的风险投资专注于年化收益率而非日化收益率,反面例子则如宗教喜欢宣扬神迹个例
        • 过往一致性 - 属于可重复性、概率统计的一个子集,比如信源是否观点声明前后不一、反复无常,又比如信源过往的可信度为衡量决定对其传递信息给予多少可信度权重,反例如组织个体为了引导舆论可能会注册新的媒体账号进行宣传,因此通常可追溯历史不够长久或过往历史不佳的信源也可以适当降低其可信度权重(更严格的方法是根据信息主题以及时间段来决定可信度权重,比如一个农业专家的农业信息可信度很高但是当其发表工业相关的信息时应该另算,在博多·舍费尔的财务管理书籍里这种方法又称为专家网络;例子如 Theranos 血检公司造假案里虽然有许多名人站台但是缺乏相关领域专家)
        • 经时间验证 - 另一种子集、变体,随着长时间推移,会有更多全面的分析、证据参与进来以及利益相关者可能发生变动,因此谎言的维护可能会被弃置(需要成本或利益冲突),因此通常真相实情才更容易留存(真相实情的延续成本较低或没有成本)
        • 变量、参数控制 - 有些重现需要给定条件,比如物流物资保管温度或湿度控制等、医学的双盲实验、对照实验、A/B测试、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
      • 详细内容或数据(多细节、多证据、多量化)- 具体通常为 DIKW 里的 DI 以及定理 K。造假情况下(可参考下面的谎言技巧),多细节(数据、信息)容易互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一般谎言会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最终导致逻辑不自洽),所以多细节是很好的验证工具,例子如药物的起效主成分、分子式、药理、副作用、用药量等等,反例如讲解点到为止、传统武学的术高莫用之类
        • 贝叶斯公式 - 比如基于的细节、证据本身是否信息熵低、精确、概率低
        • 数据、信息核查方法
          • 奇怪的数据,比如特别整的违反常识的数据
          • 数据对不上,比如总数据不等于子数据之和
          • 数据与结论的相关性(即应该有且只有真实有效数据,并且应有数据齐全不缺失)
      • 交叉验证(多来源,多引用、跨域相证)- 比如新闻行业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尽可能提供两个以上的信息来源,会计行业里的复式记账,计算机科学的校验码和信息安全的多因素身份验证,又比如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细菌、病毒、基因)、化学(分子式)、物理(显微镜、核磁成像、辐射)、心理学等是互相印证的,又比如日心说与天文物理学(万有引力、天体辐射)、航空航天工程(射电望远镜、GPS)、地质地理学(板块运动、两极)、海洋学(洋流)等互相印证。 进阶的应用还有鉴定某项信息时通过参考不同语言的版本来提高可靠性等等,另外使用信息进行验证前注意该信息的传递质量(参考下方信息传递)或者直接使用以前已被验证的信息(积累的力量)
        • 二次事件 / 事不过三 - 交叉验证的变体,比如某个事件或问题出现一次可能是偶然或意外,但是当出现两次时就很可能不是偶然问题了必须严肃对待,通常用于工程系统的检测研判;注意该思想更偏向于交叉验证而不是可重复性因为可重复性强调高频高概率而交叉验证强调非单一验证
        • 古希腊辩证法 - 交叉验证的应用案例之一(该方法实践过程中有时也执行了上面的详细内容数据量化),涉及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目的是通过这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
    • 非完全可靠信息鉴别
      • 眼见为实(或称亲身经历)- 通常可作为重要参考,但眼见不一定总是为实因为受限于紧密相关的主观性(生物感知功能)比如人类的先天生理限制无法感知无线电或网络信号,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此外人类还容易被有意的障眼法、心理操纵误导所以得以衍生了魔术表演、舆论引导等操弄手段,还有先天理性盲点被亲身经历的个例误导(上面方法一的统计反例);另外人类会有记忆错误,所以即使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情的记忆也可能会随着时间失真(因此借用记录工具 - 可靠的载体如书本磁盘等对信息进行存储记录很重要);最后,仅依赖人的已有认知与亲身经历是局限、危险的,比如大部分人没有机会上太空,因此地平说阴谋论仍有市场,又比如古人的认知和经验对月亮仅限于浪漫的想象而无法想象后世能登陆月球以及上面的真实景象,所以最稳妥地还是跟随前面的科学方法
      • 利益相关 - 参考下面的诉诸动机。
    • 信息传递与收集
      • 5W1H 分析法 - Who、What、When、Where、Why、How;比如在执行任务时,可以根据本分析法列出所有细节,以提高效率和效果(精确度、发现漏洞等)
      • 失真噪音 - 污染,比如传统渠道口口相传容易导致夸大、篡改添加、掩盖、丢失、模糊;又比如“存在即合理”是对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逻辑的”的翻译篡改,更接近的翻译应该是“凡事皆有因”,“合理”暗示了正当性并不等价于“合乎逻辑”具体参考下面的词语歧义谬误;还有格言“迟到的正义非正义”被翻译篡改为“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以及“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以讹传讹并不是胡适的原话。 所以要留意信息被传递到自己时是否是第一手还是转了好几手以及传递的方式是否高保真的渠道
      • 信息安全、信息保密 - 事密则成 (比如情报保密)
        • 信息流复杂性 - 知情人或中间人越少信息越安全,以防止中间人攻击;以及对不同信息的机密性分级,级别越高越严格
        • 信任、需要-to-know 原则 - 恰当知情权限,不超出可信任度以及工作需要地授权,并在不信任或不需要之后撤掉权限;信息的局部化,精细化、局部化地存储或传输
        • 防窃工具 - 加密、建墙、锁箱、诱饵、蜜罐、模糊(隐藏)等等
        • 规范化(流程)、定期追踪检查、信任度管理(参考下面的谎言技巧)
    • 信息理解 - 如何从不直观的沟通(比如花言巧语)中一针见血找出真正的含义或隐藏的实情
      • 倾听内容而非形式 (形式可包括信息传播里的词语修饰、语气声调、速度节奏、肢体语言与非语言暗示、情绪和表达方式、背景音乐等等)
      • 问问题追根究底(或额外调查)(可以辅助以清单记录)
      • 注意言语中的逻辑和一贯性 (参考前面的过往一致性与下面的逻辑基础)
      • 留意背后的动机、意图和情绪 (比如作案动机分析微表情、习惯性行为、小动作;较为特殊,属于必要不充分条件或概率性的)
      • 依赖事实和证据(DIKW 的数据与信息)
      • 保持警惕和分辨能力(仔细、注重细节,不过分担心影响人际关系,另外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信息积累以及训练来提升反射弧)
    • 认知管控 - 通常称为洗脑,但该词并不严谨、带有主观评价从而容易引起反感情绪与偏见,而且过于局限忽略了里面涵盖的许多专业知识
      • 宣传教育 - 提供、推广有利自身的设计好的诸如文化、价值等思想,从而达成共识规范引导,避免被管控者们因思想空虚自己去寻找产生不利的共识共振(类似进食,饱腹后觅食意愿降低,而饥饿了就会主动去觅食);比如封建忠君教育
      • 限制鉴别工具 - 即阻碍上面的信息鉴别 3 项标准
        • 限制阻碍多源信息(比如不公平地达到话语权主导、审查等)
        • 限制阻碍合法细节公开(不必要的不透明)
        • 限制阻碍实证调查、统计复现
      • 控制信息传递、完整性,比如软性硬性地(同化压制)控制信源、剪辑原信息、断章取义(具体参考上面信息传递失真噪音)以及谎言技巧(比如操纵判断或信任、误导迷惑等,参考下面同名段落)
      • 利用人的生物性弱点
        • 惰性 - 对于复杂烧脑的议题与分析,人们会因为懒惰倾向于接受现成的、易获得的答案,但是该答案不一定正确(然而现实世界里有些事物是不可避免的复杂的,参考下面的本质复杂度)
        • 认知偏差
          • 不确定性厌恶 - 人都是有对于不确定性的厌恶,即害怕失去掌握或恐惧未知,因此结合上面的懒惰弱点,会有接受现成的、易获得的答案的冲动
          • 从众心理 -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因此本能上基于安全感追求会倾向于跟随主流的行动,这在一些场景里有一定合理性和概率优势;负面例子如三人成虎,三人成虎与前面的交叉验证的区别在于前者看似多个信息来源,但实际上属于同一个群体或利益共同体亦即仍然是单一来源
          • 记忆错误与偏差 - 在没有记录工具的帮助下,随着时间,无论人类个体或群体都有记忆易失性,因此主要方式为比如控制限制书籍与磁盘等载体,个体会因大脑机制忘却历史记忆或因肉体消亡而彻底不再保有历史记忆,群体在有限的途径比如口口相传中会造成记忆损失(具体参考上面信息传递失真噪音);例子如历史上的焚书灭口行动、近现代独裁国家的记录抹煞
          • 信念偏差 - 由于相信结论,而认为推理出该结论的过程是有道理、合逻辑的;通常由情感影响,可以通过从小培养或族群的亲疏暗示等等来实现;比如基于自身的利益、认知价值根基而更倾向于更符合其的信息;例子如怀疑的种子
          • 框架效应/二元思维/非黑即白程度混淆 - 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
        • 耻感 - 基于尊严(面子)等原因不愿意轻易承认过去可能犯下的认知错误
        • 负荷极限 - 个体的智力、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复杂烧脑的议题辩论时可以使用谬误误导大众(具体参考下面的谬误列表),俗称脑子转不过来、认知负荷、决策疲劳、信息过载(参考下面解释)。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故意制造让目标疲于奔命的环境,使之不能分配有限的资源比如时间精力到相关事物、议题的探索、研究上
      • 专业策略方案 - 比如管理学、事务执行(参考下面的任务策略里的分治法与循序渐进等)、系统化工程等等
    • 欺诈博弈 - (可拓展至更广义的欺诈,比如宗教、阴谋论)
      • 贪婪诱导 - 比如高回报收益、天堂诱惑
      • 恐惧胁迫 - 比如打击报复、地狱恐吓
      • 谎言技巧
        • 操纵判断或信任 - 人为地消耗或提高信任
          • 隐藏意图 - 情绪控制、非显性交流互动(比如避免引发对方警惕、看似随意地挖掘一些对方没注意到的细节)
          • 信息过载 - 比如真中带假、虚假警报,提高鉴别成本(比如精力),借此引起疲惫、审核懈怠、警觉性麻痹(提高信任度);例子如故事狼来了(降低信任度)、重复宣传等
        • 误导迷惑
          • 直接明言 - 直接的给予错误的信息
          • 暗示引导 - 直接的给予错误的信息是较为低级的谎言,相比之下较为容易揭穿问责,高级的谎言不直接明言于受众,而是使用暗示引导,比如提供正确但模棱两可、片面的、设计的、有选择的信息组合让受众更大概率地往被引导的方向上去理解(通常这些信息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理解包括正确的理解,但更容易偏向其中一种或多种错误的理解),若日后谎言被揭穿时他们通常可以以受众理解错误为借口撇清责任;例子如语言伪术。因此注意确认具体信息、细节并排除模糊不清是重要的
  • 认知论认知科学
    • 更多认知偏差认知扭曲 - 除了前面已列出的几个外,以下仅列举其他常见的重要偏差
      • 幸存者偏差
      • 知识诅咒
      • 移情隔阂 - 情感冷淡时,低估他人情感的强烈程度;情感强烈时,高估他人情感的强烈程度
      • 乐观偏误、悲观偏误 - 比如一厢情愿、抑郁思维
      • 后见之明偏误 - 事后诸葛
      • 先入为主、刻板印象主观验证 - 比如信息茧房
      • 妄下结论 - 比如当一个人对别人将要说的话做出假设时,通常会用“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样的话来打断他们
      • 安慰剂效应 - 药物测试
  • 逻辑基础
    • 推理 - 以下 3 点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 演绎法 - 从叫做前提的已知事实,必然地得出的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 排除法、反证法
        • 三段论 - 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由三个命题组成:大前提(一般性情况)、小前提(特殊性情况)、结论
      • 溯因法 - 从事实推理到最佳解释的过程
      • 归纳法 - 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例子如鸭子测试,反例如盲人摸象
    • 条件
      • 充分条件 - 指某个条件是使某个事件或命题发生的充分原因,如果条件成立,那么事件一定发生,但是,即使事件发生,这个条件不一定成立
      • 必要条件 - 指某个条件是实现某个事件或命题发生所必需的,如果一个事件发生,那么这个条件一定成立,但是,这个条件成立并不一定导致事件发生
      • 充分必要条件 - 等价于当且仅当
    • 证据
      • 举证责任 - 知识论争议中一般共识:试图要他人接受一件事的人有义务为那件事提供适当理据。比如法学里的疑罪从无、无罪推定原则。类似的概念还有希钦斯剃刀萨根标准
    • 逻辑谬误 - 逻辑谬误与认知偏差、扭曲的区别是后者是自动思维的类别,以下仅列举常见的重要谬误
      • 以偏概全 - 参考上面信息鉴别方法一;应用案例:公关技巧 - 通过造一个容易识别的谣言攻击自己再辟谣从而让大众相信其他的负面消息也是假的
      • 抽样偏差 - 根据缺乏代表性的样本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与幸存者偏差这类选择偏差的区别在于前者可能是故意为之而后者是无心之失
      • 赌徒谬误 - 是一种机率谬误,主张由于某事发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来不太可能发生;或者由于某事很久没发生,因此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
      • 滑坡谬误 - 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本质上是推导过程不严谨,中间的逻辑链发生了跳跃(不遵守充分条件,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以达到某种意欲之结论),例子如滥用骨牌效应、蝴蝶效应,反例如贝叶斯公式
      • 偷换概念不当类比、稻草人谬误 - 通常讨论会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以便理解。但此时要注意概念转换的合理性,要区分出等价和不等价的部分,以防止故意换为有利于单方角度但不等价的概念或使用似是而非的类比
      • 诉诸非逻辑 - 使用包括可能性、动机、道德、人身、权威、资格、情感、传统、习俗、信仰等作为论据;诉诸人身的例子如通过指控一个人的私生活不检点来降低其在不相关的话题上的公信力,而道德绑架就是诉诸道德的典型,又比如讨论时不应该把事实与立场混为一谈,又比如谚语老话不能作为严谨的论据
        • 诉诸动机 - 较为特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属于必要不充分条件,比如法庭上通常不予采信与被告人有利益相关或强亲疏关系的人证供词,但也不会因此把该人证供词作为反证,又比如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 “那又怎么说”论 - 是应对指控时,不回答或讨论关键问题或论点,反指控对方或提出其他关键问题,以反驳指控的一种技巧或行为。这种技巧被认为是"你也一样"谬误的变体和诉诸人身的子类型。
      • 词语歧义 - 语言文字用词不准确时可能会带入冗余信息或丢失信息或植入暗示、认知诱导,比如将现代医学称为西医时容易与中医形成对立对等关系,事实上通常语境下准确对应的西医(传统欧美医学)应该是古希腊-罗马医学,而现代医学应该与传统医学对立,其中传统医学除了包括中医、古希腊-罗马医学外还包括其他地区的医学如藏医、古印度、古埃及、拉丁美洲、中世纪伊斯兰医学等等。此处词语歧义呼应上面的信息熵理论
        • 新语和语言腐败 - 是一种对词语歧义谬误的具体应用,比如使用“下岗”代替“失业”一词、又比如使用“负增长”代替“衰退”
      • 因果谬误 - 参考下面的统计相关性与因果性以及毫无关系的偶然关联或不充分的原因总结:比如通过进食多个面包获得饱腹感后,误认为最后一个面包作用最大
      • 责任倒置 - 比如推卸举证或问题源责任,案例如宗教声明神、天堂、地狱等的存在时不主动提供完美的证明却要求反对者提供完美的反证证伪,又如因为 A 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团队日后需做出改变但是成本较高,此时 A 不但不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反而质问改变者改变的成本责任
      • 诱导性提问 - 指用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限缩、操控回答者的回答
    • 哲学剃刀
    • 统计规律 / 猜想证明 - 大部分动物本能都会找规律、假设以更好地生存,但是有的时候找到的规律不一定是严谨的因果关系,比如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 相关性 / 猜想(经验法、假设、找规律、特征法、最佳实践)- 比如传统草药的柳树皮用于解热镇痛,但如果柳树种类欠缺水杨苷或病患不能有效吸收将水杨苷转化为水杨酸或柳树种类含额外毒素则治疗效果不佳,所以柳树皮只与疗效相关但不是原因,有意思的是这类经验法不是人类独有,自然界动物也有为了治病而服用植物的案例。另外一个著名的统计学相关性谬误:同季的冰激凌销售量与溺水数量成正比
        • 猜想假设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当未有完美或高完成度、接近完备的答案方案时。也因此比如传统医学、炼金术是对医疗科学、化学的早期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宗教也推动了古代人类识字率、教育的发展,而数学物理等科学里也有很多猜想推动了发展,但是一旦证明之后再纠结于猜想则可能没有或很少收益了(因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好处是有前提条件的)。另外一定要牢记猜想不是证明,在未证明之前的使用是不严谨的。另外要注意只有证明才可称得上是知识(DIKW 的 K),猜想虽然是由数据信息(DIKW 的 DI)归纳而得的却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知识(或者说是一知半解)
      • 因果性 / 证明(系统化理论)- 对应上面例子其实水杨酸才是解热镇痛的主因
        • 事件关联必然性
        • 事件时间顺序性
    • 学科审慎 - 如何鉴别伪科学
      • 方法一(严谨方法):采用上面的信息鉴别 3 项标准
      • 方法二(朴素方法):充分地直接或间接应用了数学(广义的,比如几何、概率等)的学科可被视为科学的学科 - 即使是社科文科也符合,比如语言学破解灭绝语言采用密码学数学,狭义政治里的博弈论(比如三姬分金),刑侦里的指纹识别基因匹配数据库,生物学的统计、演化树,遗传学的孟德尔定律,现代医学的流行病传染数学模型,历史考古学采用碳 14 鉴定遗迹以及贝叶斯全证据定年等等
  • 解决问题、事务执行
    • 分工与专业化 - 任何系统或组织中的任务资源分离,以便参与者可以专业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提高效率,在《国富论》中被突出强调;例子如混混打不过职业拳手、游勇草寇打不过职业军队,现实中还有如流水线、组织架构、投资组合、分级诊疗、层级缓冲等;最后,商业就是基于分工与交易的
      • 协同效应,又称加乘性,指 “一加一大于二” 的效应,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例如商业环境,市场或企业并购,有可能产生互补不足的协同效应;在医药领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经相互混合后,其效果大于每一种物质单独起到的作用效果的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经相互混合后,其毒性增加,死亡率高于预期的百分比。
      • 模块化 - 自下而上,强调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设置边界、隔离、防火墙,使得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扩展更为灵活、稳健、权责分明和高效。通常指由数个基础功能组件组成的特定功能组件,可用来组成具完整功能之系统
      • 结构化 / 组织化 - 自上而下,侧重于划分、分类、排序和安排元素或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整体。将事物、思想或系统分解成组成部分,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安排这些部分以形成整体;例子如结构化表达、金字塔原则
    • 解决策略任务管理
      • 艾森豪威尔四象法 - 优先级排序:紧急重要(马上做)、重要不紧急(制定计划做)、紧急不重要(委托别人去做)、不重要不紧急(少做或不做)
        • 可再细分:低能耗任务(比如重复性、弱严谨的工作)、高能耗任务(比如学习或复杂多变、强严谨的工作)- 根据个人当前状态来安排优先级,比如疲惫或精力不佳时先做低能耗任务,从而先达到启动起来,通常可以借此慢慢进入状态进而也可以执行高能耗任务,否则可能因为启动困难导致厌烦情绪、工作频频暂停且因此产生愧疚的恶性循环的“拖延症”;出于人的精神健康考虑,需要低耗能任务与高耗能任务混合,长期只有其中一种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 启动技巧
        • 规避完美心态(通常是妨碍立即行动的一大要素)
        • 先从简单、低依赖任务开始(参考上面四象法与高低耗能),要认知万事开头难不要额外给自己添加难度、先启动起来形成势能惯性
        • 寻求资源、帮助减轻启动或执行难度
      • 预备规划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用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多情况预测,对应多方案准备
      • 分治法 - 分而治之,将大任务合理地分割成多个子任务,厘清每个子任务的优先级、依赖项、完成所需时间等;政治例子如分权制衡,军事学例子如我专而敌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基于赢者通吃从而提高总体收益)
        • 阶段性规划 - 比如长期任务通常易失焦且具有不确定性,此时可以分成子任务,并根据子任务的时间优先度、必要性来进行
        • 时间碎片化 - 属于分治法反面例子,与零钱容易消耗同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周全计划安排整块的足量时间来完成任务,因为人在切换或开始一项任务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启动(比如背景知识回忆、工作状态预热等),如果经常频繁的切换任务或将时间过度碎片化,就会造成极大的效率损失,同理的例子还有计算机里的多线程在频繁切换任务时会因为 context 调度浪费效率与资源
      • 进展方式 - 根据情况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下面的严谨性与效率权衡等等
        • 焦点突破 / 自上而下 - 关键跳跃,跳过不要紧的细节,通过优先专注于关键点、层级顺序来加快发展效率
        • 逐步推进 / 自下而上 - 循规蹈矩,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改变或制定政策的理念或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在决策和行动中采取小步骤,并在每一步中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进。渐进法通常与大规模的革命性变革相对应,它更注重渐进地修正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或需求。与下面的量变、质变相关。比如堆砌哲学在大功率火箭助推器上的实践。
      • 并行异步 vs 串行同步 - 并行异步比如让洗衣机、洗碗机分担家务同时主人可以去做其他事,使得生活工作更高效
      • 过程导向 vs 结果导向 - 根据情况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下面的严谨性与效率权衡等等;下面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是其子集;例子如黑猫白猫论
        • 交付模式 - 主要有下面 2 种方式及其混合
          • 敏捷交付(开发)- 灵活、快速交付反馈和持续改进、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不死板(常见于新兴行业如互联网、最小可行产品 MVP 等)
          • 瀑布交付(开发)- 适用于规模较小、可以精密地规划或需求稳定明确的项目(常见于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可以减少时间、成本
      • 停顿休整 - 持续的任务执行容易陷入对有限区域的过度关注而忽视外界变化带来的可行性,因此需要停顿休整比如隔一段时间回顾,反映到生物性人也需要进行休息管理以使得大脑更好地休整
      • GTD 工作法 - 将所有感兴趣的项目、相关信息、问题、任务和项目从外部记录下来,然后将它们分解为具有已知时间限制的可操作工作项目,这使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外部记录中列出的每项任务采取行动上,而不是凭直觉回忆它们
      • 严谨性与效率权衡
        • 任务的性质:不同类型的任务严谨性程度不同。例如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致命领域可能需要更高的严谨性,而创意、探索性工作则可能更加灵活地接受试错,又比如政府机构或单位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试错容忍性较低、而民营组织或企业是从市场上风险融资因此试错容忍性较高等等
        • 目标和资源(期限):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资源(期限)可以帮助决定对严谨性的要求。比如目标明确且资源(如时间、人力等)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更注重严谨性
        • 风险和影响:考虑错误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决定严谨还是效率至上(影响包括影响广度和深度,以及耦合带来的链式影响)
        • 团队合作因素:考虑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根据实际需要与团队互补或匹配,比如有些团队习惯于注重精确性和严谨性
  • 效益管理
    • 收益代价 - 收益(如利息)与代价(如风险、成本、投入)总是同时出现存在,也总是需要被综合考量计算;代价可以是广义的资源(时间、资金、人力、技术等),比如教育里的师生比
      • 投资回报率 ROI
      • 边际效益递减
        • 数量优势 vs 质量优势
      • 沉没成本 - 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 及早止损 - 比如投资或系统安全、稳定性、健壮性领域
        • 路径依赖 - 沉没成本导致的负面现象,指给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选择受制于其过去的决策,即使过去的境况可能已经过时;例子如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 4.85 英尺是根据一百多年前马车制定的,而马车的标准源于英国马路的宽度,而英国马路的宽度又源于罗马战车的宽度 —— 刚好容下两个马屁股
      • 机会成本 - 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
      • 主动被动权 - 主动权很重要,比如汇率买卖,因为银行或兑换平台机构属于被动方,所以通常需要增加差价以弥补被动性的劣势
    • 数学工具
      • 指数堆叠 / 指数效应 - 别称复利,例子如滚雪球效应
      • 速率分析 - 导数,例子如金融里的增长率、趋势
      • 函数思想
        • 区间考量 - 比如长期与短期、周期里的特定时期等;例子如长期主义、价值投资、可持续发展、现金流、美林时钟等
      • 概率指导 - 现实有过多的选项与变量,因此更可行合理的是追求概率优势而不是绝对正确,有时概率会和长短区间强关联;比如风险管控随机影响、长期主义降噪、价值投资,另外医学治疗选择也是概率优化问题,从概率上来说应该优先选择现代医学,除非已确定现代医学完全不可能应对当前情况时可以尝试传统医学碰碰运气
        • 概率学派
          • 频率/统计概率
          • 贝叶斯概率 - 贝叶斯思维参考上面贝叶斯公式
        • 风险管控 - 途径有备份、冗余、预防等
        • 裁剪平均值 - 舍弃掉概率分布或样本中最高及最低(即两侧极端)的一些数据后再计算,比如体育比赛评分
      • 最优化 - 包括局部最优化与全局最优化;还可以分为连续变量优化和离散变量优化(有时以选择的形式出现的排列组合优化,通常语境下的比如选择大于努力的人生选择),此类问题一般属于数学里的 NP 问题,除非确定单调性(比如可以观察选择之间是否有联动性),否则局部最优不一定是全局最优,复杂度随着组合元素数量增大而极速增长为天文数字,因此出于可行性不追求全局最优而是全局较优,需引入一定的随机性(具体可参考随机化算法)来辅助计算,例子比如病毒进化
        • 根据随机化算法的原理,更多的试错机会(更高的容错率、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可能接近更好的结果,也即更不需要拘泥于局部最优化,否则则相反。另外可优化的空间还包括筛选错误:低级/简单错误和高级/复杂错误
    • 规则纪律
      • 检查清单 - 本质为流程保障避免主观错误,虽闻名自查理芒格但实际来源于航空业的机师纪律
      • 复盘 - 上帝视角;原是围棋术语,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下法等
  • 信任合作 - 或称联盟(其实组织内管理同理),属于前面的外力这一范畴,也与前面的分工强相关,可互为参考
    • 应用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合同契约构建可靠的信任关系 - 可视为下面的人工法则之一,即不主张无条件的信任、不主张交浅言深。与密码学的原理类似,即世上没有绝对破解不了的密码,只需保证破解密码的成本比破解密码的收益高即可
      • 从利益相关较小的事情开始递增合作,从而双方会基于考虑之前沉没成本建立起来信任价值,不会轻易因为可能多出来的一点利益而选择破坏信任 - 比如血亲;又比如商业领域里投资人通常更愿意与已认识、合作过的人合作;反例如婆媳关系难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信任没有踏实递增的前提下就对对方以及合作产生不实际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角色关系冲突(通常家庭男性负责对外工作,少有权责交集是互补性而较少排他、挤占关系,而家庭女性对内负责有更多权责交集),因此一个解决方案是信任应该稳步建立,另外权责界限划分清晰比如子女幼年由母或父主导负责、子女成年后应自我负责、而子女也不应该不合理干预父母的划分领域
        • 礼貌与尊重 - 虽然属于形式的一种,但是也可以视为最基础的特殊的利益,属于必要不充分条件
        • 社交圈子论 - 是这类方法的一种子集、变体,逻辑是通过社会、阶层、血缘等小圈子筛选掉对自己合作收益有限的候选人,但缺点是除了有给人以势利的负面观感外,也会因为近亲繁殖、多样性不足以及人脉功能重叠而导致一定的局限与失灵
      • 如果破坏信任获得的收益大于之前的沉没成本,则有可能出现破坏信任关系的行为,否则则可能维持信任合作关系 - 比如当社会不公贫富分化过大,底层就可能愿意牺牲原先遵守的契约与信用,直接采取抢夺来获得更触手可得的实惠,此过程也包括机会成本,比如叛乱的机会成本最高只能到死亡,但是收益却可能没有界限,尤其是当贫富悬殊极大财富权力过于集中时占大部分的底层成员反而机会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因为社会金字塔系统决定了不可能杀掉所有叛乱者,因此即使叛乱失败也只会被杀掉一部分(类似法不责众),因此死刑成本实际会按此百分比摊薄;反例如一个群体通过提供自身把柄以搭建临时合作团队的投名状机制以及政治联姻
      • 合同契约 - 白纸黑字,又是工具(证据、记录载体)的应用;有的时候合作即使双方在真诚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意外、不可抗力导致亏损,因此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以获利与否作为评判对方是否诚信的标准,正确的做法是在合作前拟定合同契约、写明具体义务并允以实地逐项检查才是公正的方法
    • 对于更复杂的情况,比如背信方掩盖其背信行为时如何觉察博弈,可以参考组合应用前面的信息鉴别、传递、信息理解、逻辑推理等工具
    • 虽然过度经营人脉是错误迷思,但增加交友范围是必要的,毕竟如果范围不够大也就没有足够的测试样本进行信任机制的执行与筛选,从而减低找到合适的伙伴的概率、机会
      • 尽管六度分隔理论有争议以及其科学性和普适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是仍然启发了增加交友范围有两种方法:深度(依赖现有关系网络扩展)、广度(不依赖已有关系的新关系节点开拓)
    • 信任是合作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另一条件是合作会带来效益、更好地达成自身目的
      • 合作质量 - 有的时候即使双方都真诚但是做事方式、习惯不契合也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因此这一因素也非常重要。在现实中,许多主体(个人、机构、组织、国家等等)也会因为志同道合、理念相近而增加合作的可能性(道不同不相为谋)
  • 情绪管理 - 本质是避免动荡,保持稳态
    • 放松技巧 - 延长决策时间(更富裕的缓冲思考时间)、转移注意力(冷水刺激)、舒缓途径(音乐、深呼吸)
    • 自我认知 - 避免错误的自我认知,比如自负傲慢(击鼓骂曹)或自卑,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确认自己没有误会,可以避免需要从他人身上寻求自我肯定而陷入争执
    • 人体健康 - 硬件层面上比如生活习惯如饮食作息运动以及不透支、压力管理、时间管理
    • 选择环境 - 规避有毒环境,避开恶意对象;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 寻求帮助 - 如心理医生、专家咨询等等
  • 人际管理
    • 两种人际关系:情感型、商业型(交易型)- 其中可对应社会类型:熟人社会、契约社会(事实上无论是这两种人际关系还是社会类型,都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而是互有重叠的);商业型人际关系比如有合作伙伴、甲方乙方、同事、上司、下属等等,当然这些关系也可能会因为利益不再相关而消失或转变成情感型
    • 互动准则
      • 互动范围 - 互动范围应该进行良好的管理以避免不合时宜的行为,比如困扰、骚扰、冒犯;以及保持合适的距离很重要
        • 职责相关 vs 非职责相关(注意包括了亲密程度)
        • 主题相关 vs 非主题相关 - 比如确认对方问题具体,不要自以为是地提供超出需求的帮助或回答;除非涉及紧要情况,不要过度热心地给予建议或帮助;不要在不合适的场景下展示自己、自信;不要过度敏感地想拓展、维护关系,接受不完美
      • 开放式沟通 - 更多更积极的了解(通过问问题、聆听和深入交流来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和动机),更少或更审慎的结论;反例如上面认知偏差的妄下结论
      • 非暴力沟通 - 遵循 4 个要素:观察(清晰地表达观察的结果,注意不是评论评价)、感受(表达感受,而非观点和想法)、需要(清楚明确的说出你的需要)、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注意不是命令)
      • 降级 | De-escalation - 具体如降低挑衅行为量表(DABS):尊重对方、减少恐惧、询问对方的疑虑和焦虑、为对方提供指导、达成可能的协议、保持冷静、风险管理
      • 对事不对人,并假设对方也如此,若确定对方不遵守这一准则则退出谈话或保持距离即可(不要使得自己也对人不对事)
        • 谨记讨论的目的是“寻找什么是对的”而非“证明自己是对的”
      • 真诚 - 乐意表达感谢,勇于承认错误并负责
      • 相处的合理优先级:规则(比如科学规律、自然法则、广义通行的犯罪定义、社会底线等)> 情感(人情、关系) > 信仰(包括政见,以避免泛政治化) - 解释:因为信仰政见通常属于立场结论,然而实际纠结于立场结论的个例是低意义、概率上不实用的,重要的是思考遵循的章法与方法论(带来更高概率的立场结论正确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原则法则大于人情的原因
        • 规则与信仰的区别 - 规则通常是明文规定、行之有效、强约束性、严谨认证校验过的并针对集体、社会的;信仰通常是主观、弱约束性、非实证的针对个人或小团体的。规则可以被公开讨论、质疑和修改,信仰往往更加个人化、不易受外界影响
      • 情绪勒索 - 反例,指一种在关系中不愿意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并企图以威胁利诱控制他人的行为模式;类似社会现象还有刻奇
    • 表达技巧 - 深于思而敏于言:最重要的是改善思考方式,比如一些不尊重的想法平时要纠正、不合理的思维要反省,因为言多必失,表达技巧终究只是形式的
      • 结构化表达 - 如 STARL 模版(Situation 情况, Task 任务, Action 行动, Result 结果, Learn 学习)
      • 不用脏话(道理如同不要随地吐痰),少用或不用反问句(理解确认不属于此类)、暗示、讽刺、评价等间接表达(因为实际有效信息较少或没有,且容易歧义引申),多用陈述句、疑问句等直接表达
      • 对等原则,比如在被询问时,即使有启发疑问也建议先回答对方的问题再提出自己的问题
      • 表情与肢体语言尽量采用通用直接简明的(语气也尽量正常),如愉快、平静、不悦、疑惑、难过等,少用特殊的方式
        • 过多修饰是因为平时说话不够精练、用词不够严谨造成的,所以降低信息熵和简明表达是互相作用的
      • 言之有物、说话不轻率,讲出口前深思熟虑,快慢思考
    • 冲突管理 - 6 种方式:开放诚实的足量沟通、理解对方、寻找共同点、尝试协商与合作、控制情绪、寻求中立帮助
  • 策略管理 - 可分为 2 种,通常根据具体情况权衡组合使用
    • 主动策略(非妥协策略)- 通常属于治本或是最优、长久方案,比如为对抗传染病、瘟疫而研发疫苗与特效药、治疗手段等
    • 被动策略(妥协策略)- 通常属于治标或是次优、临时方案,比如为对抗传染病、瘟疫而限制牺牲社会运行等
  • 系统理论 - 我又不是工程师,为什么要了解系统?因为实际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系统,不限虚实(星系、生态、产品、工程、企业、族群、经济、生命、财务、商业模式等等),而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联的个体组成,根据某种规则运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所以系统的理论可以广泛应用在工作生活,值得了解学习
    • 系统基本分类 - 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
    • 系统的 3 种可能状况
      • 稳态 - 整个系统处于稳态结构的条件是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处于稳定态;定义稳态是基于前置条件的,没有绝对稳定的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包括封闭系统),几乎所有的稳定系统,在一定或极端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不稳和振荡。对于许多系统,系统启动后需要一段时间才会进入稳态;与混乱度治理强关联,例子如财务收支平衡(开放系统)
      • 振荡或崩溃
      • 稳态结构向另一种稳态结构演化中
    • 状态变数(可能性空间)及其控制 - 即是变化稳态结构应该是有限的状态变数且可以用有限状态机来描述的
      • 量变(数学连续)vs 质变(数学离散,又称突变或范式转移)- 例子如进化论、从一到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基因突变、从零到一等等
        • 创新、创造 - 既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动力要素包括:积累(比如基本功、理论指导、正逆思维、实践、试错、坚持等等)、外力(比如开放性、多样性、新发现等等),例子还有如灵活变通、军事行动里的奇兵等等
      • 可逆变化(可逆性)vs 不可逆变化(不可逆性)- 在事务上,有时需要避免可逆变化有时需要避免不可逆变化,比如一些工作需要注意持续投入以使其达成不可逆的结果,否则中途停滞可能会造成成果流失和努力浪费,例子如癌症治疗,又比如皮外伤是可逆变化而截肢是不可逆变化,军事上的消灭有生力量是不可逆变化,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生育是不可逆变化等等
        • 除了可逆变化(可逆性)和不可逆变化(不可逆性)之外,还有中间地带的难逆变化(难逆性);例子如二极管、吸毒与戒毒
      • 生命周期理论 - 广泛适用于多领域,如产品研发、市场发展情况、生物状态、组织管理等等
    • 封闭系统 vs 开放系统
      • 耦合 - 物理学中,若两个系统是耦合的,表示它们彼此间有相互作用
      • 可持续发展 - 系统建设需要考虑对关联系统的影响
    • 反馈 - 反馈可以是恒定的或动态的
      • 正反馈 - 比如良性循环、恶性循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依偎效应、共振、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链式反应、债务陷阱、温室效应、垄断优势、以战养战等,注意正反馈的正是单向强化的意思,性质上可以是正面或负面,在确认负面强化后最佳方案通常是及早干预
      • 负反馈 - 比如制衡、反思、举报、阻力(摩擦力、非牛顿流体)、疼痛感知、激素调节、自动调温、市场供需波动平衡、边际效益递减等; 负反馈调节是一种最简单的稳态结构
      • 无反馈 - 通常较少;例子如开环系统、单向传递广播、严格执行既定计划等等
    • 反熵增(发展与维护、混乱度治理)- 万物(包括个人发展、成长)有着自发增熵的倾向,即失序、混乱度的增大,因此需要建立明确目标规划且持续地负反馈调节;也因此可知一劳永逸的服务系统是不存在的,比如永动机、财务自由都是虚假的,任何事物与系统都需要投入成本进行维护。 与稳态也相关
      • 有序性改进或称升级进化(2 个关键)
        • 持续发展变革(在耗散结构理论中,系统需要处于非平衡状态,而不是保持停滞、静止或平衡、沉寂状态,才能产生新的有序结构,类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反例如固步自封)- 对于个人发展、成长的话就是持续学习和成长
        • 必须流动开放(封闭的系统是无法产生熵减的,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前提,开放性为系统提供了从外部获取新资源、新信息和新能量的机会,有助于产生新的结构和秩序)- 与时俱进、避免固步自封
          • 多样性、多元化 - 可以增加系统或组织的稳定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多样性是促进系统的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因素;具体的做法就是包容、客观地吸收
      • 复杂性管理 - 比如极简设计、系统工程抽象接口、封装、产品的易用性;注意,复杂不等同于高级,高级(系统)除了先进、强大之外也可以保有条理性,而复杂通常只是高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本质复杂度 - 指由于一问题的本质不适合简单的求解方式,所有可行的求解方式都很复杂的情形;比如货物价格关系复杂度最少为 O(N) 所以货币机制已经将其优化到极致
        • 偶然复杂度反面模式之一) - 相对本质复杂度而言,是可依避免的,一般是因为选用求解问题的方法时所引入的不必要的复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运营成本;比如抽象泄漏、使用过度复杂冗余的工具产品、又或者物物交换把货物价格关系复杂度提高到 O(N^2)
          • 基础原理 - 许多尖端科技的关键部分、解决方案许多时候都是最基础的原理,比如核能的关键能量转换方式仍是煮沸水、计算机许多先进系统方案性能基于二分搜索数学原理
        • 复杂性管理方法
          • 抽象封装
            • 模块化(分而治之、解耦、可重用)
            • 结构化,即分层、分类整理
          • 建立标准与流程、规范,并档案记录化
            • 设计模式
          • 持续清理,即系统迭代过程中把不必要的旧部分去除,也包括在一开始就不引入不必要的东西
            • 奥卡姆剃刀 -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反例如子系统间的非必要耦合
            • 极简主义 - 朴素,精简和专注于重要的事物,少即是多;其反面例子是堆砌、浮华
        • 复杂系统理论
          • 连续性失效(组件强耦合)
          • 通常是开放系统
          • 可能有系统记忆(迟滞现象)
          • 可能套叠 - 系统的组成成分本身可能就是复杂系统
          • 多样性的动态网路 - 小世界或无尺度网络其中有许多局部的互动、和少量的区域间连接经常采用
          • 可能涌现 - 为许多小实体相互作用后产生了大实体,而这个大实体展现了组成它的小实体所不具有的特性
          • 非线性关系 - 比如蝴蝶效应
          • 回馈循环(正负反馈)
    • 关系模型结构
      • 排他配对(即一对一)
      • 中心化(即一对多)
        • 缺点:单点故障、单点瓶颈(如性能、灵活性问题等)
        • 优点:复杂性低(比如互相协作、同步),关系映射更简单,构建维护成本低
        • 例子:比如协议、规范、标准化,因为本质上是统一化、一致化,通常带来很多效率提升,但是标准化不当会降低多样性、压制创新等,因此最好低耦合、尽量少约束,如非实体功能的通用介质、接口,以保证提供更多的发展性空间;具体如货币制度,因为引入了货币这个中心介质,维护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的复杂度为 O(N),而如果采用原始的以物易物制度则维护价格关系的复杂度则为 O(N^2) - 这在社会商品类型极大丰富化的情况下会导致爆炸性增长从而阻碍商业发展;另外如社会原子化,形成扁平化的树结构,更易掌控
      • 网络结构(即多对多、图结构,又称分散化、分布式)
        • 缺点:复杂性高(比如互相协作、同步较难),构建维护成本高
        • 优点:各主体并行分工性能更高,更好的容错性,稳定性更高,更好扩展
        • 例子:比如飞机有四个引擎,如果一个引擎坏了,剩下三个引擎,还能继续飞;又比如双职工家庭即使其中一个工作暂停也还有另一份收入维持家庭运行;另外还有现代医疗制度的分级诊疗
    • 角色关系
      • 挤占、排他性
      • 替代、竞争、互补性
    • 系统评价 - 通常从 3 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靠性(包括稳态),适应性与可扩展性,功能、性能与成本(包括体验、可维护性、副作用与妥协)

通识

  • 政治相关
    • 广义政治
      • 公义道德
        • 什么是正义?- 除了日常生活评判外,也关乎政权合法性、战争正当性等,以下总结自《理想国》:
          • 物尽其用,物在其位(或者说物尽其职)
          • 公共利益至上、个人心灵的有序和平衡等
        • 程序正义(过程正义)与结果正义 - 法学
        • 暴力对等原则以及不主动升级暴力 - 反面例子如完美受害者
        • 道德起源
          • 通过自然实践归纳的不成文法则
        • 同理心(感同身受,关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普世价值与基本权利(自然权利,或称人权)
      • 规则法律
        • 自然法则 - 有时与野蛮同义,特种语境下又称为街头智慧
          • 系统理论 - 参考前面,重要的包括正负反馈(赢者通吃)、多对多关系等等
          • 趋利避害 - 产生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是要注意有时也有偶然性不一定真最优
            • 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零和博弈竞争
              • 直接对抗 - 直接地使用自身优势、资源以实现趋利避害,比如直接使用暴力、武力来压制、抵抗
              • 威慑恐吓 - 间接地、优化地(尽量少消耗地)使用自身优势、资源以实现趋利避害;显性地展示社会地位是其中的一种子集与变体
              • 寄生剥削 - 非共赢的共生关系,无法自己生存必须附着他者;在社会学里,大部分组织机构个体与社会是共生共赢的关系,也有少数组织机构个体是寄生在社会大众之上的(比如过度救济、传销、邪教组织、统治等级制度、资源不当倾斜等等),和生物世界类似,共生体与寄生体之间是可以互相演变转化的
            • 合作共赢、生态平衡、族群互助或分工 -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促使生态系统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原始的团体互助带来明显的生存优势,例如蚂蚁,也因此产生最原始的社会道德、伦理、规矩,最终孕育了更高级的人工法则
          • 自然数学
        • 人工法则 - 目的是为了创造、维护非自然产物;有时与文明同义,特种语境下又称为书本智慧;通常为了构建人为系统;例如法律、规章制度、条约合同配合对应的相关强制执行机制等等,用于自然法则无法处理好的问题,比如交通规则、公地悲剧、国际规则、双输、复杂博弈问题等。值得注意人工法则是基于且不违反自然法则的,但是现代场景中只有自然法则(自然系统)是无法胜任的(组合过于灵活导致系统状态太多不可控),就如同只知道 1+1=2 是不足够应对工作需要的同时也是不能违反的,类似必要不充分的逻辑,也有一些场景是人工法则力有不逮由自由法则驱动更优的,比如市场经济、一些频繁且灵活多变难以预测的场景
          • 系统理论 - 参考前面,如一对多关系等等
          • 惩罚奖赏(法则执行)- 自然法则天然实现了其执行的强制性(趋利避害)。而人工法则并非天然,因此需要设计引入惩罚奖赏机制(需要暴力支撑,关于暴力的具体可参考下面)来模拟自然法则的趋利避害,从而才能保证其的执行落实
          • 应用数学 - 人工法则也经常需要引入数学逻辑来更好更复杂地执行与约束
          • 人工法则的评价 - 人工法则不都是合理可行的,还有一些是不完美的或虚假不实的虚假法则。评价的基准:持续有效(不应反复修改)并满足制定初衷(解决真实存在问题而不是虚设问题)、没有或尽量少副作用
          • 不端成员 - 生存于人工法则环境却以自然法则立命,比如恶性竞争、流氓无赖;不仅限于个人,可以是群体、组织、国家等等
            • 特征 - 没有或较少约束(不守规矩道德体面、手段灵活比如欺诈伪装认怂、自私自利不负责、缺乏同理心等)、工于心理(侵略挑衅诱惑恐吓、口才表演宣传煽动等)
            • 应对 - 保持警惕不轻信、保持距离边界、观察与忍耐等待机会、保持冷静避免冲动无效对抗、寻求支持帮助(比如其他人、人工规则,如果规则不落地说明是虚设无信的,如果是规则缺失应该首先补救规则漏洞)
      • 政体系统 - 《君主论》《论李维》
        • 政体稳态 - 可参考上面的系统理论;政体系统的稳态与政体公义没有强关系,不同的政体系统其稳态性质有所不同
        • 政体公义 - 可参考上面的公义道德 (结合上面系统理论里的系统评价可得出政体评价)
      • 宗教与世俗化
      • 文化 - 通常由地理、气候、历史偶然性以及其他文化的互相交互形成,所以如果要寻求文化根源则需要比较严谨的历史考古以及地理气候研究?
      • 经济
        • 微观经济
          •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指企业或组织在生产或运营过程中,随着产量或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逐渐减少的现象
          • 范围经济 - 指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由于资源共享和相似性,可以降低总成本的现象
          • 垄断、稀缺性、门槛、不可替代性
        • 宏观经济
          • 什么是货币
            • 劳动、价值的凭证,同时也是驱使他者为自身服务的权力来源,因此应该稳定不宜震荡 (《国富论》)(在社会主义国家,使用工分替代货币来扮演此角色)
            • 对于商业活动主体而言是交易中介,对于商业系统而言则是流动性载体
          • 供需机制
            •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必要的 (具体参考昆曼《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而且因为熵,自然本质上劳动成果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折损的
          • 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 - 更多的自然法则作用,辅助以人工法则(通常指政府并不频繁介入市场,只是负责保护人权、保护个人财产权、避免垄断,使得市场机制能顺利运行)
            • 计划经济 - 几乎完全的人工法则
          • 交易 - 主要有 2 种形式
            • 买断
            • 借贷 - 利息起源,货币或价值的本质是劳动成果,但是现实世界里劳动成果不是永恒保值的,它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掉价,比如产品折损、金属氧化、粮食的过期腐败等等,因此借出去超出自身需求的劳动成果的驱动需求形成推力,而市场中它方对于这些租售劳动成果的借用需求则形成拉力,最终推力与拉力共同造就了具体的利息利率,也因此现实生活中利率可正可负
          • 税收意义
            • 通过税收时指定法定货币,保证了该货币在这个市场中作为交易中介的主导地位(配合银行等等来实现)
            • 通过税收获取货币而非超发,政府才可以以此为工具衡量评估自身提供的服务是否匹配推动社会运作前进的真实需求
          • 资产负债(表)
            • 资产 - 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 负债 - 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 商品(服务、资源)- 参考上面角色关系
      • 权责
        • 权利 - 包括财产权
          • 公共 - 如公共物品、公共财;私人 - 如基本权人权:生命、自由(不妨碍他人权利)、财产、尊严、公正
        • 义务
          • 公共 - 比如纳税;私人 - 私人事务比如职业发展、健康习惯
      • 泛政治化 - 指在讨论非政治学领域内容、超出政治学限度,在非必要情况下牵扯到政治相关因素。例子如麦卡锡主义、文化大革命
    • 狭义政治 - 比如权术
      • 关于权力
        • 权力基础 - 下面按重要性排序
          • 法定(最重要且难以撼动的,通常基于组织规则、结构性暴力与资源);强制(例如惩罚,通常伴随法定权力而来);奖赏(通常伴随法定权力而来);专家(专业能力,通常与信息权合用);信息(比如掌握特定、机密、稀缺、重要信息或信息渠道);参照(人格魅力、亲和感染力、权威威望。尤其是对民选领导者选举时非常重要,相比较之下一些历史上的独裁者缺乏个人魅力,但可以借助法定权获得的资源进行包装
        • 服从性测试 - 确认权力质量,类同工程系统里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质量检查、年检,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补救
        • 分权制衡 - 在政治中,分权制衡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比如古代君王、独裁国家元首、致胜联盟对下属(次层权力)的分权制衡以及现代政体对顶层权力(对标君王、元首、致胜联盟)的分权制衡,都是有效的约束管控(唯一的不同是受益者不同,一个是顶层掌权者一个是底层被管理者民众)
        • 宣传教育 - 小团体、小范围内的认知管控、共识规范引导(与合理规则的宣传教育要区分,一个为私利一个为公利);比如组织文化、价值、思想的建设推广等等
        • 公权力
          • 起源 - 公权力存在的原因之一是需要维护人工法则,但同时公权力本身也会造成新的问题;
            • 分类:专业性(如法律、城市规划等)与非专业性(如陪审团等)
            • 结构:一对多(如央行、监管机构等)与多对多(如选举、分权制衡等)
          • 社团 - 又称黑社会,本质上是政府公权力的补充,是政府公权力覆盖不到的地方,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公权力执行主体
          • 腐败 - 本质是违反系统的设计初衷或已有合理规则(是否合理参考前面的正义、系统),可以引申参考生命的腐坏意义;具体例子包括贪污贿赂(权力寻租、利益输送、以权谋私、政商旋转门)、滥用职权(任何不当行为,如强迫他人行为、进行任意拘留等)等,指政府官员或机构掌权者利用公权力(或不局限于公权力)、影响力或职务之便,牟取特定族群、团体、或个人的经济、政治、或宗教利益
      • 暴力
  • 哲学相关
    • 实然与应然问题 - 又称休谟问题,也是前面的诉诸非逻辑之子集诉诸立场谬误的理论基础
      • 实然 - 指事实、现实或描述性陈述。这些陈述描述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描述了事物的状态、性质或关系,是基于事实和观察所得的
      • 应然 - 应该发生的、被认为正确或合理的状态或行为。这种陈述通常是关于价值观、道德标准和个人或社会应该如何行动的规范性主张
    • - 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美是一个客体所有的特质,但也会受到观赏者情绪反应的影响;感知及评断美的能力(或称为 sense of taste)是可以被训练的,多数长期来看,和专家的评断接近,因此有关评断美的标准,是共识主观(intersubjective)的,即可以依一组判断者而定,不是完全主观或是完全客观的
      • 更多定义
        • 古典概念定义美是事物其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享乐主义认为美和愉悦之间有必要的关系
      • 美和公义之间的关系 - 有些哲学观点认为美与公义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或相互关系。一种观点是认为真正的美是与公义相契合的,即美和道德的原则相一致。在这种观点下,美与公义被视为是一致的、互相补充的概念
    • 生命的意义 - 首先可出于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来出发探索,包括马斯洛需求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主要 2 个类别,保证有尊严地行使这 2 个类别的权利也是任何年纪任何人的基本意义之一:
      • 感知(输入)- 生物可通过知觉(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感知世界
        • 外界 - 对客观世界的好奇、探索
        • 内心 - 对主观感受的体验、追求
      • 影响(输出)- 生物可反馈影响、改变世界

未分类

  • 其他
    • 职业规划三要素:报酬、兴趣、天赋
    • 刻意训练关键点:
      • 明确目标
      • 专注和集中训练
      • 反馈与回顾调整(比如考试测试、演习模拟、参与竞争)
      • 挑战性训练
      • 持续性训练
    • 快速学习关键点:
      • 制订学习路线/课程结构(聚焦重点优先、缩小范围,减少成本,低依赖先行)
      • 寻求指导(包括人工智能、专业咨询研讨、精挑资料教材且可细分适合自己的方式如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研究模仿同类参考)
      • 实践应用复述(如团队合作互助)
      • 积累引申(基于已有的其他知识或通用知识,寻找其共性来辅助学习、理解)
      • 工具辅助(比如使用计算机软件、笔记、思维导图、任务时间表等学习工具)
    • 处理大量事务:
      • 制定计划和优先级(设置截止时间)
      • 集中精力
      • 学会说不
      • 授权他人及寻求帮助
      • 保持健康
      • 使用任务管理工具
      • 分解任务
      • 定期回顾进度

About

通识工具小册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