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喜欢Koala的技术伙伴给本软件点一个“Star”,也希望能够共同交流!
Koala系统,也叫“用户行为频率控制系统”。它是用GO语言开发的高性能后端独立服务,独立的规则引擎+计数器,采用redis缓存用户行为数据。初衷是支撑线上业务的多种用户行为频率控制需求,属于反作弊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将控制策略完全配置化,koala系统本身不和业务策略直接耦合,提供http接口供业务方访问,故通用性较强,也适用于各类UGC产品的同类需求,并且性能高超。
- 独立运行的高性能后端服务
- 纯Go语言实现、对外提供HTTP接口。
- 关注频率控制,但不耦合任何业务
- 高度灵活的策略配置
- 策略配置自动更新
- 高效率日志缓冲处理
- 基本模式
既然用redis缓存用户行为数据,就意味着,每次操作,都涉及对redis中缓存数据的,读和写。因此,koala目前提供的主要服务接口,就是browse和update。
每次用户操作,首先要调用browse接口,来确认“是否允许用户的这一次操作”。
如果被“允许操作”,操作完成后,再调用update接口,将缓存计数值+n。
- 应用场景
koala最初是为了满足互联网产品以“提交”为主的频率控制。而实际上,koala既不是为“提交(写)”操作设计的,也不和业务融合。
基本的“提交”场景,如:一次用户“提问”操作,首先,将特征数据提供给koala,查询koala系统以确认此次“提问”的否允许执行;通过后,才进行提交内容的入库落地,成功以后,将此次行为记录。“提问”过程最终完成。
- 更多的应用场景
比如:A产品,需要知道某个用户在某个特定的页面,是否做了某个选择(给某个帖子投票等,如果选择了,希望按钮“置灰”),cookie等方式自然就不可行了。如果使用koala,需要配置一项规则:
“每个user_id对每个帖子,X时段内,只能点1次W操作”。
再比如:
“u用户,X时段内,Y广告弹窗,不超过1次”
“两次Y广告弹窗,至少间隔2小时”
“u用户,X时段内,积分增长,不超过300分”
“某IP,X时段内,发帖超过10次,需要出验证码”
……
通常在论坛等“用户提交类产品”中,面对各种垃圾灌水的威胁,PM会提出诸如“每个用户每天只能回帖100次”、“两次回帖至少间隔10秒”等等的反作弊需求,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在服务端逻辑里写上“if(submit > 100) return false;”。
产品经理永远不会满足于当前的功能,当需求越来越多,逻辑也就越来越复杂。
当然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封装,将此类功能封装到一个模块中,可维护性更高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比较抽象的配置文件,控制策略就会散落在代码中而不易管理;而且分布在web后端众多机器中,仅依靠同步代码来同步策略。
koala系统的引入,将这些策略统一收集到一个独立的后端服务中。所有web服务器通过访问koala服务器来完成控制功能。
并且koala系统实现了比较通用、又比较灵活的“策略配置化”能力。需要的变更,只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
koala系统同时也以“高性能”为目标之一。采用GO语言实现,一方面可以有接近“脚本语言”的开发效率,另一方面有可以有接近C语言级别的性能指标。GO语言本身也是以“高并发”、“高性能”为设计目标。
并且常驻内存的demon进程,也使我们拥有了在进程地址空间内对关键数据进行缓存的能力,对性能将是有力的支撑。
有了高性能的支撑,koala不仅仅应用在“提交”操作(写操作)。比如请求量较大的“浏览”操作(读操作),也可以应用,以应对各种恶意抓取行为。
我们通过一条策略,作为示例,不关注的可以忽略。
#提问,同IP,超过30次后,每次提问间隔2秒
rule : [base] [act=add_ask;ip=+;] [base=30; time=2; count=1;] [result=2; return=224]
为了高度灵活的配置频率策略,我们制定了如上所示的格式。
用[ ]分割的几个段,分别是“方法”、“参数”、“阀值”、“返回值”4个区域。
- 方法:代表策略的类型,采用一种什么控制模式,如上面的例子,就是一种有“基数”的策略,提交超过“基数”之后才会生效。
- 参数:是满足此策略的必要条件,一般是,某个参数满足某个范围,或者等于某些特定值。这些参数通过http get参数提供给koala系统。
- 阀值:定义的特定方法模式下,需要的条件值,time,和count是基本的值,代表缓存有效期,计数上限,而base则是值。
- 返回值:代表此策略名中之后,应该采取的行为,比如“阻止提交”、“出验证码”。
通过这种多维度、较灵活的配置格式,提供的较大的配置能力。保证一段时期内,新的需求完全通过修改配置来实现。
同时,我们又实现了“配置的动态更新”。因为配置被读取到内存中长期保存,我们通过检测相关文件的MD5值变化,读取并解析到内存中,采用0/1覆盖的方法,替换内存中现有的配置数据。所以,不需要加入锁操作。 通过这些设计,我们在享受更高性能的同时,也可以像php开发一样,直接替换文件,就可以让策略生效。
更多使用参考文档: https://github.com/heiyeluren/koala/tree/main/doc
-
Koala并发模型:
- 单进程,多线程,多协程。
-
Koala 核心模块:
- http-front: 路由
- Logger: 日志库,日志缓冲
- Redigo: go版redis库,连接池支持
- 其他:守护进程机制、便利调试
-
性能数据:
- 单机稳定 1w+ QPS/秒
- 2核CPU、线上95% cpu idle,500M内存占用
-
高性能原因
- Go本身固有的高性能
- I/O 最小化
- Redis访问最小化
- 更多内存数据
koala系统采用的GO语言http服务的模式,很容易用于以后的GO开发项目中。姑且将这些称为一个“GO框架”。
- http框架
采用了一个开发并长期使用的一个http模块,清晰、实用。 此http模块,实现了“http包解析”、“http包封装”、“路由”等等必要的功能。提供了http接口的快速开发能力。
本次koala基本沿用了此模块,只是补充了“获取client IP”的api。
- log模块
日志模块,是本项目中,新开发的模块。 主要实现了“日志分级”、“日志切割”、“日志合并写入”等功能。 有丰富的日志配置项。可以分别配置每个日志级别的“目标文件”、日志切割周期、日志输出开关等
应用GO语言的channal,我们实现了对日志的“缓存”、“合并写”;有多种策略控制日志写入文件的时机。
- redis库
引入了一个比较完善的redis客户端的GO语言实现,提供了redis的大部分特性,同时还实现了redis连接池,对服务本身的性能有很大的帮助。
koala服务,是单进程,多线程,多协程(goroutine)结构模式。
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http front、worker、logger、rule loader分别都是一个GO协程,GO语言内部实现了轻量级的协程goroutine,每个goroutine有独立的运行栈,被进程的“运行时包”调度执行,依附于OS线程运行。
-
httpFront负责监听并接受连接,解析http参数,并定位到特定的接口函数执行,每个请求,都起一个独立的协程,代表一个worker。
-
logger除了提供log相关API之外,更主要的是包含了一个log缓冲的协程。
-
RuleLoader是提供控制策略自动加载的独立协程。
核心统计算法工作机制参考: https://github.com/heiyeluren/koala/blob/main/doc/README.md
Koala 的开发,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实现对策略配置的解析,以及配置的自动load功能。而服务接口逻辑相对简单,因为很多事情,交给配置来定义了。配置语法中包含了“关键词”、“操作符”,俨然就是一个微型语言。但语法分析器之类的高级货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简单考虑,仅用基本的条件判断if-else来实现,显得比较笨拙。
目前koala已经完成了web业务的迁移,正在为提供用户行为相关的控制。面对目前每天大约2000万+次的请求调用,koala基本可以轻松应对。
从易用性的角度看,koala尚有一些不足,比如,缺少一个图形化的策略更新平台,这方面,可以补充开发一个管理后台页面,实现策略的“查看”、“上传”、“正确性验证”。
从通用性的角度来说,koala目前已经可以支持线上多个产品的同时应用,表现性能稳定性也非常不错,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改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欢迎各位喜欢Koala的技术伙伴给本软件点一个“Star”,也希望能够共同交流!
https://github.com/heiyeluren/koala/blob/main/README.md
https://github.com/heiyeluren/koala/tree/main/output
https://github.com/heiyeluren/koala/blob/main/doc/README.md
https://github.com/heiyeluren/koala/tree/main/doc
欢迎加入 Koala 技术交流微信群,要加群,可以先关注添加如下公众号:
(如无法看到图片,请直接微信里搜索公众号“黑夜路人技术”,关注发送“加群”字样信息即可 )
Last update: 20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