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设计点有:
- 兼容微信小程序的语法——它并没有多少复杂的语法。只是简单的Virtual DOM操作,以及事件绑定
- 尽可能兼容大部分的微信API,兼容所有的微信API几乎是不可能的。
- 提供一个Virtual DOM转换的混合应用插件。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了MINA框架的基本原理,也差不多就是组件:
- WXML转JSON Virtual DOM组件
- Virtual DOM组件,并在这其中提供双向绑定
- UI组件转换器,即将WXML转换为Web浏览器中的标签
- UI组件,需要有一套UI组件,最好是和小程序保持一致,如WEUI
- AMD组件,提供模块化需求
- APP引擎,需要有Page模块和APP模块,来处理页面逻辑,还有Route。
计划了好几天的Demo,终于写完了,并且可以出来溜溜了~~。
这份代码在GitHub上,欢迎试玩:https://github.com/phodal/winv
并创建一个更好的出来,毕竟国庆要和我们家 ‘花仲马’出去玩。
好了,看我们的代码,这还只是一个丑陋的原型,但是差不多可以解释了。
var App = winv.App;
var Page = winv.Page;
App({
onLaunch: function() {
console.log('On Launch');
}
});
Page({
data: {
motto: 'hello, world'
},
onLoad: function() {
console.log('On Load');
}
});
winv.setTemplate('<view class="container"><text class="user-motto">{{motto}}</text></view>')
winv.appRun();
它在页面上的运行结果就是,输出一个 hello, world
。顺便吐槽一句,微信小程序自带的hello world不是标准的hello world。Wiki上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Hello World的标准程序是“hello, world”,没有感叹号,全部小写,逗号后面有空格,与现在流行的写法并不一致。
出于原型的原因考虑,没有像MINA一样,使用大量的事件来触发,只是简单的Run:
var domJson = this.stringToDomJSON(this.template)[0];
var dom = this.jsonToDom(domJson);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appendChild(dom);
for (var event in window.eventPool) {
window.eventPool[event]();
}
第一步,将上面的Template转化为JSON格式的Template,由DOMParser将其转换为DOM,并在这个时候添加一个Page标签。然后在转换的时候,顺便做一些更新的数据操作。 第二步,这个JSON DOM在转换成真实的DOM的时候,应该要添加事件绑定,只是还没有实现。 第三步,上面的DOM会被放到app ID里,结果就变成了
<winv-div class="page">
<winv-div class="page__hd">
<winv-view class="container">
<winv-text class="user-motto">hello, world</winv-text>
</winv-view>
</winv-div>
</winv-div>
一看就知道还有好多坑要填。
第四步,则是调用上面的on方法,写得比较简单、粗暴。
至于,对事件和数据的判断还是和MINA一致:
if('on' === option.slice(0, 2))
© 2016 A Phodal Huang's Idea. This code is distributed under the MIT license. See LICENSE
in this dire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