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8 lines (117 loc) · 7.75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8 lines (117 loc) · 7.75 KB

【Day 27】Cmd 指令很亂,主辦單位要不要管一下 (上) - Cmd 指令混淆

環境

  • Windows 10 21H1
  • System Monitor v13.01

前情提要

【Day 23】為美好的 Windows 獻上 ETW - 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 介紹了 Windows 的 ETW(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其中雖然沒有實作,但是實際上有可以取得 Cmd 指令的 Provider。另外在【Day 26】我們與 1102 的距離 - Bypass Clear Log Event 介紹了 Event Log,使用日誌也可以觀察使用者輸入的 Cmd 指令。

上述兩篇講的都是藍隊的應用,因此這一篇輪到紅隊反擊。紅隊除了直接針對 Windows 的功能繞過之外,還可以透過混淆指令或程式的方式增加藍隊的防守難度。

混淆

對於紅隊來說,會希望藍隊分析的成本提高,讓自己的指令或程式比較不容易被理解或是偵測。假設藍隊要辨別現在要執行的指令是不是惡意的,可能會透過指令的一些特徵確認,那紅隊就可以利用混淆的方式繞過那些特徵。

紅隊在成功入侵一台機器後,會盡量使自己做的事情不容易被藍隊發現。所以攻擊者可以把指令混淆,讓資安研究員無法輕易知道攻擊者目前做了哪些壞事。如此一來,攻擊者的入侵程度可能就會被錯估,導致損失持續擴大。

APT 組織 FIN8 曾利用混淆的技巧在釣魚文件上,透過混淆過的 Macro 來隱藏執行的指令。釣魚文件的介紹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Day 02】Word 很大,你要看一下 - Microsoft Office Phishing

混淆的目標可以是 Cmd 指令、Powershell 指令、Python、Javascript、C#、C/C++ 程式等等,這篇主要會說明 Cmd 指令的混淆原理與偵測方法。

偵測方式

首先要先介紹兩種主要的偵測方法,分別是靜態偵測與動態偵測,了解之後會更好理解混淆技巧的使用情境。

靜態偵測

靜態的偵測方式一般是指從檔案、Registry 取得目標,可以直接讀取內容做判斷。

靜態偵測的優點如下:

  • 效率較高
  • 只要有目標就可以偵測

缺點如下:

  • 比較容易繞過

例如現在看到一個 evil.cmd 檔案,檔案內容如下,裡面有加入一個簡單的插入符號混淆,在文章後面會介紹。靜態偵測就是會拿到原本的檔案內容。

::evil.cmd
cmd /c who^ami

動態偵測

相對於靜態偵測,動態偵測可以避免掉部分的混淆,因為有些混淆會在執行前載入記憶體時被解析。可以使用 ETW 或 Event Log 取得指令。

  • 優點
    • 比較不容易繞過
  • 缺點
    • 效率較低
    • 需要滿足特定的需求,例如執行

繼續上述靜態偵測的例子,雖然執行的指令是 who^ami,但是從 Sysmon 產生的 Log 來看卻是沒被混淆的指令,如下圖。

Cmd 混淆技巧

在 FireEye 的 Dosfuscation 白皮書有講解可能被利用的混淆方法,其中說明有哪些 APT 曾經使用了哪些技巧,在文末也有介紹可能的偵測方式。

環境變數(Environment Variable)

在 Cmd 中輸入 set 會輸出環境變數,輸出大致如下,這裡截取片段。

# set
ALLUSERSPROFILE=C:\ProgramData
ANSICON=212x32766 (212x49)
ANSICON_DEF=7

在 Cmd 指令中,我們可以透過兩個 % 包住環境變數名稱來代表它的值,以 ALLUSERSPROFILE 為例。

# echo %ALLUSERSPROFILE%
C:\ProgramData

我們可以利用環境變數的子字串湊出我們想要執行的指令,舉例如下。數字 2 代表從第幾個字元開始,數字 3 則代表子字串長度。

# echo %ALLUSERSPROFILE:~2,3%
\Pr

所以假設我們要執行 whoami 指令,我們可以透過把多個子字串拼接在一起來達成,舉例如下。whoamiWOi 從環境變數 SystemRoot 拿;am 從環境變數 Tmp 拿;h 則直接使用字串。把所有字元拼在一起就可以執行 whoami 了。

# echo %SystemRoot%
C:\WINDOWS

# echo %Tmp%
C:\Users\user1\AppData\Local\Temp

# cmd /c "%SystemRoot:~3,1%h%SystemRoot:~7,1%%tmp:~-7,1%%tmp:~-2,1%%SystemRoot:~4,1%"
laptop-nqh6ma4o\zezec

不過這個方法只能繞過靜態偵測,使用 Sysmon 觀察還是會是原本的指令。

For Loop Value Extraction

這個混淆技巧主要是利用 Windows 內建指令的輸出取得目標字串。與環境變數不同的是它可以使用在任何指令上,而不僅限於 setFor 可以搭配 Delims、Tokens 使用,以下舉個例子。其中 Delims 是分割字元,下面例子是 c,所以會把 echo abcde 的輸出 abcdec 切割;Tokens 則是 Index,從一開始數,下面例子是 2,所以會拿到 abcde 中的 de

# for /f "Delims=c Tokens=2" %a in ('echo abcde') do echo %a
# echo de
de

以這個邏輯來看,我們可以把要輸入的指令轉成這種格式。使用 Windows 內建指令可以避免產生多餘的 Child Process,除了可以用 set 之外,還有 ftypeassocver 等等。以下舉 PowerShell 為例,從 set 中先用 Findstr 找到目標的 PowerShell 字串,再用 Tokens 和 Delims 截取。

# set | findstr PSM
PSModulePath=C:\Program Files\WindowsPowerShell\Modules;C:\WINDOWS\system32\WindowsPowerShell\v1.0\Modules;C:\Program Files (x86)\Microsoft SQL Server\150\Tools\PowerShell\Modules\


# cmd /c "for /f "Delims=s\ Tokens=4" %a in ('set^|findstr PSM') do %a"
# PowerShell
Windows PowerShell
Copyright (C)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這個技巧可以用來繞過靜態與動態偵測,下圖為 Sysmon 日誌。

插入符號(Caret)

插入符號,又稱脫字符號,指的是 ^,它有以下的特性。

:: a 會被執行
^a => a

:: 第 2 個 ^ 和 a 被執行
^^^a => ^a

:: 第 2、4 個 ^ 和 a 被執行
^^^^^a => ^^a

根據這個特性我們可以構造出指令,中間夾帶著插入符號。舉執行 powershell 為例。

# cmd /c p^owe^rsh^ell
Windows PowerShell
Copyright (C)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不過這個方法只能繞過靜態偵測,下圖為 Sysmon 日誌。

雙引號(Double Quotes)

雙引號在指令中被當作是一個連接用的字元,所以在指令中可以正常的使用它,將雙引號插入在任何位置。

# cmd /c p"owe"""rshe""ll
Windows PowerShell
Copyright (C)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雙引號比插入符號更常被一般的程式使用;而且不會有像是插入符號那樣連續兩個 ^ 被當作一個 ^ 的情形,所以可以存在在更深層的 Child Process;雙引號的連接特性也適用於許多除了 Cmd 之外的程式,例如 PowerShell。最棒的是它可以躲過動態偵測,如下圖 Sysmon 日誌。基於以上原因,比起插入符號,雙引號更常被用來做混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