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2
- sidebar_position : 3
2
+ sidebar_position : 2
3
3
sidebar_label : '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损害'
4
4
---
5
5
@@ -34,7 +34,11 @@ sidebar_label: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损害'
34
34
35
35
- 起源:鼻腔上部鼻粘膜嗅细胞。
36
36
- 双极神经元,穿过筛孔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球神经元再发出,经过嗅束,终止于嗅觉中枢。
37
- -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感觉神经,传导嗅觉
37
+ -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感觉神经,传导嗅觉。
38
+ - 定位诊断:
39
+ - 鼻粘膜:局部病变累及引发双侧嗅觉减退消失;
40
+ - 嗅神经、嗅球和嗅束:数量异常(嗅觉减退或缺失),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肿瘤可以引发一侧或两侧嗅觉缺失。
41
+ - 嗅中枢:病变一般不引发嗅觉缺失,但可引发嗅觉障碍(感觉倒错)。
38
42
39
43
### 视神经(Optic Nerve, 2)
40
44
@@ -44,7 +48,7 @@ sidebar_label: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损害'
44
48
- 中间:双极细胞;
45
49
- 最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46
50
- 轴线:神经节细胞-视神经孔-颅中窝-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鼻侧一半纤维交换对侧,额侧不变-同侧走行合成视束-到达外侧膝状体-换元-内囊后肢-视辐射-枕叶视皮质。
47
- - 临床表现 :
51
+ - 定位诊断 :
48
52
49
53
| 受损部位 | 临床表现 | 常见病因 |
50
54
| -------| --------------------------------| -----------------|
@@ -53,3 +57,103 @@ sidebar_label: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损害'
53
57
| 视束 | 一侧视束受损,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本侧瞳孔直接对光(-) | 脑梗死、脑肿瘤、颅脑外伤 |
54
58
| 视辐射 | 上部(顶叶)受损,同向下限盲,下部(颞叶)受损,同向上限盲, | 脑梗死、脑肿瘤、颅脑外伤 |
55
59
| 枕叶视中枢 | 对侧同向偏盲,黄斑回避,视觉失认 | 枕叶梗死、枕叶肿瘤、颅脑外伤 |
60
+
61
+ ###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Oculomotor Nerve, Trochlear Nerve, Abducent Nerve, 3, 4, 6)
62
+
63
+ - 起源:
64
+ - 动眼:动眼神经核位于上丘内的导水管下方的导水管周围灰质内。
65
+ - 滑车:发自四叠体下丘的滑车神经核。
66
+ - 展:发自脑桥中部被盖中线两侧的展神经核。
67
+ -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通过其所支配的肌肉,共同完成眼球活动及各种反射。
68
+ - 眼科交叉:眼部的肌肉有:
69
+ - 上下内外直肌 + 上下斜肌 + 上睑提肌。
70
+ - 其中:上斜(滑车n)、外直(展n),不属于动眼n支配,其余全部属于动眼n支配。
71
+ - 定位诊断:
72
+ - 眼肌麻痹与复视:
73
+ - 病因:当动眼、滑车、展神经及其神经核,联系纤维发生病变时。
74
+
75
+ | 类型 | 眼肌麻痹 | 描述 | 临床表现 | 可能病因 |
76
+ | ------------| --------------------| --------------------------------| ---------------------------------------| --------------|
77
+ | 周围神经麻痹 | | | | |
78
+ | ⤷ 动眼神经麻痹 | 运动纤维受损 | 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下直肌麻痹;瞳孔括约肌麻痹 | 患眼上睑下垂、眼球内收、向上、向下活动受限,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 | 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 |
79
+ | ⤷ 滑车神经麻痹 | 上斜肌麻痹 | 外下活动受限 | 患侧眼球外下活动受限,下视或下楼梯时会出现复视 | - |
80
+ | ⤷ 展神经麻痹 | 外直肌麻痹 | 内斜视、外展受限或不能 | 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受限或不能 | 鼻咽癌颅内浸润、糖尿病 |
81
+ | 核性眼肌麻痹 | 脑干病变 | 眼球运动障碍 | 类似周围性眼肌麻痹,可选择性损害个别核团,常伴有脑干内损害,可出现双侧病变 | 脑干病变 |
82
+ | 核间神经麻痹 | | | | |
83
+ |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内侧纵束上行纤维病变 | 双眼向病变对侧注视受限 | 患侧眼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辐转反射正常 | 脑干病变 |
84
+ |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内侧纵束下行纤维病变 | 双眼向病变同侧注视受限 | 患侧眼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辐转反射正常 | 脑干病变 |
85
+ | ⤷ 一个半综合征 | 脑桥被盖部病变 | 水平注视受限 | 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可外展但有眼震 | 脑桥病变 |
86
+ | 核上性眼肌麻痹 | 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眼球同向运动中枢损害 | 双眼同向注视运动障碍 | 侧向凝视麻痹、垂直凝视麻痹 | 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病变 |
87
+ | ⤷ 帕里诺综合征 | 四叠体上丘损害 | 双眼上视障碍 | 双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 松果体区肿瘤 |
88
+ | ⤷ 眼动危象 | 四叠体上丘刺激性病变 | 发作性双眼上视 | - |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
89
+ | ⤷ 双眼下视障碍 | 四叠体下丘损害 | 双眼下视受限 | - | - |
90
+
91
+ - 瞳孔改变:
92
+
93
+ | 瞳孔现象 | 解释 | 临床表现 | 可能病因 |
94
+ | -------------------------------| ----------------------------------------| ----------------------------------------| -------------------|
95
+ | 瞳孔大小调节 | 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 | 普通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3~ 4mm;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散大 | 颅内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霍纳综合征 |
96
+ | 瞳孔光反射 | 光线刺激后出现瞳孔缩小 | 传导径路上任何部位损害,均可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伴瞳孔散大 | - |
97
+ | 辐辏与调节反射 | 注视近物时出现双眼会聚和瞳孔缩小 | - | - |
98
+ | 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 | 顶盖前区光反射径路受损 | 两侧瞳孔变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辐辏和调节反射正常 | 神经梅毒 |
99
+ | 艾迪综合征(Adie syndrome) | 强直性瞳孔 |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中年女性多见,病因不明 | |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中年女性多见,病因不明 |
100
+
101
+ ###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5)
102
+
103
+ - 起源: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从脑桥腹侧出脑,经卵圆孔出颅。
104
+ - 混合性神经:
105
+ - 运动纤维支配: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鼓膜张肌。
106
+ - 感觉神经参与:
107
+ - 起始结构:由位于题骨岩尖三叉神经压迹内的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起始,该神经节包含假单极神经细胞,分为三个周围分支。
108
+ - 分布:
109
+ - 眼神经:负责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等区域的感觉,通过眶上裂进入颅内。
110
+ - 上颌神经:负责上颌牙齿、口腔、鼻腔黏膜等区域的感觉,通过圆孔进入颅内。
111
+ - 下颌神经:与运动支一起,负责耳颞区、下颌部牙齿、舌前2/3等区域的感觉,通过卵圆孔进入颅内。
112
+ - 中枢连接: 中枢突进入脑桥,其中深感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触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痛温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从脑桥延伸至第2颈髓后角,有助于临床定位诊断。
113
+ - 感觉传递路径:
114
+ - 三叉神经的二级神经元在脑内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上升至丘脑腹后内侧核。
115
+ - 丘脑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通过内囊后肢,最终终止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116
+ - 眼支与面神经共同参与完成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径路为: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 `
117
+ - 定位诊断:
118
+ - 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119
+
120
+ | 病变部位 | 表现症状 |
121
+ | ---------| ---------------------------|
122
+ | 三叉神经分布区 | 感觉减弱或消失 |
123
+ | 三叉神经眼支 | 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
124
+ | 三叉神经下颌支 | 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
125
+ | 三叉神经半月节 | 三支分布区感觉障碍,咀嚼肌无力 |
126
+ | 三叉神经根 | 合并第VI、WⅢ对脑神经病变,多见于脑桥小脑角肿瘤 |
127
+ | 刺激性病变 | 三叉神经痛 |
128
+
129
+ - 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30
+
131
+ | 损害类型 | 表现症状 |
132
+ | ---------| ------------------------------|
133
+ | 三叉神经运动核 | 咀嚼肌无力或瘫痪、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
134
+ | 三叉神经脊束核 | 患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 |
135
+ | ⤷ 核上部损害 | 口鼻周围痛温觉障碍 |
136
+ | ⤷ 核下部损害 | 面部周边痛温觉障碍 |
137
+
138
+ ### 面神经(Facial Nerve, 7)
139
+ - 分两支,一支为单纯运动纤维,另一支为中间神经。
140
+ - 运动纤维:面神经运动核发出 - 走向背侧内上方 - 绕过展神经核 - 在菱形窝形成面神经丘 - 向外下方走行 - 脑桥延髓交界处外侧出脑 - 与中间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一起进入内耳道 - 面神经与中间神经及前庭蜗神经分离 - 面神经管内向外侧走行 - 达膝神经节水平 - 面神经管下端穿过茎乳孔出颅 - 发出分支支配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颊肌、枕肌、额肌、镫骨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
141
+ - 中间神经:面神经的感觉根和副交感根组成。
142
+ - 味觉纤维
143
+ - 第1级神经元位于膝状神经节
144
+ - 周围突经面神经进入鼓索支 - 结合三叉神经分支的舌神经 - 传导舌前2/3味觉
145
+ - 中枢突经中间神经进入脑桥 - 止于孤束核
146
+ - 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 - 经对侧内侧丘系上行至丘脑外侧核 - 换元后终止于中央后回下部
147
+ - 一般感觉纤维
148
+ - 来自外耳的一部分区域、耳道以及鼓膜的感觉纤维 - 加入面神经 - 经膝状神经节至三叉神经核群
149
+ - 副交感纤维
150
+ - 脑桥上泌涎核发出副交感纤维 - 经中间神经、鼓索至颌下神经节 - 节后纤维支配舌下腺和颌下腺分泌
151
+ - 脑桥泪腺核发出纤维 - 经中间神经、膝状神经节而进入岩浅神经 - 止于翼腭神经节 - 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分泌
152
+ > 舌头的感觉支配如下:
153
+ > - 味觉:
154
+ > - 舌前2/3的味觉由** 面神经** 的鼓索支传导,鼓索支与三叉神经的舌神经结合。
155
+ > - 舌后1/3的味觉由** 舌咽神经** (第九脑神经)支配。
156
+ > - 一般感觉:
157
+ > - 舌前2/3的一般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感觉)主要由** 三叉神经** 支配。
158
+ > - 舌后1/3的一般感觉由**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第十脑神经)共同支配。
159
+
0 commi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