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复用的一些逻辑,放在rpc方便多个上游调用,而下游只需要维护一套逻辑
-
某张表由该服务来维护,可以把相关的增删查改操作都放在rpc层维护
-
http只进行读操作,更新创建删除放在rpc层
来自「Go语言圣经」:
- 不要将 Context 放到结构体中,而是以参数传递,并且在作为参数传递时,需要将其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
- 在Go语言中只有当两个或更多的类型实现一个接口时才使用接口,对于接口设计的一个好的标准就是 ask only for what you need(只考虑你需要的东西)。Go语言对面向对象风格的编程支持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使用这一风格。不是任何事物都需要被当做一个对象;独立的函数有它们自己的用处
- 变量命名:名字的长度没有逻辑限制,但是Go语言的风格是尽量使用短小的名字,对于局部变量尤其是这样;你会经常看到i之类的短名字,而不是冗长的theLoopIndex命名。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名字的作用域比较大,生命周期也比较长,那么用长的名字将会更有意义
- 变量覆盖:下面语句的err会被覆盖,从而导致错误不能正确返回
func shadow() (err error) {
if y, err := check2(x); err != nil { // y和if语句中err被创建
return // if语句中的err覆盖外面的err,所以错误的返回nil!
} else {
fmt.Println(y)
}
return
}
十分推荐:Go 语言高性能编程,聚焦性能优化
频繁操作字符串时,不推荐使用 a += b
或者fmt.Sprintf("%s%s", a, b)
的形式,因为golang中字符串类型的变量是不可变的,所以每次go都会新创建一个临时变量。推荐的做法是:
var b bytes.Buffer
...
for condition {
b.WriteString(str) // 将字符串str写入缓存buffer
}
return b.String()
还可以用strings.Builder
或者[]byte
:
var builder strings.Builder
for condition {
builder.WriteString(str)
}
return builder.String()
使用[]byte
:
buf := make([]byte, 0)
for condition {
buf = append(buf, str...)
}
return string(buf)
strings.Builder
和 bytes.Buffer
底层都是 []byte
数组,但 strings.Builder
性能比 bytes.Buffer
略快约 10% 。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在于,bytes.Buffer
转化为字符串时重新申请了一块空间,存放生成的字符串变量,而 strings.Builder
直接将底层的 []byte 转换成了字符串类型返回了回来。
bytes.Buffer
// To build strings more efficiently, see the strings.Builder type.
func (b *Buffer) String() string {
if b == nil {
// Special case, useful in debugging.
return "<nil>"
}
return string(b.buf[b.off:])
}
strings.Builder
// String returns the accumulated string.
func (b *Builder) String() string {
return *(*string)(unsafe.Pointer(&b.buf))
}
bytes.Buffer
的注释中还特意提到了:
To build strings more efficiently, see the strings.Builder type.
使用slice2 := slice1[m:n]
的方式在已有切片的基础上创建新的切片,不会创建新的底层数组。因此如果原切片由大量元素组成,即使新创建的切片只用到了其中一小部分元素,原切片的整个底层数组占用的内存还是会一直得不到释放。因此推荐的做法是使用copy()
:
result := make([]int, 2)
copy(result, origin[len(origin)-2:])
return result
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遍历slice:
// 1. 使用下标
for i := 0; i < len(slice1); i++ {
item := slice1[i]
}
// 2. 使用range遍历下标访问
for i := range slice1 {
item := slice1[i]
}
// 3. 使用range同时遍历下标和元素
for i, item := range slice1{
// ...
}
上面几种方式中,方法#1和#2的性能是差不多的,而方法#3的差别就在于每次遍历元素时,都需要给当前遍历的元素创建一个拷贝,因此如果slice中的元素占用内存较高(比如一个元素很多的struct,而且还不是指针形式),那么方法#3的性能就会显著不如前两者。
对于集合来说,只需要 map 的键,而不需要值。即使是将值设置为 bool 类型,也会多占据 1 个字节。因此,可以将值定义为空结构体struct{}{}
,节省内存空间:
strSet := make(map[string]struct{})
空结构体不占用任何的内存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查看它占用的字节数:
fmt.Println(unsafe.Sizeof(struct{}{}))
Go 语言标准库 sync
提供了 2 种锁,互斥锁(sync.Mutex)和读写锁(sync.RWMutex)。读写锁的特点是在没有加写锁的情况下,多个读锁是不会阻塞的。因此,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下,读写锁的性能会优于互斥锁的性能。
sync.Pool
可以保存和复用临时对象,好处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如果一个临时对象需要不断的被创建和使用,那么使用sync.Pool
可以避免每次进行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从而提升程序的性能。sync.Pool
用于存储那些被分配了但是没有被使用,而未来可能会使用的值。这样就可以不用再次经过内存分配,可直接复用已有对象。
sync.Pool
是并发安全的,同时大小也是可伸缩的,高负载时会动态扩容,存放在池中的对象如果不活跃了会被自动清理。
使用sync.Pool
只需实现New函数即可:
type Student struct{
name string
}
var studentPool = sync.Pool{
New: func() interface{} {
return new(Student)
},
}
获取sync.Pool
中存储的对象:
// 当调用 Get 方法时,如果pool里缓存了对象,就直接返回缓存的对象。如果没有,则调用 New 函数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stu := studentPool.Get().(*Student) // 返回为interface类型,所以需要做类型转换
// do something
// 对象使用完毕后,放回pool,一般会先将对象清理为空
studentPool.Put(stu)
- 减少持有时间
var users map[string]string{
"name": "password",
}
var mu sync.Mutex
func CheckUser(name, password string) bool {
mu.Lock()
defer mu.Unlock()
// access map
// do something
return
}
优化版本:
func CheckUser(name, password string) bool {
func() {
mu.Lock()
defer mu.Unlock()
// access map
}()
// do something
return
}
-
优化锁的粒度 使用分段锁。比如一个大map,通过设置多个锁,每个锁控制其中一部分,实现并发性能提升
-
读写分离,使用读写锁
-
使用原子操作
atomic.Value
atomic.Load // load, store, swap ...
- 使用race detector检测data race
Go 程序会在 2 个地方为变量分配内存,一个是全局的堆(heap)空间用来动态分配内存,另一个是每个 goroutine 的栈(stack)空间。如何判断一个变量是分配在栈上还是堆上?一般来说,我们在函数内部申请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会被分配到栈上,函数结束时自动回收;但是,如果这个变量被外部引用了,比如函数返回了该变量的指针,那么这个变量就不能随着函数的结束而回收,因此会被分配到堆上。
对于Go语言,开发者在定义变量时不需要关心变量是分配到堆上还是栈上,这一判断是由编译器完成的,叫做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
在堆上分配和在栈上分配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性能开销。在栈上分配内存的开销很小,仅需要两个CPU指令PUSH和POP就能完成分配和回收。而在堆上分配内存则需要Go的垃圾回收进行清理,带来很大的额外开销。因此,减少在堆上分配的内存,可以减少GC的压力,提升运行速度。
我们可以在编译时使用go build -gcflags '-m'
命令来观察变量的逃逸情况。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些容易发生逃逸的情况:
- 指针逃逸。比如函数中定义了局部变量,但是函数返回了该变量的指针并且被外部引用,那么这个变量就会逃逸到堆上。但是编译器进行逃逸分析后,如果考察到在函数返回后,此变量不会被引用,那么还是会被分配到栈上。因此在对象频繁创建和删除的场景下,我们可以考虑传值而不是传指针。
interface{}
动态类型逃逸。因为interface{}
可以表示任意的类型,在编译期间很难确定它的具体类型,因此也会发生逃逸,比如fmt.Println()
- 栈空间不足。比如递归函数实现不当时导致栈溢出。比如切片过大,超出栈大小限制,可能会分配在堆上。因此,有时不一定要用切片代替数组
- 闭包函数。如果闭包函数内访问了外部变量,那么访问的这个变量将会一直存在,直到该函数被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