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经济学原理——曼昆 #16

Open
thzt opened this issue Jan 24, 2017 · 0 comments
Open

经济学原理——曼昆 #16

thzt opened this issue Jan 24, 2017 · 0 comments

Comments

@thzt
Copy link
Owner

thzt commented Jan 24, 2017

1.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a)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b) 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c)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d)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a)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b)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c)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3)整个经济如何运行
a)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b)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c)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2.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态度来研究他们的学科。
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单的模型,以便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经济学领域分为两个分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家研究家庭和企业做出决策以及家庭和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实证表述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论断。
规范表述是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论断。
当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他们的行为更像决策者而不是科学家。

那些向决策者提出建议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互相冲突的建议,
既是因为科学论断的差别,也是因为价值观的差别。
有时政策制定者得到了互相冲突的建议,是因为一些不懂装懂的人对难题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简单的解决方法。
在另一些时候,经济学家提供的建议是一致的,但决策者可能选择不理会这些建议。

3.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比较优势原理表明,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受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

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
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某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其机会成本小,被称为有比较优势。
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是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国家与个人。
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原理支持各国间的自由贸易。

4.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只要你到商店去买东西,你就对那种东西的需求做出了贡献。
只要你找工作,你就对劳动服务的供给做出了贡献。
由于供给与需求是如此普遍的经济现象,所以,供求模型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分析工具。

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
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
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例如,考虑一下海滩土地的配置。
由于这种土地量有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海滩的奢华生活。
谁得到这种资源呢?答案是愿意支付这种价格的人。
海滩土地的价格要一直进行调整,直至这种土地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平衡。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
同样,价格决定了谁生产每种物品,以及生产多少。
食物价格和农业工人工资调整确保了有足够的人选择当农民。

经济是一大群从事许多相互依存的活动的人。
什么因素使分散决策免于陷入混乱呢?
用什么来协调千百万有不同能力与欲望的人的行动呢?
用什么来保证需要做到的实际上也实现了呢?
用一个词来回答就是价格。

5. 弹性及其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某种物品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如果可以得到相近的替代品,
如果市场范围狭小,或者如果买者有相当长时间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那么,这种物品就倾向于更富有弹性。

可以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如果弹性小于1,以至于需求量变动比例小于价格变动,那么就可以说需求缺乏弹性。
如果弹性大于1,以至于需求量变动比例大于价格变动,那么就可以说需求富有弹性。

总收益,即对一种物品的总支付量,等于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
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这种弹性往往取决于所考虑的时间长短。
在大多数市场上,供给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

6.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经济学家有两种作用,作为科学家,他们提出并检验解释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论。
作为决策者,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好。

经济受两种规律支配:供求规律和政府制定的法规。
当分析政府政策时,供给和需求是首要的,最有用的分析工具。

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与劳务法定的最高价格。
租金控制是一个例子,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则大于供给量。
由于引起了短缺,卖者必须以某种方式在买者中配给物品或劳务。

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法定的最低价格。
最低工资是一个例子,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供给量则大于需求量。
由于引起了过剩,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在卖者中配给买者的物品或劳务需求。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征收税收时,该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
这就是说,对市场收税缩小了市场的规模。

对一种物品征税是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
当市场向新均衡变动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高了,而卖者从该物品得到的价格低了。
在这种意义上说,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税收归宿并不取决于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市场的这一方难以通过改变购买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

7.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供求力量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
尽管市场的每个买者与卖者值关心他自己的福利,但他们共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到使买者与卖者总收益最大化的均衡。

为了得到市场有效率的结论,我们做出了一些关于市场如何运行的假设。
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时,我们关于市场均衡有效率的结论可能就不再正确了。
(1)我们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世界上有时竞争的极不完全的,在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或一小群买者或卖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这种影响价格的能力被称为市场势力。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无效率,因为它会使价格和数量背离供求均衡。

(2)我们假设市场结果只与买者和卖者相关。
世界上,买者和卖者的决策有时影响那些根本不参与市场的人。
污染是影响不参与市场的人的市场结果的一个单行例子,这种负作用称为外部性,
它使市场福利还要取决于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之外的其他因素。
由于买者和卖者在决定消费和生产时并没有考虑这种负作用,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市场均衡可能是无效率的。

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被称为市场失灵的普遍现象的例子。
市场失灵是一些不受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
当市场失灵时,公共政策就有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并增加经济福利。
微观经济学家耗费许多精力去研究什么时候会发生市场失灵,以及哪种政策能最好的纠正市场失灵。
尽管有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市场中看不见的手仍然是极其重要的。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它们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它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的得到的收益。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由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它们的生产成本,它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收益。

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决策者通常关心经济结果的效率以及平等。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
这就是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买者与卖者有效的配置资源。
在存在市场势力或外部性这类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

8. 应用:税收的代价

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没有某种形式的税收,我们的社会无法存在。
我们期望政府提供某些服务,例如,道路,公园,警察和国防,这些公共服务需要税收收入。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当政府对一种物品的买者或卖者征税时,社会就损失了市场效率的某些利益。
税收使市场参与者付出代价,不仅是因为税收把这些参与者的资源转移给了政府,还因为税收改变了激励,并扭曲了市场结果。

一种物品的税收减少了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通常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被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税收有无谓损失是因为它引起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少生产,
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
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而且, 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是,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9. 应用:国际贸易

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
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出口者。
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他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的状况变坏。
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

关税——进口的税——使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存在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
虽然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有各种限制贸易论: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有助于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作出反应。
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某些优点,但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

10. 外部性

看不见的手是有力的,但不是万能的。市场均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当市场上买者和卖者是仅有的利益各方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种结果是有效率的。
但是,当存在污染这种外在效应时,评价市场结果还要考虑第三方的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也许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当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交易直接影响第三方时,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像污染这样的负外部性引起市场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均衡量。
像技术溢出效应这样正外部性引起社会最适量大于均衡量。

受外部性影响人有时可以用私人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当一个企业为另一个企业提供了外部性时,两个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把外部性内在化。
此外,利益各方也可通过签订合约来解决问题。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人们没有成本地谈判,那么,他们总可以达成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协议。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在许多利益各方中达成协议是困难的,因此,科斯定理并不适用。

当私人各方不能适当地解决污染这类外在效应时,政府往往就出现了。
有时政府通过管制行为阻止社会无效率的活动。

11.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

存在一些市场不能充分提供的物品。
市场没有确保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也没有确保我们的国家不受外国侵略。
相反,社会依靠政府来保护环境并提供国防。

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在法律上有权控制它的所有者。
例如,虽然没有人怀疑清洁的空气或国防这种物品是有价值的,但没有一个人有权给它定一个价格,并从它的使用中得到利润。

当没有产权引起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时,例如在出售污染许可证的情况下,解决的方法是政府帮助确定产权,从而重新焕发市场力量。
如果能很好地计划并实施政策,就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并从而增进经济福利。

物品的差别在于它们是否具有排他性和是否具有竞争性。
如果排除某个人使用某种物品是可能的,这种物品就具有排他性。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排除了其他人享用同一物品,这种物品就具有竞争性。
市场运行最适于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
市场运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物品。

公共物品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例子包括烟火表演,国防和基础知识的创造。
由于不能对使用公共物品的人收费,所以在私人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
因此,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作出供给量的决策。

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例子包括共有的草地,清洁的空气和拥挤的道路。
由于不能向使用共有资源的人收费,他们往往会过度地使用共有资源。
因此,政府努力限制共有资源的使用。

12. 税制的设计

几乎每一个人都同意,平等和效率是税制的两个最重要目标。但这两个目标往往是冲突的。
许多人主张改变税法以提高效率减少平等,或者提高平等而降低效率。
人们对税收政策的分歧往往是由于他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不同。

只靠经济学家并不能确定平衡效率与平等目标的最好方法。这个问题涉及到政治哲学以及经济学。
但经济学家在关于税收政策的政治争论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说明社会所面临的交替关系,并帮助我们避免那些牺牲了效率而从平等来看也没有任何好处的政策。

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
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种成本。
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
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13. 生产成本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当我们分析企业的行为时,重要的是要包括生产的所有机会成本。
一些机会成本是显性的,例如,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另一些机会成本是隐性的,另一些机会成本是隐性的,例如,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工作而不去找其他工作所放弃的工资。

企业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生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生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两种相关的成本衡量都是从企业的总成本派生出来的。
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边际成本是如果产量增一单位总成本应该增加的量。

在分析企业行为时,画出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图形往往是有用的。
对一个典型企业来说,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
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先减少,然后随着产量进一步增加而增加。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14.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由于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所以,它的收益与产量是同比例的。
物品的价格等于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
由于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选择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
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它的供给曲线。

在短期中,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时,如果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
在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和可变成本时,企业将选择退出。

在有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
在长期均衡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时生产,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而且,企业数量的调整满足在这种价格时的需求量。

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之内有不同影响。
在短期中,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并使利润增加,而需求减少降低了价格,并引起亏损。
但是,如果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那么,在长期中企业数量调整使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

15. 垄断

由于垄断者生产的小于社会有效率的量,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所以,它们引起了无谓损失。
可以通过谨慎的公共政策,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垄断者的价格歧视来减少这种无效率。

垄断是在其市场上作为惟一卖者的企业。
当一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资源,当政府给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一种物品的权力,
或者当一个企业可以比许多企业以较少成本供给整个市场时,垄断就产生了。

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上惟一的生产者,所以它面临它的产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就引起它的产品价格下降,这就减少厂所生产的所有产量赚到的收益量。
因此,垄断的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其物品的价格。

正如竞争企业一样,垄断企业也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时垄断者根据需求量选择价格。与竞争企业不同,垄断企业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收益因此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因此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低于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产量。
这就是说,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对物品评价大于其生产成本的消费者不购买这种物品。
因此,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16. 寡头

寡头通过形成一个卡特尔并像垄断者一样行事来使自己的总利润最大化。
但如果寡头独立地作出生产决策,结果是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价格低于垄断结果。
在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越多,产量和价格越接近于竞争下存在的水平。

囚犯两难处境表明,利己使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
囚犯两难处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做广告,共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决策者用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
这些法律的适用性是有争论的,因为一些看来可能减少竞争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有合理的经营目的。

17. 垄断竞争

由于垄断竞争企业生产有差别的产品,所以,每个企业都要靠做广告来打出自己的品牌吸引顾客。
在某种程度上,广告控制了消费者的嗜好,促成了无理性的品牌忠诚,并抑制了竞争。
在更大程度上,广告提供了信息,建立了可靠质量的品牌,并促进了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有三个特点:许多企业,有差别的产品,以及自由进入。
垄断竞争中固有的产品差别引起使用广告与品牌。
广告与品牌的批评者认为,企业用这些方法利用了消费者的无理性,并减少了竞争。
广告与品牌的支持者认为,企业用这些方法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并使价格和产品质量的竞争更为激烈。

18. 生产要素市场

根据新古典理论,每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量取决于那种要素的供给与需求。
需求又取决于某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均衡时,每种生产要素赚到了它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经济的收入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分配的
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土地和资本。

19. 收入与歧视

在竞争市场上,工人赚到的工资等于他们对物品与劳务生产边际贡献的价值。
但是,有许多事情影响边际产量值。企业对那些较有才能,较勤奋,较有经验而受教育较多的工人支付得更多一些,因为这些工人生产率较高。
企业对那些受到顾客歧视的工人支付少一些,因为这些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少。

人力资本多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人力资本少的工人。
累积的人力资本的收益是高的,而且在过去10年来一直在增加。

虽然教育年限,经验和工作特性都像理论预期的那样影响收入,但仍有许多收入差别不能用经济学家可以衡量的事情来解释。
收入中无法解释的变动主要归因于天赋能力,努力和机遇。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受教育更多的人得到更高工资并不是因为教育提高了生产率,而是因为有更高天赋能力的工人把教育作为一种向雇主表示他们高能力的信号。
如果这种信号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程度就不会提高整个工资水平。

20. 收入分配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当考虑经济不平等时记住这个原理是重要的。
惩罚成功和奖励失败的政策减少了对成功者的激励。因此,政策制定者面临平等和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更加平等地分割蛋糕,蛋糕就会变得越小。这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同意的有关收入分配的一个结论。

有许多不同的政策旨在帮助穷人——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
虽然这每一种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虽然这,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由于经济资助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所以,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实际边际税率。
这种高实际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21. 消费者选择理论

消费者选择理论描述了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消费者选择理论并不想对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提供一种忠实的描述,它是一个模型。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他的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能使消费者同样幸福的各种物品组合。
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偏好大于对较低无差异曲线上各点。
任何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而实现最优。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由于低价格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是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而引起的消费变动。
收入效应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由低向高的移动上,而替代效应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有不同斜率的点的移动上。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