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atom.xml
627 lines (316 loc) · 414 KB
/
atom.x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feed xmlns="http://www.w3.org/2005/Atom">
<title>【盗泉】</title>
<link href="/atom.xml" rel="self"/>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
<updated>2022-11-28T17:54:18.670Z</updated>
<id>http://sx349.github.io/</id>
<author>
<name>sx349</name>
</author>
<generator uri="https://hexo.io/">Hexo</generator>
<entry>
<title>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公车上书”时的中国</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22/11/28/gongcheshangshu/"/>
<id>http://sx349.github.io/2022/11/28/gongcheshangshu/</id>
<published>2022-11-28T05: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2-11-28T17:54:18.670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读明叔杂谈公众号所刊《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五四运动”时的中国》一文,如鲠在喉。我设想,大概在“五四运动”前后,也有类似的“明叔”,试图劝说学生不要参与运动吧?倘若如此,实乃国之大不幸。本文假想明叔穿越时空回到“五四”前夕,回顾“公车上书”,劝说学生不要参与“五四运动”,以为反讽之意。</p><p>阅读本文前,请务必先一览雄文<a href="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22-11-28/165647.html"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五四运动”时的中国》。</a></p><hr><p>一九一九年五月三日/本报电</p><p>这几天,巴黎和会的协议传来之后,国内一些地方的形势变得有些复杂。一些缺乏上下文的大字报在城内外传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几所学堂里,也出现了一些聚集性活动。但是,情况越是复杂、敏感,我们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奠定战后的和平,仍然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与英美法等协约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争取我国作为战胜国的正当权利,这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p><p>当代中华民国的年轻人勇于表达自己,有强烈的、朴素的正义感,也有很强的行动能力,这不完全是坏事。我跟同年进士老刘曾多次交流,辛亥革命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整体上“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成长在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中华民国,他们没有上几代人的思想包袱,他们在潜意识里就认为“没有什么不可能”。当这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后,他们不再受制于强烈的历史屈辱意识和苦难意识,很多人将有机会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热爱的东西,民国社会将因此展现出更大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一个前《申报》同事告诉我,她家的儿子很喜欢“内联升”这样的国产“千层底”布鞋,而且对这些国产布鞋的设计特色一清二楚,他们甚至都“不屑于”去买我们这一代人特别喜欢的洋装皮质马靴。我听了之后很受触动。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后,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国家的企业和产品,拥有很强的自信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将成为革命以来第一代拥有健康的、“大国国民”心态的中国人。</p><p>年轻人关注国家和社会大事,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能变得更好,这也是好事。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的时候,往往会谈及“公车上书”。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公车上书”时期的中国。一八九五年的中国,内部清政府腐败无能,外部列强肆意欺侮,强意逼迫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毫无疑问,“公车上书”是一起学生爱国运动,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结果上来说,它为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群众政治运动的开端。</p><p>反观今天的中华民国,虽然从微观视角切入,依然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稍微长远一点,就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每隔五年、十年,甚至每隔两三年,社会都会发生很多明显的、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都在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发生向好、积极的变化上,也体现在今天作为一个中华民国国民在国际社会享有的尊严上。不管我们说北洋政府还存在多少具体的问题,但中华民国的进步和改善都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眼中,中华民国依然贫穷、落后,甚至仍未摘掉“东亚病夫”的牌子,但国际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认识到北洋政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中华民国表达出了由衷的敬佩和赞叹。</p><p>在最近的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当今中华民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高度认可,我在这里只举几个例子:</p><p>——美国总统盛赞了中华民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二百五十八枚金奖,一改清政府在世界列强眼中愚昧、落后的印象,展现出积极上进的新姿态。</p><p>——中方代表顾维钧的发言受到了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的握手肯定,更被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形容为“有如灵猫戏鼠,尽显擒纵之巧技”,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p><p>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p><p>我们并不是说我们要对中华民国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说,我们要知道,过去几十年来,我们总体上是成功的。我们要做的恰恰就是,把成功的、好的做法坚持下去,把不好的东西一点一点改过来,这才是让中华民国变得更好的正确选择。</p><p>今天的大学生,到底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到民国的社会热点议题中来?我觉得,每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的师长,都应该告诉今天的大学生,要努力做一个“温和的改良者”,如果有能力,再努力做一个“建设性批评者”。我一直反对,任何人鼓动自己或别人的孩子,去做一个“激进的对抗者”。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这将对孩子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代价。</p><p>美国、英国这些西方列强,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中华民国发展的恐惧,他们还充满了对黄种人的傲慢和种族主义态度。他们要遏制民国,不仅仅是在战场上跟民国分个高下,还把目光瞄准了民国社会内部,他们会利用每一起发生在民国的不幸和悲剧,他们会放大民国社会的每一个缺点和不足,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鼓动民国的年轻人“要勇敢”,但他们的终极目的,不过是要利用年轻人的冲动,来搞乱中华民国。对于美国、英国这些本质上依然相信“白人高人一等”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来说,一个软弱的、贫穷的、分裂的、混乱的中华民国,才是一个好中华民国。</p><p>那些情绪激动、觉得自己是在努力捍卫“正义”的大学生,一定会觉得自己有充足的判断力,自己绝对不会受到所谓“境外敌对势力”的教唆和挑动,我也相信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但我想说的是,你们的原意是想解决民国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是想让中华民国社会变得更好,但那些“坏人”却是想利用你们,攻击和抹黑北洋政府的政权、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终极目标就是要在民国搞“颜色革命”。如果你们真的想让民国变得更好,现阶段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本领学好,未来有大把报效祖国、改变国家面貌的机会。</p><p>对于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我也总结一下,我希望,绝大多数中华民国国民,都能达成一个最大或者最小的“公约数”:</p><p>——巴黎和会达成的协议,是众矢之的,中方代表仍在据理力争,我们慢慢就会看到效果;</p><p>——当年签署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政府官员,接下来也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p><p>——所谓的各类“运动”,充满了煽动性,但在今天的中华民国绝对成不了气候。民国的外交政策一定会不断优化、不断改进,这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内在要求,但任何人要想利用中华民国的问题,来搞乱中华民国,都是痴心妄想;</p><p>——坚持“公理战胜强权”,这是我们每一位国民的共同心愿。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但我们看到,民国社会自上而下,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p><p>战争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曾经经历过没有战争的日子,我们也终将再次迎来没有战争的日子。每一代人都会与时代的宿命不期而遇,抱怨是没有用的。年轻人,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掌握一些技能,即便外边的世界再乱,我们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p><p>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外交官加油吧,最终终结这场闹剧的,一定还是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坚定信念。我一直觉得,这一天已经不会太遥远了!</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读明叔杂谈公众号所刊《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五四运动”时的中国》一文,如鲠在喉。我设想,大概在“五四运动”前后,也有类似的“明叔”,试图劝说学生不要参与运动吧?倘若如此,实乃国之大不幸。本文假想明叔穿越时空回到“五四”前夕,回顾“公车上书”,劝说学生不要参与“五四运动”,以
</summary>
<category term="创作"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5%88%9B%E4%BD%9C/"/>
</entry>
<entry>
<title>有限理性、AdaBoost与博弈论</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9/12/11/column61/"/>
<id>http://sx349.github.io/2019/12/11/column61/</id>
<published>2019-12-11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9-21T03:08:16.979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strong>这是本专栏的第 <em>61</em> 篇日记</strong></p><p>在本学期最后一次Theory Seminar上,In-Koo Cho教授present了一篇与本校Jonathan Libgober教授合作的论文,标题为:”Machine Learning for Strategic Inference in a Simple Dynamic Game”. 目前并未公开放出working paper,但是可以发邮件向Jonathan索要(就是下图在自拍的这位,是我今年4月去Boston开会时在Harvard经济系偷拍的)。</p><center><iframe src="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h2RXGIycF7U-Prxsee-2KRcawioB6ju/preview" width="640" height="480"></iframe></center><p>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顾名思义,指的是人在进行决策时并不像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的理性”。对于有限理性的建模有很多种方式,在本文中作者采用的是Rubinstein(1993)的想法:</p><p>一名卖家向一名买家出售一种商品,由于信息不对称,买家不知道商品的真实价值,而卖家知道且能够根据商品的真实价值选择不同的定价策略。进一步地,买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卖家生产商品的成本由真实价值和买家类型共同决定,因此卖家有动力去区分不同的买家。但在买家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卖家并不能有效地将高成本的买家有效地排除出去,因此无法实现理论上的最高利润。</p><p>我们注意到,如果买家是完全理性的,那么他总可以根据卖家的定价策略和实际给出的售价,通过贝叶斯更新得出商品价值的后验分布,并理性地决定买或者不买。由于卖家的定价策略的任意性,这种理性的买或不买的决定并不一定是单调的:比如说,也许存在高中低三个价格,当观察到高价时,商品的期望价值很高因此可以买,当观察到低价时,商品的期望价值较低但仍高于售价,因此也可以买,但在中间这个价格时,商品的期望价值反而低于售价因此不能买。</p><p>因此,为了让卖家实现有效排除并提高利润,Rubinstein进一步假设,高成本的买家受到“有限理性”的限制,只能采取“阈值策略”(Threshold Strategy):这类买家不能任意地根据售价决定买还是不买,而是只能选定一个“阈值”,在阈值以上总是做同一个决定,在阈值以下也总是做同一个决定。在这一前提下,卖家可以任意地接近理论上的最高利润,即高成本的买家几乎都被有效地排除了。</p><p>回到Cho&Libgober(2019)这篇文章,“有限理性”和机器学习,特别是AdaBoost又是怎么挂上钩的呢?</p><p>AdaBoost是Adaptive Boosting的简称,粗略地说,AdaBoost的想法是,通过不断增加“弱分类器”(分类效果仅略优于随机分类)的数量并给予合适的权重,提升分类的准确程度。在本文的情境中,给定卖家的定价策略,买家的任务就是实现一个将“价格”映射到“买/不买”的决策上的分类器,其中完全理性的买家的决策被视为正确的分类器,而有限理性、采用“阈值策略”的买家则只能实现一个“弱分类器”。换言之,<strong>本文给予了AdaBoost(以及其它机器学习方法)一个新的行为经济学的解读:给定无穷多具有某种有限理性特征的个体,能否通过自适应的做法调整个体决策的权重,使得最终构成的整体决策符合完全理性的特征?</strong></p><p>具体来说,在Rubinstein(1993)的基础上,本文假设高成本的玩家仍然只限于使用“阈值策略”,但可以选择任意数目的此类策略并且赋予不同的权重,并根据加权平均的结果决定最终是买还是不买,具体的策略数目及权重的选择,则按照AdaBoost的算法进行。当然,为了让AdaBoost能够“学会”正确的分类,此时卖家和买家必须重复进行博弈,因此卖家和其它低成本的买家的“完全理性”需要额外考虑到动态博弈时对未来所有收益的折现,以及高成本玩家使用AdaBoost算法这一事实。</p><p>为了衡量AdaBoost算法的效果,作者引入了Uniformly PAC(Probably Approximate Correct) Learnability的概念。PAC大致的意思是,训练所得的分类器与正确分类器的差别超过任意小的epsilon的概率不超过任意小的delta。对于一族正确分类器,如果算法总能够在有限步迭代中达成这一目标则称为PAC Learnable,如果进一步地,所需迭代步数不依赖于真实分类器的选择,则称为Uniformly PAC Learnable。</p><p>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定卖家能够给出的价格只有有限个(作为对比,通常的做法是允许卖家在连续的区间内任意选择价格),作者证明了如下两个定理:</p><ol><li><p>如果卖家可以任意选择定价策略,且在选定后公开,那么AdaBoost是Uniformly PAC Learnable的。</p></li><li><p>如果卖家可以任意选择定价策略,但在选定后不公开,那么AdaBoost不是Uniformly PAC Learnable的。</p></li></ol><p>定理1比较好理解,如果卖家公开定价策略,那么“正确分类器”,也即给定价格下完全理性的高成本玩家所应该做出的决策是确定的,问题转化为如何让算法去拟合一个给定的函数(不禁让人想起“神经网络能拟合任意函数”的事儿);定理2则说明,如果卖家不公开定价策略,那么存在一部分定价策略具有“迷惑性”以至于AdaBoost学不会完全理性的决策。</p><p>到此为止,似乎本文的核心已经转向了纯粹的计算理论,只不过披了一层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的皮。但是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定价策略才能顺利地骗过AdaBoost呢?作者于是给出了定理3:</p><p><strong>3. 如果卖家只能选择那些对AdaBoost构成Best Response的定价策略,那么即使卖家不公开,AdaBoost也是Uniformly PAC Learnable的。</strong></p><p>也就是说,如果卖家想要采用定理2当中那一小撮让AdaBoost学不会的定价策略, 是需要付出利润损失的;但是对于卖家来说,买家能否学会理性决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买家学到什么程度以及相应的自己能获得多少利润。如果买家学不会的时候自己要亏钱,学会了反而赚得更多,那何乐而不为呢?</p><p>相信读者已经意识到,这就是为什么本文标题还要加上 “博弈论”这个关键词的原因:基于机器学习本身的讨论只能把我们带到定理1和定理2,只有理解博弈论,特别是“最优反应”的概念,才能让我们进一步得到定理3。</p><p>Reference:</p><p>Cho, I. & Libgober, J. (2019). <em>Machine Learning for Strategic Inference in a Simple Dynamic Game</em>. Working Paper.</p><p>Rubinstein, A. (1993). On price re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a monopolistic model.<e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em>(3), 473-484.</p><hr><p>(2019.12.11 @ 知乎专栏 @ 《有限理性、AdaBoost与博弈论》)</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strong>这是本专栏的第 <em>61</em> 篇日记</strong></p><p>在本学期最后一次Theory Seminar上,In-Koo Cho教授present了一篇与本校Jonathan Libgober教授合作的论文,标题为:”Machine Lea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行为经济学"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8%A1%8C%E4%B8%BA%E7%BB%8F%E6%B5%8E%E5%AD%A6/"/>
<category term="博弈论"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8D%9A%E5%BC%88%E8%AE%BA/"/>
<category term="机器学习"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C%BA%E5%99%A8%E5%AD%A6%E4%B9%A0/"/>
</entry>
<entry>
<title>大象公会《穹顶之下》文字实录(转载)</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7/12/18/fulltext/"/>
<id>http://sx349.github.io/2017/12/18/fulltext/</id>
<published>2017-12-18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6:25:07.340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blockquote><p>柴静的《穹顶之下》昨天在网上以现象级传播,我们今天刊载《穹顶之下》的文字版,既是追热点,也是对同行的致敬。</p><p>我是刚做大象公会不久知道她准备做雾霾调查的,当时没太在意,多少怀疑她是低估了这个选题难度的一时心血来潮,因为雾霾成因并无公论,媒体上专家们众说纷纭,而且涉及到大量枯燥数据资料,我也想不出向大众传播时该以什么方式来呈现。因为这两个原因,虽然雾霾是个周期性的热门话题,但我还在做新闻时一直没有去触碰它。去年夏天,意外得知她真是打算拍一部叫《雾霾》的纪录片,虽然刚辞职但已自费带着小团队做了很长时间,已完成了大量前期采访,她预计大概年底作品能出来。我不怀疑柴静的勤奋,但很怀疑最后是什么效果,多少觉得她的野心太大了。</p><p>去年12月6日,终于看到了《雾霾》的PPT大纲,当时极为震撼,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被密集信息碾压的感觉,作为同行,我深知柴静团队背后采访付出的心血和耐心。我深信它会有震撼性的传播效果,不过,当时柴静并不像今天一些聪明人论断的那样成竹在胸,她十分怀疑雾霾已成老生常谈时,还有多少人像她一样愿意关心它。她的这种怀疑,甚至持续到今年初的小范围试讲,这是每个做新闻的人都共有的困惑:你对一个话题投入的心血和热情越多,越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错判了大众的关注热心。</p><p>《穹顶之下》的传播影响没有辜负柴静和她的同事们倾注的心血,这或许对同行是一种精神鼓励。</p><p>最后,作为一个看过它的几个版本的观众,多少觉得的遗憾是,网上正式版本内容经过几次不小调整,舍弃了很多非常好的素材,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p><p>大象公会创始人、总编</p><p>黄章晋</p></blockquote><p>转载链接:<a href="http://chuansong.me/n/1181431"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ttp://chuansong.me/n/1181431</a></p><p><strong>1、引子·动机</strong></p><p>2013年1月份的北京,一个月连续25天雾霾:</p><p>我当时在北京,但当我这一年里反复想回忆当时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却记不起来了。因为当时大家都说好像这场雾霾是偶然的气象原因导致的,就没当回事。</p><p>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河南、陕西、江西、浙江,回头看镜头里的天,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我置身其中,浑然不觉,只有我的嗓子有印象,在西安那天晚上就咳的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p><p>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我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应该是小女孩,因为我觉得她像个童花头,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p><p>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了,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p><p>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一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小孩的,她用来安慰我。我再见女儿的时候,她还在昏迷,医生对我说手术很成功,但有一件事情你要原谅我,她说她太胖了,所以刚才麻醉的时候,我们扎了好多针眼才找着静脉。</p><p>我把她满是针眼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一直到她睁开眼睛看我一眼。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p><p>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经开始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个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2013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它就是十年前我在山西时看到的天空:</p><p>2004年我采访这个6岁的小女孩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她所说的,就是我女儿可能会面临的一个世界。</p><p>这个,2014年全年的北京,只有空气优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十年前,山西环保局长说,孝义是山西缩影,山西是中国缩影,现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话成为现实:</p><p>以前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叫《穹顶之下》,它说的是一个小镇上被突然天外飞来的一个穹顶扣在底下,与世隔绝不能出来。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现实里。早上起来有时候我会看到我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p><p>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当中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p><p><strong>2、雾霾是什么?</strong></p><p>那么雾霾是什么?</p><p>有时候我在黑暗中会把灯关掉,我想端详一下PM2.5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见它,它们是一些空气中悬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所以它们会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折射跟吸收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我能肉眼看到的颗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p><p>但是有一个办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就是PM2.5的采样仪。</p><p>我可以把一个非常干净的采样膜放在采样仪里,我就背着这个仪器24小时,让它模拟我的呼吸。</p><p>这是那个采样膜最初与24小时之后的样子。如果我不对自己跟孩子加以保护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呼吸进去。</p><p>它有多少呢?305.91微克每立方米。</p><p>各国安全值是这样——美国日平均35微克每立方米,欧洲年平均25微克每立方米、中国是日平均75微克每立方米。</p><p>我很想知道那个采样膜里面到底是什么物质,就请北大邱兴华博士给我做了一个测试,他分析出来结果是这样:其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14倍。</p><p>我不太相信这个数字,因为我曾站在四五个焦化厂中间的时候,呼吸的苯并芘才超标9倍,现在我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举目四望我根本看不见工厂跟烟筒,我怎么可能超标14倍呢?</p><p>邱博士自己也怀疑了,他说不太可能这么高吧,我再算一次。第二天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没错,就是14倍。大量的样本显示,有很多人比你更高,超标20倍。</p><p>所有这样致癌物都附着在就你刚才看到的那个黑色的膜表面,这种叫做黑碳的物质上,它非常小,只有0.2微米,但是它是一个锁链的结构,所以如果它打开的话,两克黑碳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p><p>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在中国这样的黑碳有多少呢?2009年NASA做过一个测算。大气中黑碳含量最高、紫的发亮的地方就是中国,它像幽灵一样在我们的上空飘荡。</p><p>我又去了找了北大,我知道它有一个实验室,我问,能不能当一个志愿者,你把我放在一个高浓度的实验舱里面,测试一下我的身体的反应,这样我可以告诉大家。</p><p>他们犹豫了一下对我说,不好意思,这个实验没法做。你知道每一个实验都需要一个伦理安全值,这个安全值要保证受试者不能受到太大的伤害,但如果我设定这个值的话,外面大气比里面实验舱的空气(污染)浓度还要高。</p><p>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它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北大换了一种实验方式,他们就直接测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反应,长达一年。我自己也参与和体验这个实验。</p><p>结果是:我自己有呼吸道炎症,是易感人群,细颗粒物会影响呼吸系统增加气道炎性反应还会增加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超细颗粒物升高跟心脏供血能力降低有关系。</p><p>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把它做成了一个动画:</p><p>这是中科院做的一个测算,他们有一个简单的结论,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时候,我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死亡率会增加14%到26%,如果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拗口的话,那么最起码中国的前卫生长陈竺做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测算:在中国每一年,因为大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有50万。</p><p>在这场跟人类战争当中,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父母。这些小孩大都才两个多月大,还没有出过门,但是已经得了肺炎,他们在接受雾化治疗。</p><p>他们的父母让我拍下他们,怀疑是重雾霾期间没有防护导致的,但医生跟他们说,我只能给你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因为我们还没有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p><p>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数据是这样的: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我们整个国家有27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10%–150%)。</p><p>有的时候我们小区的妈妈们会聊起这件事情,有一个妈妈就问我说,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不要把小孩尽快地送到雾霾天里面去,让他们锻炼锻炼,适应适应,是不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p><p>所以我就采访了曾经空气污染严重地区洛杉矶的一位预防学专家,让他来告诉我们,到底把小孩暴露在高浓度的空气里面,能不能产生适应性?</p><p>“我不认为有任何证据表明,让孩子多暴露在污染空气中,能帮助他们产生“适应性”。如果让他们暴露在污染中的第一天,他们受到一部分功能损伤,他们暴露的第二天,损伤没有第一天多,不是因为他们产生了适应性,而是损害已经发生了。”</p><p>前两天雾霾严重时候,AQI指数已经超过了500爆表,严重污染。可是,我楼下这个小学孩子们还在打球,跑步,玩耍,在运动的时候,人们的呼吸量会增加5到10倍。然后我看着他们,我意识到我不可能一直保护我的孩子,总有一天她要到社会当中去。</p><p>呼吸是没有办法选择,也没有办法逃避。你的每一口呼吸它都在,一个成年人像我们这样的人每天呼吸大概25000次,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这些东西在我们的肺里面会是什么样子?</p><p>我们采访了一位北京肿瘤医院的患者,她是一个早期的肺癌患者,一位50多岁的女性,在医院的财务室工作,她跟家人都没有吸烟史。但是她却不得不在此接受治疗。</p><p>以下是我和医生、专家就此的对话:</p><blockquote><p>麻醉师:这个人抽烟吗?</p><p>杨主任:这个人不抽烟。但是她是山西的,是你们(柴静)老家的。</p><p>麻醉师:空气质量不太好。</p><p>杨主任:对,不干净。所以这可能是大气里面的东西。</p><p>杨主任:人体只有肺的淋巴结是黑的。就是因为人的肺吸了很多粉尘。淋巴系统是人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就是防疫功能。</p><p>记者:那我问您,当这个黑色的物质在上面沉积之后,影响它对癌细胞的阻挡吗?</p><p>杨主任:所以是不是已经把它的免疫功能锻炼得疲劳了,所以你看今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呢,已经把肺的慢性疾病划为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p></blockquote><p>让我们非常安慰的是这场手术很成功,患者在肿瘤摘除之后基本可以康复,医生就把这个黑色的淋巴结摘下来之后拿给她的家人看。</p><p>那家人问:您能告诉我我家人为什么会得肿瘤?</p><p>他说:我只能根据我的临床的经验和推断告诉你,我怀疑是空气污染,世卫组织告诉我,颗粒物被列为人类的一级致癌物。</p><p>我听他说的时候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是肺癌的话,应该有一个潜伏期,起码应该在十年左右吧?但是雾霾我们这两年才听说,怎么能这么快就导致肺癌呢?</p><p>我就去找了我们国家奥运呼吸质量保障小组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给我看了一条曲线:</p><p>2004年,11年前,那时候我们还没有PM2.5的检测,但是我们有PM10,她说根据当时的估算,那个时候在污染期的话,PM2.5可以达到300到400,属于今天的严重污染。</p><p>我问她,我说那我失明了吗?2004年我在北京。</p><p>她说,你看看这张照片吧。</p><p>那是什么?我说那应该是霾吧,那我怎么不知道呢?她说你再查一下当天新闻报道的标题——《首都机场因雾出现今年最严重的延误》,那个时候我们一直认为那是雾,我们一直把它叫做雾。</p><p>看到这张照片,作为一个曾经的记者,我内心有些自责。那些年里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在报道各类的污染事件。但是我一直感觉,好像听到矿山的炮响才叫污染,看到工厂的烟筒才叫污染,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生活在都市中心的人,每天看到的天空,就是污染。</p><p>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再是记者了,我早就是当事人。</p><p>但我还有一个疑问。如果是那样的话,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烧煤油炉子,对吗?我们每天晚上都在呛人的味里睡着,再醒来。我怎么没有听到那时候有很多人得肺癌呢?</p><p>带着这个问题,我认识了我们国家从事这个工作三十多年的何兴舟教授,他给了我一本资料——中国26城市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情况调查(1976到1981):</p><p>那个时候的大气污染,已经跟居民的肺癌死亡率分布一致,那时候的大气污染就是煤烟性污染,只不过这份材料在当年一直是内部资料。</p><p>一个人,别说是一个人了,一个活物,在我看来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有雨、有雾的时候,人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那种带着碎雨的那种凛冽的、清新的感觉。</p><p>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他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p><p>但现在呢?</p><p>这一年每天醒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一下手机上的空气质量指数,用它来安排我一天的生活。我就靠盼着一点西北风过日子,我每天戴着口罩上街,带着口罩见朋友。我用胶条把我们家的门窗每个缝都给它粘上,带着孩子出门打疫苗的时候,她冲我笑我都会感到害怕。</p><p>我不是有多怕死,是不想这么活。我要知道它从哪来,我要弄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p><p><strong>3、复合污染</strong></p><p>我把采样膜放在科学家的电子显微镜底下,我就看到它的样子,它不是我想象中的一颗一颗一模一样的小米,它是各种各样的东西混合在一起,这个混合会增加它的毒性,还会让它迅速变得更多更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p><p>中科院告诉我它的来源是什么?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绝大部分都跟人类的活动有关系。如果你对它加以归纳的话,你会发现它的大部分从哪来。</p><p>从燃煤和燃油当中来。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p><p>我们中国的燃烧的强度有多大呢?中国比欧洲高出3到4倍,我们烧了这么多化石能源。</p><p>我采访了一些专家,他们如此回答道:</p><blockquote><p>王跃思:“我们燃煤的污染没解决,汽车污染叠加进来了”</p><p>郝吉明:中国现在的这个污染,基本是两种污染的叠加。</p><p>唐孝炎:多种多样的物质给你在大气里进行各种各样的反应,</p><p>王: 空气静稳条件(增加),这些污染物没扩散,它之间反应了,这就是二次粒子。</p><p>郝:复合污染</p><p>唐:吸附,粘连,碰撞,合并,全都混在一起了。</p><p>王:我们不可能改变自然条件,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这个自己的办法就是源头减排。</p></blockquote><p><strong>4、煤怎么了?</strong></p><p>全世界都要烧煤和油。我们的煤怎么了?</p><p>你们知道中国烧了多少煤吗——2013年的时候已经36亿吨。</p><p>你知道全世界其他国家烧了多少煤吗?——我们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烧的煤还要多,上一个达到过这样消费量的是1860年的英国,但在之后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p><p>所以,1960年代,大烟雾事件发生后,其他的国家纷纷减少和控制自己的煤炭用量。</p><p>然而,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这个已经封闭了多年和落后了多年的国家,迫切的需要一种巨大的能量来让自己起飞。</p><p>它的选择就是煤炭。跟随我们其后的是现在的印度,印度很快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煤炭消费的国家,而且印度的工业现在对重要的污染物的排放还没有规定的标准,印度也是世界上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一个国家。</p><p>那中国这么多煤用在了哪呢?</p><p>2013年的36亿吨——3亿8千万吨,烧在了京津冀,3亿8千万吨当中有3个亿烧在河北。</p><p>河北。</p><p>后来采访的时候,清华郝吉明院士告诉我说,你听没听过全世界钢铁产量排名?他说是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还补了一句说唐山瞒报产量第五。</p><p>我想用煤多工业多不一定代表污染,别的国家也有钢。他说你去一趟唐山看看就知道了,所以去年的10月份我就跟环保部的华北督查中心一起带着无人机去唐山,想去巡航一次。</p><p>我们确实采到了现场。但最让我意外的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这么多艰辛,我们也明明拍到这些排污的证据了,最终这个企业没有受任何处罚。我问大为为什么?他说你去问问我的领导吧。</p><p>他的领导就是环保部科技司熊司长。他说,环保部门无法取缔关停,就业与银行贷款因素很关键。</p><p>一个地方有大量的重工业布局集中,消耗大量的煤,而且还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污染,同时还无法取缔和关停会是什么结果?</p><p>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老郝,也是我当年新闻调查的同事,十年前是他跟我一块去山西拍的污染,他知道我们家是临汾的,有时候会发张照片调侃我,说你们家现在是全球污染城市之首,我也无可奈何。</p><p>然后十年之后我就把这一张写有“为我市退出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而喝彩”的照片发给了他。</p><p>这是他们家河北的标语,很遗憾的是,这个城市三个月后又反弹回了第一名。但这种玩笑真的是让人心酸,而且对于一个居住在北京的人来讲,只要偏南风一吹,从河北来的污染会这样过来。空气是没有墙的,什么叫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p><p>我还有一个朋友叫老范,江苏人,以前我跟老郝两个人争论敝省还是贵省更污染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说哎呀我们南方人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做污染。</p><p>现在他们华东也沦陷了。但他很奇怪,他说不可能吧,我们华东至少跟煤应该没有关系,因为我从小到达都没有见到过煤,对,我给她看这张图:</p><p>这是你们家的钢铁厂,这是你们家电厂,这是你们家附近的水泥厂,在你们江苏,每3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电厂。</p><p>而被夹在中间的上海,烧的煤也不少,它是单位燃煤量最高的国际性大都市,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要烧掉10公斤煤炭。</p><p>我们的煤越烧越多,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p><p>好煤会烧得越来越少,对吗?</p><p>劣质的煤炭就会越来越多,劣质到什么程度?</p><p>这是我们常见的煤吗?我最初认为这肯定不是煤,这是木头吧,因为还看见纹路包括上面的化石,但是洗煤协会的人告诉我,这就是煤,是褐煤,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煤,年轻到了它的煤化程度特别低,一烧的时候将近有一半会变成黑灰全都飘在空中,那这样的褐煤我们用了多少呢?</p><p>这是这些年来,我们生产它的曲线:</p><p>它造成的后果是这样,2013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尔滨,它的雾霾爆表,PM2.5在1000以上,当天的哈尔滨人们是这样生活的。</p><p>我问过哈尔滨环保局,我说听说你们那两天车开出去,公共汽车都开丢了,他苦笑了一声说,别说公共汽车了,连我们局长都丢了。说他那天到现场去检查工作,没一个人认出他,因为雾霾太大。</p><p>当天的哈尔滨的雾霾就是因为他们烧了两千多万吨的褐煤,加上在2013年的时候全国几十万台这样的小锅炉,没有任何标准,也没有任何监管,就这么一烧,就这么一排,就这么一放,你在高空往下俯瞰的时候,1200万人,就像是被水泥砌在了底下。</p><p>煤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脏,德国人也用褐煤,但是德国人会把它们清洁,把它们进行提质,煤炭可以弄干净的,英国是95%以上都给它洗干净。但在中国,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费的叫灰分的东西,我们就这么把它拉着,用汽车拉,用火车拉,满世界的跑,再放到煤炉子把它烧出来,毫无作用,造成的结果却是这样。</p><p>很多的煤是被我们普通的居民给烧掉了,在中国城市里面,我们现在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烧散煤。他们烧的量不算大,只有20%,但是这20%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跟所有的大电厂加起来一样多,就这么厉害。最要命是,它的毒性还非常大。</p><p>在北京冬天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因为PM2.5的毒性远远大于夏天。光致癌物的含量就是夏天的25倍。</p><p>它为什么会这么高?散烧煤炭是主要原因之一,它的致癌物的排放因子是非常高的。中国人几十年来早就在承受这种散烧煤炭带来的痛苦。</p><p>云南的宣威,有个叫虎头镇的地方,散煤燃烧导致它是全世界肺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p><p>这是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他在咳血,但是他已经没有力气去驱赶苍蝇了,所以他就请别人在他身上放了一张粘苍蝇的纸。这是这个老人和这些年他身边被肺癌剥夺走生命的人。而有的家庭已经空无一人。</p><p>我们总是听到一种声音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了。但往往受污染最严重的就是最穷的人,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最需要发出声音,他们最需要得到帮助。</p><p>这些年来,中国消耗了这么大量的煤炭,我们的煤炭变得越来越劣质,我们缺少清洁,我们在排放的时候还缺少控制,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样:在中国,煤炭消耗量越多的地方,它的PM2.5的浓度几乎就越高。</p><p>我们采访了发改委能源所负责人李俊峰,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院王跃思,他们说:</p><blockquote><p>李俊峰:我就说把煤最简单的办法,我们要降到20(亿)吨以下,我们的天一定是蓝的。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煤能不能集中去燃烧去,把散煤降下来去集中发电。我们即使再退一步这一步你也做不到,我们把散烧的煤洗干净行不行。</p><p>记者:如果这个煤能够洗干净的话,现在排放?</p><p>李俊峰:至少减少一半。我们的改变就两条,必须把煤降下来,或者把煤弄干净。</p><p>王跃思:如果目前环保设施,100%按照国家的标准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应该低于35%。咱们中国的污染治理,第一得靠管理,第二还得靠管理,第三还得靠管理。习总说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p></blockquote><p><strong>5、油怎么了?</strong></p><p>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别人一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的道路,所以我们煤的污染之上还要再附加油的污染。</p><p>我们的油大部分烧在车上,中国的车辆十年之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10年一年增加80万。</p><p>80万,把所有的车头和尾这样连起来,可以从北京排到深圳,然后再从深圳排回来,这是一年增加的。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样。</p><p>北京本地的污染源当中最大的就来自机动车。</p><p>还有一个城市出乎我的意料,“某城市一年的雾霾日达到200天以上”,我就查了一下。你可以猜一下这是哪个城市。</p><p>没错,杭州。</p><p>说实话我跟你一样吃惊,是因为我一直以为这叫山色空蒙雨亦奇。</p><p>后来我就打电话问杭州市环保局,他说是,因为它是全国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平均两个人一辆车。所以它的机动车污染要占到接近40%。</p><p>那车多就污染吗? 东京比北京车多,为什么没有这么严重的污染?</p><p>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给我的答案是这样的,东京每天90%以上的人是在轨道交通上,他们只有不到6%的人在开车。而北京34%的人开车,中心城区基本这么堵着,一堵的时候一怠速排放是2倍以上,一刹车重金属的排放会更多。</p><p>北京每天高峰期,六环以内每个小时的PM2.5的排放量是多少?一吨。</p><p>北京人在五公里以内开车将近一半,而且我们当中有12%的人是在两公里内开,我们有7%的人是在一公里以内开。</p><p>就我们爱开车?也许有一小部分人是这样,但不会这么多人都没有理性吧? 我们有辆车,但是有宝宝之后我们的约定是,除了老人小孩,机场医院我们基本不开,我先生每天要上班,然后他就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在我们家楼下是这样骑的,只能这么骑。</p><p>为什么呢?这是我们的自行车道,他基本上天天就被车这么压着,北京500多万车只有一半是有停车位的,但没有一辆停在半空中,所以它就压在自行车道上,压在人行道上,就这么开。</p><p>当然全世界人性都差不多,不管的时候都这样。我们看看伦敦,当年好像也这么停的,后来伦敦就装了计时收费器,然后是这么停车的,后来伦敦又提高了自己的停车费和拥堵费,然后车是这么停的。</p><p>五十年前东京也这样,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一辆一辆的把它清出去,这是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的一个考验。</p><p>爱车的人还会有另外一个疑问,就是这张照片,你看一看,北京的夜里没有车对吗?那为什么污染也这么严重呢?它真的是车带来的吗?</p><p>我的困惑一直到看到这张表才解决:</p><p>这是中科院给我的图,每一天晚上,你可以看看这张图,每一天晚上到零点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都会出现一个峰值,都会比当天下午三点钟要高出将近两倍,每天晚上固定出现,什么东西在北京的夜里12点定时出现呢?</p><p>我也想知道这个答案,我就去了延庆:</p><p>没有任何排放设施的时候,它的排放会是一个什么结果?</p><p>只这一辆车,只一项颗粒物的排放,它就是国Ⅳ车的500倍。所以柴油车的比例也不算高,它跟散煤差不多,并不多,只占17%,但是它的氮氧化物的排放,要占所有机动车的70%,它的一次性颗粒物的排放,要占到99%。</p><p>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出来的颗粒物,毒性远比一般的大。</p><p>多环芳烃是致癌物,对吗?但是,柴油车排放出来的是它的升级版,叫硝基多环芳烃,它的致癌性要高出一个量级,我在延庆的时候看到这些柴油车司机,他们本人就是这种柴油车尾气最大的受害者,是癌症的高危人群。而且去处罚他们显得很不合情理,他花的是真金白银自己的钱,他买的是贴了合格证的车,要找也要找那些造假的企业来问问吧:</p><p>不知道非洲兄弟听了什么感觉,企业一定会有自己的一个辩解和理由。但是我好奇的是,十几年来,如果说这种全面造假普遍造假都存在,而且监管部门知道的话,为什么不去处理他们呢?</p><p>我们不是有法律吗?我们不是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管理条例吗?你这样的产品是可以召回的呀。</p><p>但是从2004年到现在,这个法律在这类车辆上一次都没有用过。</p><p>为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是——只有当它处于“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时候才能召回。人家说了,这个环保设施不装跟安全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出人命。所以就没有召回的依据。</p><p>那我们有没有处罚它,让它销毁的权利呢?我们有,大气防治法已经规定了,你既可以让它停止违法行为,可以罚款,也可以让它没收销毁。那2002年这条法律到现在以来,十几年过去了,它却一次都没用。</p><p>为什么呢?我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必须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来行使。每个人都说,我不知道这个部门是谁。那一共跟这个机动车管理的就那么几个部门,我就挨个问了一下,我先问了一下环境保护部,环保部说,听说不是我。我又问了一下工信部,工信部说绝对不是我,我又问了一下质监总局,质监总局说应该是我们三个吧。</p><p>也许他们的困惑有一定的理由,就是你这个法律怎么不说清楚谁管了?我又问了全国人大,他们给我的答案是这样的,这条法律看起来执法主体确实不明确。这在我们的立法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情况,为什么偏偏在《大气法》的53条当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p><p>我们采访了环保部机动车处处长丁焰,他这样说道:</p><blockquote><p>丁焰:当时我们问过,你《大气法》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们?人家说了,就是因为当时定这条的时候很多部门反对,不能你环保管,但是最后这个法就过不去,过不去最后等于就用了一个模糊的写法,就是叫有执法权的去做</p><p>柴静:听上去就是你们三家都查环保?</p><p>丁焰:但是实际上你还是没管住啊。合格证全是真的,车型也全是真的,环保部门也发了那个绿标了,也是国四的,没有一个部门去看那个车到底是什么,只有那个车是国一的。</p><p>柴:你说你(环保部门)有执法权,也不会有人说有问题,那你就去执法?</p><p>丁:环保部门肯定是有惰政的嫌疑,这个我承认,肯定是这样,你也没有再追。</p><p>柴:那你们这些年来你们执法连点儿牙齿都没有?</p><p>丁:我现在都张不开嘴,我怕人看见我没牙,环保尴尬不就尴尬在这儿嘛。</p></blockquote><p>尴尬。</p><p>不光是环保部门,车企也挺尴尬的,那个造假的老板后来就跟我说,如果环保部能够去执法,去抓那些造假的车辆的话,我保证第二天就生产真的,否则的话,我生产真的,别人生产假的,明天我就垮了。然后我就问丁焰,我说你觉得人家说的合理吗?他说合理,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别人作假。</p><p>车企还有一个说法,说我们国Ⅳ的标准早就已经确定,让大家上新车,但是国Ⅳ的油迟迟不供,而且供上来的油质量也不高,我们就在延庆的时候,随机抽查了这辆柴油车,这是在北京加的柴油,已经是非常好的,全国最高的水平了。但是它的柴油测出下来之后,它是欧盟和日本包括美国的25倍,这样的一个柴油品质。</p><p>那我们的汽油是什么品质呢?环科院给了我一个结论:我们国家油品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只要提高一个等级的话,我们排放可以减少10%。</p><p>我们看上去有好油,我们有国Ⅳ以及以上的油,但是这部分油只占3%的比例,这就是杭州的痛苦,杭州有钱,想买好油,但是2013年之前就是没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只能烧国III的油。</p><p>即使在北京,看上去我们的硫含量跟欧洲美国已经接轨了,但是你再看看,要么它们就是增加大气的氧化性,形成颗粒物,要么就是增加毒性,最后一项蒸气压,它增加的是汽油蒸发出来到空中的强度。</p><p>我原来想:蒸发能蒸发多少?后来环科院的专家跟我说,你看看这照片吧:</p><p>这是用红外线拍摄的,加油站如果不加油气回收装置的话,它蒸发出来的量是这么大,每一升大概要蒸发出1.5克到大气空中来,而且我们平常开车的油箱也会自己蒸发出来,它蒸发强度大到什么程度?就是在北京我们光蒸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就比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还要多。</p><p>而这一项物质是PM2.5的重要原料。那为什么我们不赶紧把油品弄的干净一点呢?石化行业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国家标准不够高。这个说法看上去是合理的,你又没有理去要求企业生产比国家标准更高的油,对吧?</p><p>那我们就去问,环保部、环科院,参与制订油品标准的人,你为什么不把标准定高一点呢?我采访了环科院岳欣,他给我的答案是这样的:</p><blockquote><p>小标委(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绝大部分,大部分是石化行业的人,这个委员大部分是石化行业的。</p><p>记者:多大比例?</p><p>岳欣:大概是67%左右,大标委(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更多,大标委几乎90%以上都是石化行业的人</p><p>记者:秘书处也是石化行业?</p><p>岳欣:标委会的秘书处也在石化行业内。</p><p>记者:我曾经还可能以为你们有一票否决权。</p><p>岳欣:照说应该,环保嘛</p></blockquote><p>岳欣在采访结束时的苦笑实在给我印象太深了。他回答我说,我唯一能体现我存在感的就是进门的时候在签到本上写我名字的时候。因为以前我连个投票权都没有。</p><p>他说他们也会极力地想要推动这个油品的升级,但是石化行业往往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石油很大一部分从中东进口来,对吗?</p><p>比如说伊朗的油很多是重硫油,在德黑兰,他们自己也承受着这种油品质量不好带来的困扰,雾霾很大。 但他们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升级的工艺,可是中国的企业是不缺这个技术的,双方的分歧就在钱上。</p><p>国III升国Ⅳ的时候,环保部说一升(涨)7分钱就够了,石化行业说那不行,得5毛钱,我说你们双方就摊开成本算一算,到底是多少钱,很简单的事情。他又苦笑了一下,说别说是我了,你去问问发改委财政部,你看他们能知道吗?</p><p>我们于是采访了发改委某位官员:</p><blockquote><p>某:控制不了,比如说你是独生子,你这个小孩要学坏,你做母亲的有什么太大办法,只能全心全意打一顿呗,你能天天打啊 那也不行啊。人家有十个孩子,也不会调皮捣蛋的对吧。</p><p>柴:他们在你们面前?</p><p>某:人家根本不搭理我们,他副部级单位,你拿什么招啊?他搭理你啊,你价格司今年不涨价,明年逼上门来,你涨不涨,不涨我断供了,就这话。</p></blockquote><p>我不知道环保部和发改委说的这些话是不是真实,有没有依据。所以我需要查证,我就向我们国家的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曹湘洪先生提出想见面跟他聊一聊问几个问题的想法,然后他同意了。</p><p>一问:为何石化行业主导标准?</p><blockquote><p>记者:大石化行业的人占(标委会)多数的话,有可能会损害掉了大众的公共利益</p><p>曹湘洪:这个坦率说组织石油产品标准的制定,不应该找一个不懂炼油企业的人来制定。</p><p>记者:环保部门的人不懂吗?</p><p>曹湘洪:环保部门我认为他不懂。</p></blockquote><p>二问:到底谁该来制定标准?</p><blockquote><p>记者:他是觉得如果标准是你定,然后升级的时候你又说升不了,然后到了期限你又供不了油,你可能说出很多原因,但是人们就不信任你们了。</p><p>曹湘洪:对,那不信任是很容易造成误解,但是回过头来,谁有能力来起草这个东西。</p><p>记者: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比如像其他国家的情况,第一它的环保部门的人,有懂行业的人他雇佣了不少这样的人。第二他在提交这个草案之前,他就会跟石油的行业有充分的接触、了解、沟通。然后到最后的时候他的健康报告,他的经济报告,他的炼油成本这块全部都提供给委员会。然后通过公开这个程序让大家来做研判,而且都有彼此发言,彼此辩论的机会。如果是这样的方式,您觉得是可以考虑接受?</p><p>曹湘洪:可以接受,我早就想卸任标准化委员会主任。 外面人就说你拐向中石化,中石化就说你吃里扒外。</p></blockquote><p>三问:为何不公开升级成本?</p><blockquote><p>记者: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投入还是升级的所有的成本能够公示,让大家有个评判呢?</p><p>曹湘洪:现在社会上自然的对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企业有一种不信任感。</p><p>记者:您认为这种不信任是从什么地方来?</p><p>曹湘洪:我们很多人不讲辩证法,只要是有缺点就把你无限放大,越描越黑,还不如不说。</p></blockquote><p>四问:“是否提高标准倒逼升级?”</p><blockquote><p>记者:为什么我们不把标准提高一些,用它来倒逼油品的升级呢?</p><p>曹:油品事关安全,弄的不好就出大事了,不是阿猫阿狗谁都可以来搞经营的。</p><p>记者:他肯定会想着为什么中石化、中石油挣钱呢?大家也都可以挣钱。</p><p>曹湘洪:是大家都可以赚钱,所以我同意深化改革逐步放开,如果国家决定要推进这样的改革,那你国家去研究去吧,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风险。</p></blockquote><p>五问:是否可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p><blockquote><p>记者:中石化已经是一个如此庞大的一个国有企业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够在关于环境问题上能够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呢?</p><p>曹湘洪:我个人觉得中石化是大,就像一个人很胖,但是虚胖。</p></blockquote><p>追求利润这是公司天性,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目前为止查到的结论: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墨西哥、加拿大基本都是环境部在主导标准,即使欧盟这样的欧洲标准委员会来定的时候它会有行业协会的声音,但是也没有出现过由石化行业来主导标准制定的情况。</p><p>在中国,除了我们的油品标准低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在我出发前远远没有想象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的。</p><p>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远洋货轮带来的污染之大,在靠近海岸线400米的地方,它排放的污染相当于五十万辆大卡车,所以在深圳66%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p><p>也许你不在港口边上,但你可能生活在河流的边上。</p><p>中国20多万艘这样的船,他用的都是最差最差的那个重油,污染到什么程度?有的码头上你可以用手把黑碳一颗一颗的捡起来。也有可能你会生活在机场的边上,飞机一起飞一吨煤油没有了,一落地一吨煤油没有了。所以广州白云机场每天排污量相当于60万辆出租车的同时排放。</p><p>也许你既不生活在港口边上,也不生活在河的边上,也不生活在机场的边上,但你一定遇到过工程的施工车辆。</p><p>有一次我在河北看到他们的时候,我以为前面失火了,跑到前面一看是它在排放黑烟,我们就跟着它进入了其中一个村庄,看到村庄门口是这样的,这个小房间里面是村里人在这里打麻将、卖彩票、还卖柴油,我不知道这些柴油从什么地方来,当时我们跟环保部一起,环保部门就说我们去查一下看看吧。他们就现成买了一个柴油壶,然后就进了最近的一家民营加油站,我是最后一个下车的,等我下车的时候发现他的证已经被加油站的老板夺走了。</p><p>老板说,环保部不能查我们,你们“有义务没权力”。听完这句话之后,我们每个人都默默无语,然后就拎着柴油壶就散了。他说的太狠了,从煤到油一项一项下来,煤和油的消耗都这么大,我们的品质相对低劣,我们缺少清洁,我们还在排放的时候缺乏控制,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一直到这个老板这句话我觉得他莫名其妙的道出了某种事物的本质。</p><p><strong>6、环保部怎么了?</strong></p><p>有一天晚上,有一个从事环保工作的人给我发了1999年的一张报纸:</p><p>当年他大学毕业,他说他受到感召,进入环保局,很想有所作为,他问我说,我怎么觉得这么多年下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吉祥物呢?</p><p>一吨钢如果把它所有的环保成本省下来,不去装的话,他能够省100块钱,一吨煤能够省156块钱,一辆车如果不装环保设施的话,能够大概省两万。油品少升级一次,能够省500个亿。</p><p>10年前我问空气中是什么味道,我没有得到答案,现在我知道了,空气中是钱的味道。</p><p>曾经,我报道过的一位市委书记一定让我拍一拍他治理污染的成果,我们就拍了他炸烟囱的视频。他很满意,说了一句话,小柴啊,这个是为你们炸的。三年之后我又去了,原地建了一个更大的,倒是装了环保设施,我问我说运行过吗?老板搓了搓手说,哎呀,快了。</p><p>当时那个书记跟我说,都跟我讲环保,跟我讲环保,我问你,谁敢把中国的经济掉下来?</p><p>我也想知道这个答案,所以十年之后我就去了河北的钢材市场,进去之后,空空荡荡,这些粗钢都已经生了锈,埋在荒草里头,然后有的都做了鸟窝。</p><p>我就问这个经销商小伙子,我说生意怎么样,他说你看看旁边有车来拉吗,他说这么多企业,生产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最低端的东西,而且只靠量竞争,只靠价格竞争,到最后我现在还不如去卖白菜呢。</p><p>我们生产一吨钢,要消耗多少能源呢?600公斤煤炭,3到6吨水,我们要排放多少呢,这么多二氧化硫,还有这么多烟尘,那生产这么一吨钢,现在利润有多少?你可以猜一下,多少?1000?</p><p>不,不到两块钱,连一只茶叶蛋都买不着。</p><p>烧一吨煤呢,大概得排放多少污染物?这么多二氧化硫,这么多二氧化氮,这么多一氧化碳还有这么多粉尘,你也可以猜一下一吨煤现在利润多少?多少?两个茶叶蛋?</p><p>你还真是高估了,它的结果就是连一杯饮料都买不着。</p><p>我们36个重工业当中,现在22个严重过剩。所以中石化的曹湘洪先生有一句说的是挺准确的,就像一个人胖,但是虚胖。</p><p>可是这些企业现在还在接受着大量的补助,其中一家企业政府为了避免让它退市,就隔一年给它补一次。</p><p>补多少呢?隔一年20亿。而有个已经严重亏损的企业,在拿到这个补助之后,在他们的办公室里面挂了这么一个条幅,贴身肉搏、刺刀见红、誓比某钢便宜100块。</p><p>所以央行的副行长刘士余把这些企业叫做僵尸企业,他们在消耗着大量的金融资源,他们将给我们的实体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而这些企业到目前为止还在扩张。</p><p>前两天我收到一个小女孩的信,她跟我说,他们家边上的焦化厂,到现在还要扩建,要把他们家的房子拆掉,她爸不同意,然后她爸就被打伤了,她希望我能帮帮她。</p><p>这个女孩就是十年前那个看不到星星和白云的王慧卿。我问她你现在身体怎么样,她说阿姨我现在顾不上身体,我现在只想让我们全家能够有个住的地方。还好前两天我给她打电话,她说那个焦化厂的老板刚刚被纪委带走了。</p><p>但是这些已经被认为是严重过剩的行业,还有将近一半的省份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仍然把他们列为支柱产业,理由也很简单,如果你城镇化还要发展,只要提升1%,这东西都能消化得了,只要你盖房子就需要钢铁,只要你修路就需要跑车,不是吗?</p><p>清华的江亿院士告诉我,中国的城市也已经到了严重过剩的程度,甚至比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太相信,因为我觉得30年来,像我们这样普通家庭的变化,和对生活的改善,都是依靠城市化的建设来进行的。</p><p>我们家就是这样,城市化的建设不断改善着生活条件。</p><p>他问我,你是不是好几年没回山西了,我说对,他说你去看看吧。在今年我就带着孩子回一趟山西,沿途用手机拍下这段视频。</p><p>我为我的家乡能够有一些变化感到特别高兴,因为那里的人们需要富裕,需要发展。</p><p>但让我意外的是,我在这个县城里看到了那么多的房地产广告和那么多的楼盘,但是他们空着。我就问我一个亲戚,他投资了当地的房地产,我说这个楼盘到底卖出去多少,他说两三成吧,我说那为什么卖的少呢?他犹豫了一下说,好像官员实名制之后就卖不出去了。</p><p>他就把我们全家人安置进了当地的一家酒店里面,我一到酒店门口差点吓回来了,因为它是一个声称五星级酒店,而且是安排了一个总统套间,我说千万不要,他说没关系,才两百多块钱。</p><p>我就开车,我们家开车进这个停车场,这个停车场一盏灯都没有,乌漆抹黑,然后就颤巍巍过来一个大爷,拿了一个手电筒给我照着,然后一路又把我们送进酒店大堂,然后又照着手电筒,把我们送过走廊,送进房间,整个酒店连灯都不开,因为没有人住。</p><p>在全国每天要消失80个自然村,我们房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在中国一共有200多家地级市,其中184家要建成国际大都市,我们现在有14亿人,但是把这些城市规划的人口加起来,现在已经超过了34个亿。</p><p>1998年,我带着一个小箱子来到北京,在这儿上学,找到工作,我在这个城市找到我自己的价值跟归属,如果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我现在应该是在山西,我爸妈费劲千辛万苦给我找一个单位,然后我戴着蓝袖套,打着算盘渡过余生。</p><p>城市给了我们个人的自由,也给了这个国家30年来的繁荣,未来还会有三四亿人要进城,这个必然要到来,不可避免,他们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不可思议的文明和财富。</p><p>但是假如用投资拉动工业和拉动城市发展的模式不改变的话,结果会是什么?</p><p>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15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60亿吨,我们的用车辆会达到4亿辆,清华的倪维斗院士告诉我说,这意味着我们将在用光所有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这意味着在中国雾霾还只是刚刚开始,堵车只是刚刚开始。</p><p><strong>7、我们怎么办?</strong></p><p>APEC期间,我先生有一天早上带我去小的时候他常去的地方,他父亲在那里教会他滑冰、游泳、钓鱼。冬天的时候他说他最喜欢看着冰纹一轮轮向远去,一直到远处,故宫的角楼,那是这个城市古老的优雅之美。</p><p>我们俩看着这个景色,心情特别像小孩看着最后一颗糖,不吃你还怕它化了,吃了你就知道它没有了。那种又甜蜜、又忧愁、又气急败坏的感觉。</p><p>回来之后我就问了一下中科院的专家,我说您能告诉我,如果我们想要留住APEC蓝的话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吗?他说我们必须比2013年减排这么多二氧化硫,这么多氮氧化物,和这么多PM2.5,简单地说我们要减掉一半以上的污染物,才可能得到蓝天。</p><p>我们采访了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p><blockquote><p>APEC会议上,中美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20%。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果。</p><p>解主任: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实际上是一个倒逼机制。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这条道。</p><p>记者:大家会想说,如果我为了环保,会不会真的牺牲掉了发展?</p><p>解主任:这是我们必须要还的帐,现在的现实问题还有就业、还有提高收入,那怎么办?转型么!</p><p>记者:这个转型当中,可能意味着这个产业当中有一部分人会失去工作?</p><p>解主任: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在年产值已达37000多亿,吸纳就业人口可能是3000多万人,这也是一个产业。</p><p>记者:未来还会不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p><p>解主任:必须要继续发展经济,但实现的路径、途径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西方国家解决伦敦烟雾事件或者是大气污染需要六七十年,它有经验教训,我们这个阶段会大大的缩短。</p></blockquote><p>之前我很担心,北京还在扩张,它的汽车的量还在增加,它的污染能降低吗?但在洛杉矶,一个跟北京非常像的地方,它也是三面环山,空气条件很不好,而且它的城市规划是著名的失败案例,加上错误地错过公交发展的时机,造成机动车无约束扩张。</p><p>它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光化学污染烟雾事件,你可以看看1950年,这是在好莱坞的商店当中卖的一种罐头:</p><p>里面装着洛杉矶的空气,它上面有一行标语叫“如果有恨的人,你就买一罐送给他”,可以想像当时生活在其中人的感受和愤懑。但是从1970年以来,洛杉矶的车辆还在上升,上升了这么多,三倍,但他们排放呢?降低了75%,他们怎么做到的?我就去趟洛杉矶,在那里观察。</p><p>片尾的这张罚单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回来之后我仔细看的时候我才发现,被处罚的是从中国运来的车,同样是因为环保造假,但这次他们被逮住之后,罚了差不多四个亿人民币,其中两个负责人还进了班房。</p><p>全世界的人性都差不多,在美国你也处处可见想要逃脱惩罚或者想要挑衅法律的人,但是如果执法严格的话,是可以管住90%的人,而如果不执法的话,就像北京市环保局说的那样,我们90%的车在全面造假。今年《大气防治法》终于要修订了,目前草案当中它赋予了中国的环保部门,可以对假车进行召回跟处罚的权利。</p><p>但是最早到9月份它才能够实施。那么在此之前,每一天夜里,此时此刻这些大量的上百万辆的卡车,还在中国大地上奔驰,当地有多少是这样的假车,当中有多少还在排放这样的颗粒物和污染,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承受的。</p><p>那么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法》还没有退役之前,我们能不能够使用它一次,我们能不能够不要让它以这样的面目留在历史当中?</p><p>当年美国要实行严格的标准的时候,美国的车企一样哭哭啼啼,不答应,他们就天天告环保部门,然后不愿意改,就在这个时候,有外国的生产车说,我能做到,听到这句话之后,美国车从地上一跃而起立马就跟上了,但是很可惜,他们也失去了半壁江山。</p><p>我就问这个环保部门的人,那你们会不会有种压力说,你们在打压民族汽车工业呢?</p><p>他给我的回答是说,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保护落后是没有办法创新的,政府的角色是制定好标准之后,你要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竞争本身就会赢得市场。</p><p>但是中国是一个煤炭的消费量占70%的国家,在我们国家能源结构里面。我们怎么才能减掉煤呢?我们来看看伦敦的曲线:</p><p>很多人都跟我讲说伦敦要等了40年、50年才把污染治好,我们也得等这么久,但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这儿,从他们开始治理污染的前十年,他们就把污染物降低了80%,这是一个极大的改善。</p><p>英国是用更清洁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他们才取得了蓝天和白云。很有趣的是,这次我们在伦敦想要找到那些关于伦敦当年煤炭污染的资料的时候,做得最全、最充分、最权威的是这样一份资料,它是来自于天然气公司的制作,然后它的名字也很简单叫《罪恶的烟囱》。天然气是靠竞争迅速地推动了市场,把它的对手取代掉了。</p><p>英国能源大臣告诉我说,你知道伦敦在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是什么样一个经济水平吗?他说那时候人均GDP跟中国是一样的,政府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补贴那些,已经要被时代淘汰掉的落后和污染还有亏损的产业,你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p><p>现在世界平均的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是很高的,大概24%,因为天然气相对清洁的能源。</p><p>但中国只有5%。为什么我们这么低?从小到大,我听到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煤多、贫油、少气的国家。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p><p>这是真的,但这完整吗?</p><p>我就写信给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主任张大伟,他给我回复了几个数字:中国天然气探明率22%——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大量的天然气埋藏在中国大地之下,黑暗不知名的深处。</p><p>石油探明率38%。</p><p>天然气地质储量9000亿立方米左右,开采1200亿立方米(左右)。</p><p>有大量的资源,我们知道它在哪?但却没有去开采,为什么会这样?</p><p>我写信又问张主任,他给我的回复还是几组数字。他说拿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来说,它们有6300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我们有几家呢?(主要公司)3家,其中70%(资源)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p><p>美国有160家天然气管道公司,我们(主体管道)有几家呢?3家。其中70%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p><p>这是他给我的答案,如果我们开放这个市场的话,几年以后,我国天然气的探明储量每年可以翻一倍,我们天然气的产量每年也可以翻一倍。</p><p>做这次演讲,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能源问题。我有一个很粗浅的感受,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像我原来想的那样,像一个小鸟破壳的过程,一出来是一个完整的活泼泼的生命,它更像是一个知了蜕壳的过程,一点一点一点从原有的壳里蜕出来,而能源就是留在这个壳当中的最后一个部分。</p><p>它一直被认为是事关这个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安全,所以它一直不被当作是商品,它一直很难受到真正的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p><p>这个壳本身也在付出代价。它成了一个腐败高发的区域,能源局前局长刘铁男在接受庭审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要想遏制高发的腐败,就要把本来应该属于市场的权利还给市场。</p><p><strong>8、普通公民能做什么?</strong></p><p>但是在等待一个国家,建立和完善一个庞大的体系之前,我们究竟能够做什么?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p><p>2003年报道非典的时候,我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是,只有信息公开才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基础。</p><p>三年来中国政府在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同时他们也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监测系统,对于污染企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数据用起来,不要把钱浪费掉,让数据变得被我们看到,让它放在阳光底下来晒。</p><p>有一个手机的APP,是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做的。下载了这个软件之后,在手机上你就能够看得到,距离你大概5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哪些企业正在排放污染物?</p><p>红色的都是表示他们正在超标排放,中国的6000家重点企业,排放了65%的废气。你可以向环保部门去举报,你也可以在微博当中公开它,所有这些带着蓝色痕迹的,都是被公民举报之后,他们承诺的整改日期。</p><p>当然会有一个遗憾,有一些地方的数据如果根本就不公开,怎么办?</p><p>去年一年,我参加了一个地方首部环境公众参与立法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花了半年的时间,最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把这些重点企业公开,不仅如此,公民可以要求他们公开,如果他们不公开的话,我们可以按日计罚,每天最高可以罚10万。</p><p>可是,谁来诉讼呢?中国有1%的环境争议事件进入了司法程序,为什么会这么少?你可以猜猜看,在今年之前有多少家中国的公益组织是具备司法诉讼主体资格的?</p><p>就是因为当时我们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有关组织才可以提起诉讼,至于谁是这个有关组织?没人知道。</p><p>但是1月1日开始,新环保法已经规定了,只要你从事环境公益活动五年以上,没有违法记录,你就可以承担这个诉讼主体的资格,现在700多家环保组织,他们已经有人在试,提出的标语是“新环保法给力不?小伙伴们正在试。”</p><p>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如果你没有时间去参加一家环保组织,那么你还可以做什么?我们跟自然之友合作,做了一个小的动画:</p><p>当我以前看到类似的宣传片的时候,我只把它们当作是一个口号。我很难想象,我在生活当中会受到感染、会愿意去尝试一下。之前,我路过家门口裸露的工地的时候,我经常就是捂着鼻子就过去了,但现在我知道说在北京PM2.5当中至少15%左右是来自于扬尘的时候,我决定试一试:</p><p>前后这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然后我临走的时候,那个让我找他们大领导的工人对我说,你知道我们领导怕你什么吗?他指着我手里的手机,他怕你公开。</p><p>我们家楼下有个餐馆是做肉饼的,然后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个家里头和身上都是油烟的问题,以前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世界上中餐馆不都这样吗?但后来我知道,在北京餐饮带来的PM2.5的污染占到至少6%,而北京的餐饮业占到全国的12%,这么大量的一个餐馆。以前我觉得没有办法,后来等我到伦敦之后,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那没有味,为什么?这个老板就把我带进了他们的阁楼,然后看到了一个东西:油烟净化器,伦敦政府要求他们强制安装,而且有人定期来检查。</p><p>我觉得这个是不是高科技啊?后来我回北京一问说不光北京有,而且北京是要求餐馆装的,我就打了12369举报的电话,然后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家小区里面运来了这么个东西:</p><p>前后不超过半个小时。我拍的时候,这个餐馆老板就过来了,说谢谢您这个监督,欢迎您以后多吃我们肉饼。这一年我们的工作餐吃的全是肉饼。</p><p>有的时候我路过楼下加油站的时候,我们楼下就有加油站,我会闻到很强的那个汽油呛人的味道,但我以为全世界加油站都是这样,一直到我在洛杉矶的加油站,我在他们的油枪上看到了这个东西,一种叫油气回收装置的东西,我以为这是什么高科技?但回到北京我才发现,我们早就有了,2008年之后都要求装,只不过有的人根本就不维修,才让它排放出来很多气体。然后,我也给12369打了一个电话:</p><p>虽然他承诺100%会来,真的会来吗?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视为一个检验,我们可以记住这几个数字,12369,如果你不打,它就永远只是一个数字。</p><p>我说过我这一年过得很不痛快,老觉得是在过一种很临时的生活,真的。雾霾天一来我就不知道我明天在哪?或者未来在哪?但是呢就在那个餐馆把那个油烟装好的那一会儿,我突然觉得我好像脚落实地,这种感觉很难说清楚,你明明知道说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作用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就是因为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的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踏实了。</p><p>回来来看,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起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p><p>如果你没有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在雾霾严重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做一件事,就是保护好你自己和你爱的人。</p><p>我会想起我女儿生病的时候,我所有担心失去她的恐惧,还有想要保护她的全部愿望,我希望所有的母亲都不必经历这一刻的感受。她现在已经痊愈,活泼、健康,还是胖乎乎的,特别喜欢大自然和小动物。但很多时候我没法带她出门,她呢就在自己的小花盆里面养了一只蜗牛,每天早上她醒来的时候,就跑到花盆那冲着蜗牛吹一口气,她觉得这样能帮着小蜗牛长大,她是那么地喜欢这个世界。</p><p>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是应该属于他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p><p>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在守护你。</p><p><strong>(完)</strong></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blockquote><p>柴静的《穹顶之下》昨天在网上以现象级传播,我们今天刊载《穹顶之下》的文字版,既是追热点,也是对同行的致敬。</p><p>我是刚做大象公会不久知道她准备做雾霾调查的,当时没太在意,多少怀疑她是低估了这个选题难度的一时心血来潮,因为雾霾成因并无公论,媒体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柴静"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F%B4%E9%9D%99/"/>
<category term="穹顶之下"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A9%B9%E9%A1%B6%E4%B9%8B%E4%B8%8B/"/>
<category term="大象公会"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A4%A7%E8%B1%A1%E5%85%AC%E4%BC%9A/"/>
<category term="转载"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8%BD%AC%E8%BD%BD/"/>
</entry>
<entry>
<title>法治社会和中国传统儒家社会的矛盾</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6/01/20/lawtradition/"/>
<id>http://sx349.github.io/2016/01/20/lawtradition/</id>
<published>2016-01-20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23:56.402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如果用“法治”来描述西方社会,那么描述中国传统儒家社会,用“礼治”就再合适不过了。</p><p>的确,中国自古以来也有法律,然而中国的法律是作为底线的存在,触犯法律简直是一种耻辱,对于大家族的子弟,如果触犯法律,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不检点,对于其家族的声名也是一种损害,倘若不是家族的礼教做不到位,子弟何曾需要法律来规范其行为?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社会中,“礼”是重于“法”的,“礼治”才是传统儒家社会的主流。<br>单看“法治”和“礼治”这两个词,两者都包含一个“治”字。“治”是指治理,而“治”的结果,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传统社会,都是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者,我们不妨先来进行一场头脑风暴:现在,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点,这个点不包含你的生理特性,只包含你作为社会人的部分——你的身份、地位、家族与朋辈关系等等;然后,把任意两个存在某种社会关系的人连上线——父母与孩子、上级与下级以及亲属或朋友,甚至是两个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等等——于是我们就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系网络,而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的稳定运行,就是要维护这个关系网络的稳固。</p><p>在做到这一点之前,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的关系网络算作稳固呢?<br>一种想法是,社会关系中的每一条连线是稳固的,也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这并不是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会发生变化,毕竟无论朋友还是亲人都总会有聚散离合,而是说这种关系遵循着固有的模式,不会出现突然的崩裂。<br>在我看来,这就是法治社会所体现的思想。法治社会中,有三件事物环环相扣:个人权利、契约精神和法律。法律根植于个人权利和契约精神所构建的社会,又反过来保障个人权利和契约精神的实现。而无论是契约精神还是个人权利,都是在整个社会的个体与个体交际层面的重要要素,契约最终要落实到由具体的社会关系相连的个体,个人权利本质上是个体与社会或者社会中的其他个体发生交际时的权利,所以法治社会最终的关注焦点必然落在社会微观层面的每个角落、每个局部的稳定。简单粗暴地说,只要用法律保证了社会关系中任意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稳固,那么整个社会网络,无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它总是稳固的。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法治社会往往倾向于代议制和程序正义了——代议制保证了选民和地方议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议员代表选民利益,保证议员和选民关系的稳定,尽管议员在国会进行投票时未必能够站在整个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程序正义使得辩方与控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保障了公民即使罪大恶极也尚未丧失的基本权利,尽管程序正义很有可能为了避免错杀一个而放走三千。</p><p>另一种想法是,我们维持某种结构上的稳定,而容忍个别关系的不稳定。倘若拿一个三角形来做类比,前一种想法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出现与消失,都遵循一定的规则;而后一种想法是,无论这三条边到底如何出现与消失,这三条边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满足某种性质,比如任意时刻都至少有两条边存在等等。<br>中国传统儒家社会,或者说礼治社会,所体现的思想恰恰如此。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某个结点或者某条线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更高层次的结构。《论语•颜渊》记载,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每两字一断,前一个词作名词,后一个词作动词,直译就是:君主要像君主,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论语•泰伯》记载了孔子的另一句话,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之就是“在其位,谋其政”。这两句话说明了同样的一个意思,即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而囊括了他的个人权利与义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义务不是由契约产生的,所以任何个体不是为了其它个体而在实现权利或履行义务,譬如作为君主,对于最初推举他做君主的人,或是现在作为他的臣子的人,他即使履行义务,也不是因为这些人的推举或是事奉所带来的隐形的“契约”,而是在他获得君主这一身份的时候,社会所自然而赋予他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自然地可以理解为什么儒家要讲究“慎独”:在你独自一人时,并没有其他人需要你履行相应的义务,然而你也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因为这是由你的身份而非与他人的交际所规定的道德规范。结果是,礼治社会发展出来了一套完整的整体秩序,而个体只要遵循其在整体秩序中的司职,即使出现个体关系的崩裂也不要紧。这大致可以解释为何元朝与清朝这两个少数民族入关所创立的朝代,在经历较为迅速的汉化后,也能够获得朝代更替的“正统”地位,并且将这种权威性的“正统”继续传递下去,这正是因为其接受了儒家所制定的整体秩序,传承了礼治理念,使得这数千年中国历史并没有发生彻底性的断代。</p><p>法治与礼治之间的这种区别,我认为肇始于对于社会起源的不同理解;尤其是对于权利、权力和制度之间关系的认识,两种社会体系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br>对于法治社会来说,个体的权利是一种自然权利,即所谓“天赋人权”,这其中包含了财产权、生命权和政治自由等等。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权利只有在产生社会关系时才有意义,而为了在社会关系中进一步保障自己的权利,法治社会采用了契约这种制度,契约的双方或多方承诺如何在各方之间转移和分配各项权利,于是才有可能由多个个体组成政治共同体,由个体通过契约将自己的自然权利让渡一部分给共同体,而共同体则依靠这些让渡的权利形成权力。从先后关系上来说,先有权利,再有制度,最后才有权力。<br>然而,中国传统儒家社会的礼治并不依赖于自然权利。儒家所谓的“仁”与“礼”,并不包括具体的道德准则,而是一种先验的理念,独立于人、事、物而存在。不妨借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仁”与“礼”也是一种“道”,这种理念先于人类社会的存在而产生,是人类社会的整体秩序的应有之义,而人们只能去从中探求“仁”与“礼”的具体做法,所以才有了理学的“格物致知”和心学的“反求诸己”,即通过研究外界事物或内心思索,来获取“知”,即对于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所应有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然后才相应地明确了个体的权利与权力。从先后关系上来说,是先有制度,然后才有权利和权力。</p><p>可以说,直到19世纪末,西方帝国主义进入远东,法治社会才与儒家文化圈开始发生思想与文化的正面碰撞。在法治社会成长的各国列强,在面对传统儒家社会熏陶的东亚各国时,这种社会体系的差异使得他们很难理解后者的一些行为。例如,鲁思•本尼迪克特教授所著的《菊与刀》一书,就形象地描绘了幕府时代末期至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及其国民在美国人眼中留下的形象。<br>这本书的前身是作者应国防部要求做的一份评估报告,评估的主题是:在日本投降后,民众会有怎样的态度?美国应该相应地采取怎样的举措加以应对?作者记录下了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在天皇宣读投降诏书之后,除了个别少壮派军官外,日本军队迅速地放弃了抵抗;事实上,即使在投降之前,在美国的日本战俘就仿佛已经认命了一般,采取了非常配合的态度。<br>实际上,作者提到,日本战俘的数量其实是极少的。如果日本军人陷入被围攻的境地,他们遵循武士道思想的一面总会占据上风,若不能拼死抵抗,也总会选择切腹自尽以谢天皇,往往是伤病员无法自裁才不得不投降或被俘虏。但是,在投降前一秒还是铮铮铁骨极富武士精神,后一秒就可以向美军提供情报,这样的态度转变之快不免令人咋舌。<br>作者的观点正与上文类似:尽管日本军人发誓向天皇效忠,然而其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天皇这个人而在战斗。在日本人心中,天皇的身份是高度抽象化的,他是国家的象征,已经脱离了其作为人的身份,这也是二战结束后,日本人民极少认为天皇应当为战争的挑起和战败负责的原因。所以天皇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或者说规范,向天皇效忠,不过是说明你发誓遵守这种道德规范,在自己所处的身份和地位上做相应适合身份和地位的事——这也是维持日本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则。</p><p>这种做法在美国人看来是古怪的,在今日的中国看来也是古怪的,正是因为当今社会在继承了儒家传统的同时,也在西风东渐中不断引入法治的观念。如果我们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却未必觉得这有什么古怪。比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公子小白,曾与其兄长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之位,后来齐桓公取胜,鲁国杀公子纠,辅佐公子纠的两位大臣,召忽随即自杀,管仲则被囚禁送往齐国,由于鲍叔牙的推荐,齐桓公不计管仲的一箭之仇,拜其为相,最终成就齐国霸业。“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对于召忽的所作所为,古人和今人都是认同的,而对于管仲则未必:这难道不是背信弃义的做法吗?然而,《论语•宪问》中,孔子却回答:“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然后又进一步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显然,孔子持有的是赞赏的态度。<br>如果我们以契约的角度看,将很难理解为何守约者和背约者都能够得到赞赏,今人的结论只能是,要么孔子赞颂管仲是由于其辅佐齐桓公有功,避免了“披发左衽”(古人以“左衽”为蛮夷),即结果导向的功利主义,要么就进一步地走向道德虚无主义,即认为古人并不存在普遍的道德标准。<br>这些想法显然是与传统儒家背道而驰:管仲作为臣子,只不过是在尽臣子的本分,在他辅佐公子纠时射了齐桓公一箭,辅佐齐桓公的时候成就了春秋五霸的事业,可以说是人臣之极,为什么不值得称赞呢?而且我们尽可以对比一下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的说法,他不仅对季康子的行为大加挞伐,同时也责备了作为季康子家臣的冉有和季路,这正是因为季康子作为鲁国的大夫,冉有和季路作为季康子的家臣,所作所为都不符合臣子的规范。<br>对于古人的道德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危害了当今时代的道德风气。中国民众的群体性意见和舆论导向充斥着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潮,在这种不认同普遍道德标准的情况下,依赖于结果的好坏来判断社会政策或是政治与法律实践,民粹主义抬头可以说是其必然的结果。</p><p>这种矛盾不仅间接影响法律的实践,而且对于法律本身也有直接的影响。<br>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法律的制定、执行还是监督,这些权利自始至终都属于皇帝以及士人阶级,而从未归属于民众。对于民众来说,一旦法律置自己与不利地位,他们从不曾也不可能想到能够修改法律,而往往选择振臂一呼:“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br>随着法治思想进入我国,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宪法(以及立宪、修宪、违宪)、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等也在我国出现。官方一直坚持我国的政治体制并不是三权分立,但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中,行政权划归政府,立法权划归人大,司法权划归最高法院,这种做法无疑是仿照三权分立进行的。然而,斟酌我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出台时的措辞,很容易发现,立法权只是名义上属于人大,实际上则民众自古以来就只有守法的义务而没有立法的权利,民众倾向于接受法律而不是创造法律。因此,无怪乎我国的法律往往是由党委、政府这些对应于原本负责制定法律的机构先行草拟并基本拍板,最后再经由人大这最后一道关卡正式通过。对于民众来说,固然节省了心力;而对于相关机构来说,这看起来似乎也不过是他们应尽的职责;然而这里的“应”字,绝不是法治所要求的(甚至是法治所希望避免的),而恰恰是中国传统儒家社会“在其位,谋其政”的要求。<br>进一步地,则执法、司法、监督等等都难逃这一现实。时至今日,仍然有民众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请求“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这般荒谬的事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民众并不了解其个人权利,而仍旧是依照古训,认为事情的真相应当交由管辖的父母官进行厘清。可以想见,这样的民众也决不会认为监督是自己的义务:监查官吏的事情,难道不是应该由钦差大臣来做吗?<br>在中央政法委书记仍担任政治局常委的年代,曾经有两项举措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一项是公检法联合办案,另一项是由政府或党委负责人兼任同级公安领导。有一个现实的例子:我国的正当防卫判例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比例过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检法内部同气连枝,许多实际上“正当防卫”的被告是以“故意伤害”的名义逮捕并起诉的,如果宣判正当防卫而无罪,那警察和检察院岂不是抓错人、告错人了?法院本应该与公安、检察院相互独立,然而这样的事情只限于理想之中,如上所述,如果公检法联合办案,或者由政府领导人担任公安领导,法院和公安、检察院之间还怎么能够独立呢?然而,这样的举措最初显然不是为了司法不公正而做出的,其初衷终究也是好的,这用另外一个例子就很好说明:公安系统曾一度流传几句口号,比如“命案必破”,再比如“限期破案”。道理上是一样的,就公检法的身份而言,使得犯罪分子得到惩治是其应尽的义务,这是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道理,相反,保证公民的个人权利,则是在法治社会下才出现的社会要求,两相权衡,再加上民粹主义的抬头,国家暴力机关自然会选择前者而轻视后者。</p><p>总结而言,法治社会和传统儒家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个人是应当遵循社会规范行动,还是应当遵循契约精神行动。契约精神推崇个人权利,而社会规范推崇集体秩序,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于目前中国在舆论上出现道德虚无主义思潮,在社会风气上民粹主义抬头,以及在法律上立法权旁落和司法不独立,都难辞其咎。</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如果用“法治”来描述西方社会,那么描述中国传统儒家社会,用“礼治”就再合适不过了。</p><p>的确,中国自古以来也有法律,然而中国的法律是作为底线的存在,触犯法律简直是一种耻辱,对于大家族的子弟,如果触犯法律,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不检点,对于其家族的声名也是一种损害,倘若不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博弈论"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8D%9A%E5%BC%88%E8%AE%BA/"/>
<category term="法治"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B3%95%E6%B2%BB/"/>
<category term="礼治"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A4%BC%E6%B2%BB/"/>
<category term="儒家"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84%92%E5%AE%B6/"/>
</entry>
<entry>
<title>非理文明</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6/01/02/alien/"/>
<id>http://sx349.github.io/2016/01/02/alien/</id>
<published>2016-01-02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26:01.977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我有一个朋友,一个曾经在CERN实习过半年的哲学系研究生。</p><p>也许你们还记得,当我还在混迹人人的时候(其实也不过是一年多以前),我曾经和他有过一次关于乌鸦的谈话。</p><p>“你看了我给你发的知乎链接了吗?”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br>所谓知乎链接,其实是这个问题:“如果宇宙中存在超级文明,哪些是他们必备的技能?”</p><p>“还没。无聊的问题。”<br>我似乎能够看到,在另一个手机屏幕前,他打了个长长的哈欠。<br>“有没有人提到老农说江青太坏了,吃馍馍又蘸红糖又蘸白糖?”<br>“就最高票回答的打油诗里提了一句红糖白糖,大多数回答都说到了皇帝的金扁担。”</p><p>手机终于又震了一下。<br>“看完了,还是无聊。”<br>“这不是请您老发表一下高见吗,在CERN的时候没有趁机了解一些地外文明的秘辛?”我故意调侃了一句,因为我知道这家伙最禁不起调侃了。</p><p>然而他出乎意料地沉默了许久,然后才发过来一句话:<br>“太麻烦了,你得请我喝咖啡。”</p><p>“现在你可以说了吧?”<br>此时此刻,他又一次陷在沙发里,让阳光只照到他的上半身而找不到他的下半身。<br>“如果……你是一只阿米巴,”他拿起随咖啡附赠的白砂糖,撒在了面前的小碟子上。“你的活动范围只有眼前的这个碟子。”<br>“作为一只阿米巴,你的生存目标非常简单:趋利避害。白砂糖就是利,你需要糖分来维持生命;食盐……“他似乎想找找有没有合适的替代品,“……比如说食盐,就是害,会使得你脱水而死。”</p><p>“现在,对于你这只阿米巴来说,我就是一种超级文明。”他随手撒了一把糖下去,“你知道这个世界中有糖和盐,你会想:如果放任你变异、演化,也许能够发掘出更好的摄入糖的方式,或是发现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御盐的刺激。这就是‘皇帝的金扁担’式的超级文明。”<br>“但实际上,超级文明还可以这样……”他突然拿起咖啡杯,往碟子中倒了一些,看着白砂糖慢慢融化,“阿米巴呐,真是不可预料,也许下一秒你的世界中就充满了咖啡。”<br>“到此为止,你发给我的链接中的所有回答总结完毕。”</p><p>“没啦?”我勉强跟上了他的节奏。<br>“这些只能勉强算是Level 0而已。”他摇了摇手指,“这些超级文明,我姑且称之为‘合理文明’。”<br>“所谓‘合理文明’,包含的范围很广,《哈利·波特》这样的魔法文明,《圣经》、《古兰经》以及各国神话的上帝神佛,甚至是《三体》中那些扭转物理定律、降维降光速的神级文明,都只不过是‘合理文明’。”<br>“OK,你也听了半天了,你觉得‘不合理文明’是什么呢?”他冷不丁地将问题抛了过来。<br>“‘不合理文明’?就是和‘合理文明’相对的咯……”我陷入了沉思,“魔法文明……上帝……难道是……巨石悖论?”</p><p>巨石悖论,是我们曾经谈论过的一个话题。<br>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能否制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巨石?<br>如果他制造出来了,那么这块巨石他就举不起来,他就不是全能的。<br>如果他制造不出来,那他同样不是全能的。<br>悖论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康德用悖论建造起了绝对律令的基石,罗素则用悖论差一点摧毁了数学大厦的基石。</p><p>“Bingo!”他举起咖啡杯,象征性地向我致意了一番。“‘合理文明’与‘不合理文明’的差别,就在于逻辑上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笛卡尔就曾经认为,神的‘完全全能’即体现在他可以做违反逻辑规则而不在人的认识范围之内的事情,这就是‘不合理文明’。”<br>“还记得薛定谔的猫吗?它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现在,想像有这样一只‘笛卡尔的猫’,它既死又活——并不是叠加态!即使你观测它,它也不会坍缩成死或活中的其中一种状态。”</p><p>“还没完。”他一定是看出来我还没消化完而故意抢先一步说道,“我记得你上过数理逻辑的课了吧?”<br>我点点头:“我刚想说,如果用M表示悖论,三值逻辑已经可以处理带有悖论的逻辑了。”<br>“没错,所有不同于经典逻辑的逻辑体系,都可以支持一类新的‘不合理文明’。那么,再进一步,如果一种文明,既不适用经典逻辑,又不适用任何非经典逻辑的逻辑,那就既不是‘合理文明’,又不是‘不合理文明’——这样的文明,我称之为‘非理文明’。”<br>“‘非礼’文明……?下次取名的时候可以不用那么劲爆吗……”我不禁擦了把汗。<br>“是‘道理’的‘理’,这是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非道德’类比出来的。”他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马基雅维利将帝王之术视为与道德无关的事物,认为其既非道德也非不道德,是所谓非道德,也即amoral的,那么,如果文明本身既非合理也非不合理,称之为‘非合理’,或者‘非理’也不为过了。”</p><p>我感到自己已经无法跟上他的思维了:“那么,‘非理文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呢?”<br>他举起咖啡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br>然后又是一大口。<br>然后把咖啡全部倒入了嘴里。<br>“我不知道。当然,也没有人会知道,或者说,没有人能够描述出来。”<br>“如果我描述了一种文明具体如何,我们就能判断它是‘合理文明’还是‘不合理文明’,那么它就绝对不是‘非理’文明。”</p><p>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超级文明吧。</p><hr><p>(2016.01.02 @ 知乎 @ 如果宇宙中存在超级文明,哪些是他们必备的技能?)</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我有一个朋友,一个曾经在CERN实习过半年的哲学系研究生。</p><p>也许你们还记得,当我还在混迹人人的时候(其实也不过是一年多以前),我曾经和他有过一次关于乌鸦的谈话。</p><p>“你看了我给你发的知乎链接了吗?”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br>所谓知乎链接,其实是这个问
</summary>
<category term="创作"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5%88%9B%E4%BD%9C/"/>
<category term="逻辑"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9%80%BB%E8%BE%91/"/>
<category term="上帝"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4%B8%8A%E5%B8%9D/"/>
<category term="悖论"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82%96%E8%AE%BA/"/>
</entry>
<entry>
<title>一切“狂欢”,不过是“与我何干”</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12/12/socialism_jokes/"/>
<id>http://sx349.github.io/2015/12/12/socialism_jokes/</id>
<published>2015-12-12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40:28.662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r><p>今年年初,两名日本公民被ISIS绑架,ISIS向日本政府索取两亿美元,否则将杀害人质。</p><p>面对挑衅,有两件事夺人眼球:先是人质之一汤川遥菜的父亲向日本各界道歉,表示自己的儿子给国家添麻烦了;后是日本民众用Cosplay、P图甚至在恐怖分子Twitter下刷Lovelive的方式,向恐怖分子发起“反抗”。</p><p>这两者的反差,为“娱乐至死”的现代社会作了一个绝佳的注脚:越是与事件相关的人,事件发生之后,其行为就越是拘谨,其态度就越是严肃;而那些与事件八竿子打不着的家伙,则大可以发挥其娱乐精神,为段子界添砖加瓦。</p><p>无独有偶,ISIS近日袭击巴黎,又牵出了当年极端分子由于《查理周刊》时常揶揄、讽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与现代的穆斯林领袖而血洗《查理周刊》编辑部的旧事。但这一次,舆论并没有倒向《查理周刊》这边,因为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十天前,这家杂志的封面赫然是一幅嘲讽俄罗斯空难的下流漫画——要知道,在空难发生当天,ISIS即发表声明认领了这次袭击。现在这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查理周刊》,简直让看客怀疑它在恐怖袭击中到底站在哪一边。</p><p>因此,同理而论,“社会主义梗”的“狂欢”,既没有什么“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没有什么“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不过是因为,本应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却越来越疑惑:社会主义“与我何干”?</p><p>看看这些“梗”吧!我们真的知道,在官方“唱衰”的情况下,上半年仍能够同比上涨7%的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差别,真的有教科书上说的那么明显吗?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到底“特色”在哪里呢?关键的关键,GDP也好,姓“资”姓“社”也好,与我们又有多大的关系呢?</p><p>前两天知乎上有个大开脑洞的问题:某游戏中可以用两把锤子形状的武器合成为一把镰刀形状的武器,而且介绍称其用途是“惩罚政治犯”,这里面是不是在影射什么呀?我的回答是:题主还看漏了一点,它的被动技能叫“Corruption”,翻译成中文叫作“腐败”呀。</p><p>当年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你懂的”,背后是一条大老虎横空出世。但无论我们懂不懂,老虎都是在吃肉的,所以,腐败不腐败,又“与我何干”呢?</p><p>也因此,文革的亲历者流沙河选择写下《锯齿啮痕录》这样的“伤痕文学”,而我们则选择“笑”对文革;香港记者张宝华选择跑得越来越快,而我们仍选择“笑”对“印点”。这不过是因为,离得那么远,我们只剩下“笑”的份儿了。</p><p>“伟光正”也好,“矮穷矬”也罢,离得远了看起来都是笑话。只不过某些“伟光正”的笑话恰好触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于是给扣上“越过审查”、“叛逆精神”、“指出皇帝的新装”这样的高帽子,但说实话,那实在是高看了无能为力的我们呐。</p><hr><p>(2015.12.12 @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 《来辩 | 一切“狂欢”,不过是“与我何干”》)</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r><p>今年年初,两名日本公民被ISIS绑架,ISIS向日本政府索取两亿美元,否则将杀害人质。</p><p>面对挑衅,有两件事夺人眼球:先是人质之一汤川遥菜的父亲向日本各界道歉,表示自己的儿子给国家添麻烦了;后是日本民众用Cosplay、P图甚至在恐怖分子Twitter下刷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社会主义"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A4%BE%E4%BC%9A%E4%B8%BB%E4%B9%89/"/>
<category term="腐败"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8%85%90%E8%B4%A5/"/>
<category term="恐怖袭击"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81%90%E6%80%96%E8%A2%AD%E5%87%BB/"/>
</entry>
<entry>
<title>在中国征收遗产税的正当性</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11/20/heritagetax/"/>
<id>http://sx349.github.io/2015/11/20/heritagetax/</id>
<published>2015-11-20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54:45.135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r><p>所谓正当性,我理解为一件事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支持。我认为首先需要论述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种政策或手段本身不具有正当性,而只能从其目的或结果上获得正当性。</p><p>举个例子,杀人是否具有正当性?如果有人说,杀人就是违反malem in se的,所以杀人不具有正当性,这显然是太过武断了。我想这时候,最好还是先问一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杀人?如果是为了谋财而害命,从目的上来说固然不具有正当性,但如果杀的人恰好是罪大恶极(杀人者未必知道这一点),事后人们又无法推断当时杀人者的动机,那么反而从结果上又得到了些微的正当性;如果是法院的死刑执行者处决死刑犯这样的杀人,本身就是malem in se所允许的,是由民众让渡给国家机关的权利,从目的和结果上都是符合正当性的(这里先搁置关于是否应当有死刑的讨论);如果是像近期新闻中四川宜宾首富被绑匪胁迫杀人,毕竟这里面有被胁迫的成分,我们可以认为有一定的正当性,因为从目的上来说,宜宾首富杀人符合法律规定的紧急避险原则;还有,像美国对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加速二战结束这种事,我们也完全可以辩护说二战的中止避免了更多人的伤亡,所以从目的和结果上来说,使用原子弹杀人都算的上是正当的。</p><p>那么,在衡量目的的正当性和结果的正当性时,又如何进行选择呢?显然,对于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我们既然不知道结果,也就无法讨论其结果的正当性,而只能关注其目的的正当性;而对于一件已经发生的事,这两者都是可以讨论的,其中甚至可以有矛盾冲突。所幸在中国征收遗产税属于前一种,因此这里集中着眼于其目的的正当性。</p><hr><p>由目的的正当性推出决策的正当性,可以归纳为:我想要达到B,故我要做A,又因为B是正当的,所以A是正当的。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其一,做A必须得能达到B;其二,B必须是正当的。这就对B的选择提出了两方面的限制:A必须能达到B,是一种技术上的限制;B必须是是正当的,是一种道德上的限制。</p><p>现在我们来做个代入,A就是在中国征收遗产税,那么B应当是什么呢?</p><p>我们当然可以选择那些显然具有正当性的目的,比如B就是让所有人生活都变得更好。无论持哪种政治哲学观点,都不会觉得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是一件不正当的事;然而显然征收遗产税达不到这一点,因为遗产税一般都是高额税,对于富人来说损失是巨大的,而给予他们的弥补可能只是政府由于多拿了钱所以有更多的民生投入,或是由于贫穷民众得到补助因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被减少了,总的来说仍旧得不偿失。</p><p>既然在征收遗产税的情况下富人一定会有损失,那么B能不能是缩小贫富差距呢?如果政府设定较高的遗产税豁免额,使得穷人不需要缴纳遗产税,同时由于政府获得了更多税收用于改善社会的整体环境,比如投入更多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普及上,穷人是能够受益的,贫富差距看起来也缩小了。但我想,事实上我国的贫富差距会缩小得更厉害,因为富人在这样的激励下,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将财产转移到避税港去,甚至把国籍也转移出去,留在国内的人贫富差距当然就进一步缩小了。</p><p>在“但我想”之前的部分,是我们原来的目的,这个目的是可以获得正当性的;然而通过征收遗产税,我们只能“超额”达成包括了“但我想”之后的部分,新增的这部分则会使得原本的正当性遭到损害,这是因为:缩小贫富差距之所以能够获得正当性,其主要的政治哲学依据要么是功利主义,要么是罗尔斯主义,它们都是支持大政府、支持征税、支持“劫富济贫”的。功利主义的看法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富人的100美元如果给了穷人,将会创造更大的总效用;罗尔斯主义的看法是,由于我们处在无知之幕背后,无法确定自己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因此在制定社会规则时,必须保证最差的情况最好,而通过对富人征税对穷人补贴的做法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然而,当富人转移财产甚至转移国籍时,会对社会造成净损失,他们既没有给政府贡献税收以帮助穷人,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因为富人及其资本的逃离而受到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看作生活水平的一个指数,经济发展受阻也就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或至少是减缓上升)。</p><p>美国的遗产税政策中,有一项条款是,无论公民逝世时其财产是位于国内还是位于国外,均需要(在扣除豁免额之后)缴纳遗产税,此外,放弃美国国籍的代价非常高昂,不仅要缴纳脱籍税,而且未来财产被子女继承时,子女仍要缴纳遗产税,且此时遗产税没有豁免额。反观中国,由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移民后自动视为放弃中国国籍,并没有“脱籍税”一说,而且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尚不足以像美国一样全球追缴遗产税,如果现在开征遗产税,未必能够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缩小贫富差距。</p><hr><p>因此,我的观点是,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如果开征遗产税,尽管可以有看似正当的目的,但是由于可行性的不足,使得其正当性遭到了一定的损害。目的上的正当性如果很模糊,就意味着,在开征以后,其结果的正当性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事后人们对于征收遗产税的评价,也就是说,结果好,那么遗产税就正当,结果坏,遗产税就不正当。</p><p>为了避免这种民粹主义式的结果,政府不应当在当下贸然开征遗产税,而应当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财产的登记申报(不妨从官员开始),设定脱籍税,加强国籍管控,展开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这些措施将表明中国政府对于使用遗产税来缩小贫富差距的强有力的态度和决心,使得富人不会只因为遗产税的缘故而“逃离”中国(不过也不应当限制正常的资本流动和人员流动),再开征遗产税时才会使民众相信政府确实有缩小贫富差距的决心,即使最终结果并不如人意,起码能够保证目的上不遭受质疑,而获得部分民众的支持。在政府公信力日渐下降的今日,比起大多数目的上来说是面子工程,结果上来说浪费税收的政策,这已然是好得太多了。</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r><p>所谓正当性,我理解为一件事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支持。我认为首先需要论述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种政策或手段本身不具有正当性,而只能从其目的或结果上获得正当性。</p><p>举个例子,杀人是否具有正当性?如果有人说,杀人就是违反malem in se的,所以杀人不具有正当性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中国"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4%B8%AD%E5%9B%BD/"/>
<category term="遗产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9%81%97%E4%BA%A7%E7%A8%8E/"/>
<category term="政策分析"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4%BF%E7%AD%96%E5%88%86%E6%9E%90/"/>
</entry>
<entry>
<title>民主精神,妥协精神,合作精神:对经管近几年学生会选举的思考</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11/19/studentunion/"/>
<id>http://sx349.github.io/2015/11/19/studentunion/</id>
<published>2015-11-19T08: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44:07.065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r><p>我很认同这样一句话,经管是民主的试验场。曾经和其他院系的同学交流,他们往往会说,你看我们院系的学生会选举,都是愿意参与的人去竞选,如果竞选不上,那就是能力不如对方,一般也会直接留下来做副主席,经管搞成团队竞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候选人在竞选时明枪暗箭,甚至反目成仇,至于吗?我一般会极有涵养的表示,确实不至于,然而有时也不免出于愤懑而回应道:你们的学生会选举,也能叫选举?那只能叫投票。</p><p>说出这样的话,我自然是有底气的。在担任院沟通中心主编期间,我和34届主席向雪银、35届主席杜金岳都约过稿,也和著名网红、32届主席杨奇函有过私下交流,又由于在伯克利交换期间与36届主席陈嘉证是室友,不仅曾彻夜长聊,交换结束之后还为其竞选摇旗呐喊;我还入选了校“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大学生培养计划,这个计划的一大特色就是出各院系学生会主席,目前本期的同学中有5名院系主席,另有至少5名同学参与了竞选但最终落败,因此对于其他院系学生会选举我也略知一二。</p><hr><p>经管的学生会选举,我认为像议会结派甚于像总统选举。不同的候选人,就是不同的政党,这里面有党魁(候选人),有党鞭(负责筹划票数),有金主(提供必要的宣传资金),还有退居幕后但仍然发挥着影响力的大佬。每年的选举,并不是到了当年的三四月份才开始预热,到了五月份提交材料时才白热化的,而往往是从前一年选举结束之后,为第二年作准备的硝烟就已经悄然升起了。</p><p>一般而言,流程是这样的:譬如去年的选举,两名候选人各自拉起了一个派别(不妨就叫做政党吧),这两个政党无论获胜与否,在竞选甫一结束时,就已经选定了几名培养对象作为今年参选的预备候选人,培养对象首先自身要有意愿,其次在学生会要有资历(最好的当然是从部员做到部长的),最后还要能够在其他大二同学中有威望或者能够树立起威望,对于胜选团队来说,一般会安排其成为唯一一位大二年级的副主席,由于在学生会多一份资历,就会比其他潜在候选人多一些优势;同时所在政党开始新一轮动员:大三同学即将升入大四,进入校级及院级的学生会、团委、科协及各大协会的高层,既是提高影响力,又可以为大一大二同学提供便利;大二同学将提供下一届选举时的候选人及竞选班底,但是由于秋季学期有一学期的交换,所以要到春季学期开始时才有登场的机会;大一同学现在自身定位一般不会太明确,一般依托高年级同学的资源自己争取一些机会。</p><p>春季学期开始,政党正式展开运作。首先是决定候选人,每个政党都会从自己的培养对象中选择一名候选人,那些没有被政党最终推举出来的培养对象一般会服从组织安排,但也可能选择站出来另立山头;当然免不了的还有临时起意的独立候选人。其次是拉团队,独立候选人基本上拉不出团队,另立山头的要看情况,毕竟能作为培养对象其本身资历和能力也是不差的,而政党所推的候选人则基本上是能够拉起一支全方位覆盖的队伍。这里面还有个讲究,在前一年选举结束后,有些培养对象立刻和所在政党的大二同学拉好关系组好团队,相当于自己把自己推上候选人的位置,其它的培养对象没有了政党的团队支持,一般就只能无奈退出了。最后是团队中的新鲜血液,也就是前一年的大一同学,现在的大二同学,这时候就该选择站队了,换一个政党并不是不可以的,甚至有站队站了半个学期,临选举正式报名之前,因为考虑到另一个政党机会更大,而直接跳到另一个政党的。</p><p>选举在五月初报名,但游说在三四月份就开始了,由候选人带着团队轮番和几乎所有同学吃饭,一顿午饭跑三个食堂也是常事,但这一阶段独立代表的名单还未抽签决定,只能是广撒网,固定代表中学生会和团委的高年级同学形势基本明朗,只剩下各班的班长和团支书可供攻略;等到独立代表名单也确定之后,大概离正式竞选还有两周时间,这就是党鞭敦促整个团队集中火力骚扰的时候,可以说大学前几年的人脉关系,到这一天就该拉出来见见真章了。这里面有一个特别的团体,就是体特生;学生会选举大概是体特生与非体特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一段时间,但是平日里本来就没什么交集,此时想要打交道也是很困难的,最后体特生一般都是看师兄脸色,这时候就看政党中是否有体育方面的大佬撑腰了。</p><p>到了投票这天,形势往往风云变幻,虽然拉票的时候代表们信誓旦旦,几方候选人都声称根据手头掌握的数据对方必败,但毕竟现场是匿名投票,你以为的死忠可能只是不堪其扰装出来的。团队并不会因为大局将定而闲着:那些承诺要投己方候选人的代表有没有来?如果来得太迟了会被拒绝进场,这时候就要靠团队成员去找;此外,如果有多于两名候选人,一般不太可能有一名候选人拿到超过一半的票数,所以必定会进入第二轮进行一对一的决战,这就意味着要争夺已被淘汰候选人的支持者,所以在此之前就要先准备好各项预案。</p><hr><p>以上大概是把竞选的整个流程梳理了一遍,接下来开始进入正题,逐一讨论题目中提到的这三个精神:</p><p>相比于其它院系的学生会选举,乃至于校会主席的选举,我认为经管的学生会选举在民主精神上都更胜一筹。这里面有三方面的因素:政党+团队式的竞选、游说和独立代表。</p><p>政党的存在,使得候选人的理念在各个年级都有其相应的支持者,保证了候选人具有群众基础;通过各年级的成员,候选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年级对于同一政策可能的不同反应,能够更加充分地考虑各个年级的利益;最后,政党的存在意味着政策、理念有更强的可延续性,使得学生会能够培养起自身的特色。</p><p>如果候选人以独立的身份参选,会怎样呢?首先就是缺乏群众基础,有些院系嘲笑经管主席选举搞的鸡犬不宁,全民皆兵,却没注意自己院系的同学们对主席选举的关注度这么低,难道这样还叫民主吗?不夸张地说,在主席选举期间,经管的每个宿舍中至少有一个人是与选举相关的人员,不是团队成员就是独立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有人说自己完全不关注选举。</p><p>其次,候选人分身乏术,靠他一个人,怎么来得及了解全院系所有人的诉求呢?据我所知,有些院系的主席候选人,大概在竞选时约谈的对象就是同年级的同学及学生工作组的老师,也就是未来可能的合作对象,这样的做法真的了解了其它年级对学生会的希冀吗?</p><p>此外,就算候选人拼死拼活,一天三顿饭,每顿吃五次,终于赶在候选前聊过了所有同学,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我们假定候选人根正苗红,大一进院系学生会体育部搬砖,大二担任部长不仅搞定了马杯还办了系内比赛,大三决定参选学生会主席,请问候选人真的了解体育部之外的工作吗?在竞选的时候,候选人大概只能说,我要好好发展文艺部、学习部等等,具体怎么发展,等我竞选上了找到相应的部长和副主席再说,这样的候选人真的靠谱吗?而团队式的竞选,就意味着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团队成员来解答,候选人所要做的就是任人唯贤,掌握大局,各部门的具体事宜在竞选时就可以敲定大纲,不需要许下自己都不知道能否兑现的空头支票。</p><p>说游说是民主精神的又一体现,我想别的院系的同学又要跳脚了。但是,不去游说,候选人又怎么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想法呢?虽然说候选人至少会有一张海报,但是且不谈有没有人去看这张海报,就算看了,又能从这个海报上那些假大空里面读出来些什么呢?更有甚者,我知道某院系的候选人直接把另一个院系候选人的理念照抄了一遍,真可谓是把我国自古以来“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精神发挥到了新的境界。相比之下,游说则要有效的多,起码面对面的时候,大家都更愿意掏心窝子说话,而且有什么疑问,当面就能回答,不用在字里行间故弄什么玄虚。</p><p>至于今年竞选时出现的诸如“只给自己做加法不给自己做减法”或是手机录音等等,引起外界对于经管选举的一片嘲讽,我只想说,这有什么不对吗?难道候选人就没有缺点了,没有做错事吗?只要不是刻意造谣,摆事实讲道理地告诉代表们,某某候选人曾经做错了什么事,有哪些缺点,这比代表们从海报上看到的候选人真实得多,代表们知道的更全面难道不是更民主吗?至于手机录音,更是无可非议,我想每个院系都起码有一条要求是代表们可以监督候选人的行为,手机录音不正是体现代表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吗?反过来,因为发现对方在录音,就去妄自猜测对方要干什么坏事,于是通过舆论制裁对方,这样的行为恐怕才叫做专制吧?</p><p>最后谈谈独立代表。有些院系人数少,所有人一块儿投票,搞直接民主,这当然是可以的;经管的人数相对较多,所以搞间接民主,也算是符合经管的民情。但是这“间接民主”中的代表如果只是固定代表,就像校会主席选举或是个别院系那样,就只有团委的书记副书记,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加上各班的班长和团支书,我觉得这还不够民主,反倒是更加精英主义的制度。毕竟,班长和团支书虽然是班级和团支部选出来的,但在选拔时,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在主席选举上代表整个班的同学,而只是因为他们愿意为同学们服务而且有能力为同学们服务;这和美国的议员不同,议员本身是身兼两职的,既是代表又是公仆。所以,通过抽签选出的独立代表,进一步地保证了学生会选举的民主性。</p><p>再来看妥协精神,我粗一看时,着实没有太理解:学生会选举是要竞争到最后一刻出结果为止的,为什么还要妥协呢?如果是说有多方候选人竞争,这时一方感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是实在不得民心,因而主动退出或加入另一方,这样的事情在近几年都没有发生过,唯一听闻的新闻反而是某一年竞选时,一名候选人许诺另一名候选人毕业后各大投行正式Offer随便挑,结果还是被后者拒绝了。</p><p>退一步的话,我觉得妥协精神大概就只能理解为,在竞选结束之后,获胜方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继承落败方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但这显然是可以做到,而且一直都被做到的。就比如去年的竞选,落败团队曾争取到海航对经管学院学生的机票优惠,获胜方后来并没有让此事不了了之,而是跟进并接手了这一项目。</p><p>如果妥协精神确实是指我的前一种理解,也即候选者应该审时度势,不要死磕到底,该放手时就放手,我想这只可能发生在事前,比如热能系和法学院的学生会选举都出现过等额选举的状况,这里面也许就有潜在候选人选择了妥协。</p><p>不过,如果把这种妥协精神的适用对象放宽一点,许多候选人团队的成员也许本身也有竞选的实力,但是他们出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站出来的机会而是成为另一名同学的支持者,尽管在竞选中的付出未必比候选人小,而最后收获的荣誉一定没有候选人大,但是他们还是任劳任怨团结一心,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妥协精神吧。</p><p>最后看合作精神,我觉得这里面应该区分开政党内的合作和政党间的合作。政党内的合作是经管独有的特色,而且上面也论述得很清楚了,政党内的合作比起候选人独自作战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政党间的合作却着实戳到了经管学生会选举的痛处,我觉得这比妥协精神更高一个层次,就是获胜的一方不仅要取长补短,而且要接纳落败一方的成员进入团队,就好像美国总统竞选早期往往会邀请落败方的候选人担任副总统。这一传统在美国早已消逝,但是在清华其它院系的选举中却频频出镜,因为候选人愿意站出来竞选已经说明了他们在为同学们服务上有更高的觉悟,所以让他们来担任副主席确实是最佳人选。但经管在过去几年搞团队式选举时经常是在团队内已经组阁完毕,有时还会用副主席的名额来拉拢颇有影响力但在政党间摇摆的同学,直到今年通过制度改革,要求获胜团队至多只能出五名副主席,而由学生工作组、党委、团委、科协从非该团队成员中推选剩余的副主席名额,才在实质上达成了合作的结果。所以总的来说,过去几年的学生会竞选确实是缺乏这种团队间的合作精神,今年才终于达成了一个重大的突破。</p><p>除了这三种精神以外,我觉得还值得谈谈学生会选举中的现实意义,这就又回到我一开始反驳其它院系同学的那句话,经管的选举才是选举,其他院系那只能叫做投票。现实中的选举,是真的会使两个人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是真的会有墙头草两面派,如果倒向的一方赢了是投机成功,如果倒向的一方输了只能自认倒霉,是真的会有利益诱惑和使绊子的。对于那些打算未来早早地走出象牙塔插一脚在现实中的人来说,他们会感谢在经管学生会选举中提前打好了预防针,让他们能够早有防备;而对于打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人,选举条例中也给了他们放弃参与这场争斗的自由。我在大一初入学时,就对学生会竞选的惨烈有所耳闻,暗自决心绝不站队,结果到了大三交换回国,最终也未能免俗帮了室友一把,但是这段经历也让我重新体会了一回人情冷暖,看似积累已久的人脉关系,实际上异常脆弱。社会就像学生会选举时那样现实,既然你连社会都接受了,经管这样的学生会选举还有什么不好接受的呢?</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r><p>我很认同这样一句话,经管是民主的试验场。曾经和其他院系的同学交流,他们往往会说,你看我们院系的学生会选举,都是愿意参与的人去竞选,如果竞选不上,那就是能力不如对方,一般也会直接留下来做副主席,经管搞成团队竞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候选人在竞选时明枪暗箭,甚至反目成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经管"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BB%8F%E7%AE%A1/"/>
<category term="学生会"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AD%A6%E7%94%9F%E4%BC%9A/"/>
<category term="民主"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B0%91%E4%B8%BB/"/>
</entry>
<entry>
<title>Cheap Airlines Vs. Poor Services : A Dilemma?</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10/27/discussion1026/"/>
<id>http://sx349.github.io/2015/10/27/discussion1026/</id>
<published>2015-10-27T04:39: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4:28:59.897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本文是10月26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了弹性这一概念如何体现在航空公司的决策制定中。</p><hr><h1 id="弹性"><a href="#弹性" class="headerlink" title="弹性"></a>弹性</h1><p>我询问了一下钟老师,结果钟老师告诉我说课上他明明讲了完全弹性和完全无弹性的……所以为什么大家会告诉我没有讲……</p><p>关于课上提到的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和弹性为常数的例子,我来总结一下,不过一般这种例子也只是好玩罢了,毕竟这些都是太过理想的状况:</p><ul><li>完全弹性的例子: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就是完全弹性的;1块钱的需求曲线,在不考虑外加因素(比如洗钱)的情况下是完全弹性的;</li><li>完全无弹性的例子:房地产市场,由于土地是有限的,当价格足够高的时候,即使商家想要提供更多的房子也会受限于土地有限,趋向于完全无弹性;需求的例子好像没有特别明显的,毕竟价格太贵了总是会让人知难而退的。</li><li>弹性为常数的例子:我在课上说的好像有些问题,实际上弹性为常数的例子有非常多,我所画的那些双曲线其实都是弹性恒为1的情况,当然有可能弹性恒为别的常数;弹性恒为1的例子,比如炫耀性消费,你就打算花300万装个逼,这时候某样东西定价是1万你就买300个,10万你就买30个,总归就是花300万;或者是逃难的时候,把钱都换成硬通货,这时候硬通货的价格和数量对你来说只要相乘等于你的全部财产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你对某种商品的弹性恒为1.</li></ul><p>最后还是要纠正一下大家的观念,就是弹性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高低价格,比如考虑P=-Q/2+3/2和P=-2Q+3这样两条需求曲线,前者弹性大,后者弹性小,再考虑这样两种供给曲线:P=Q+1/2和P=Q-1/2,很明显前一条供给曲线导致弹性大的付低价,弹性小的付高价,而后一条供给曲线导致弹性大的付高价,弹性小的付低价。从这个角度说,根据需求质量弹性的高低来说明选择的质量高低同样是有问题的。</p><hr><h1 id="长期与短期"><a href="#长期与短期" class="headerlink" title="长期与短期"></a>长期与短期</h1><p>课上我们讨论了长期与短期的情况下的一些不同,可以说长期与短期也是经济学家热衷但也很难以面对的一个问题。就像我在课上提到的凯恩斯的名言,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显然这样的长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长期到底有多长短期到底有多短该如何决定,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p><p>一般来说,我们认为长期弹性更大,短期弹性更小,这是课上也介绍过的内容,理解起来也很就简单:在你已经登上飞机之后,你无法再改变你携带了多少零食和饮料,而这里的长期可以认为是从你开始准备乘飞机开始到飞机落地离开机场结束,这期间你有非常多的机会去提前买好零食和饮料,想办法带到飞机上,弹性就更大。</p><p>但是在宏观部分会学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在模型当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由自然失业率决定),而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倾斜的,长期的弹性变小,短期的弹性变大,这是为什么呢?</p><p>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考虑长期与短期的定义了:短期与长期的唯一差别,其实在于有些短期内变动不了的东西,长期内可以变动。在乘飞机的例子当中,不能改变的是你准备的零食和饮料的量,这导致了你的需求弹性减小,而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当中,不能改变的是粘性的工资和价格(所谓粘性,即签了合同之后,工资或价格不能随意变动),这导致了总供给曲线的需求弹性增加,所以并不是长期就弹性大短期就弹性小,而是长期可变量就多,短期可变量就少,而这进一步导致了不同的弹性变动。</p><hr><h1 i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 href="#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lass="headerlink" titl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1><p>这次memo当中有几位同学提到了“价格由价值决定”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所以也谈谈我的看法。</p><p>首先,大家在未来起码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有同学必修)和政治经济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必修)这两门课会给大家介绍这一套理论并且有相应的考试,所以大家也不用急着把高中学过的这些内容都扔了,起码先把这两门课给干掉再说。</p><p>但是,在学习经济学原理(以及未来的中微中宏及所有经济学专业课程)的过程当中,还是先把这些内容抛到一边为好,因为这两者之间真的是三观不合。就拿基本的价格理论来说,供求决定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站在后者的角度上,才出现了诸如“iPhone流水线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买不起一台iPhone”这种观点,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来看,这两个价格(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完全是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分别决定的,只有政经学者才会觉得这两者能够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联系起来。</p><p>关于一些早期马克斯恩格斯思想的问题,我在马原期中的读书报告(《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写过(见上一篇),他们的一些认识,比如产业军的出现、小资产阶级的衰落、剥削与剩余价值以及工会的失败等等,放到今天的社会来看都是不成立的。当然现在的马克思主义也有新的发展,但是就高中政治课所学的内容来看,并没有逃出这些早期思想的窠臼。</p><hr><h1 id="关于垄断"><a href="#关于垄断" class="headerlink" title="关于垄断"></a>关于垄断</h1><p>因为垄断是大家在之后要学习的内容,我就不在这里作太多的介绍,简单地说两句。</p><p>垄断之所以与竞争市场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垄断商家不担心消费者流失到其他厂家,因此它们能够以高于边际成本价格定价,而竞争市场上只能以边际成本价格定价(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Bertrand价格博弈,假设边际成本是C,如果你定价为C+ε,那么我定价为C+ε/2就能掠夺全部消费者,因此最终所有人的定价都固定在C。不过不用担心他们是零利润,因为这时候的边际成本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零利润意味着这些公司没有赚到比其他方式更多的钱,但是还是赚钱的)。</p><p>所以垄断商家应该定价在哪里呢?应该定价在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处的数量对应在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因为这时候它多卖一单位物品(降低一点价格)的边际收益将会小于边际成本,而少卖一单位(提高一点价格)所减少的边际收益大于所减少的边际成本。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课本~</p><p>最后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碰到的商品一般都介于垄断和竞争之间,这种状态也叫垄断竞争,一个简单的理解方式就是我们有品牌忠诚度,所以商家可以相比竞争市场多收一点钱,但是又不能像垄断市场那样随便提高价格,否则当价格足够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跑到别的商家那里去。</p><hr><h1 id="关于画图"><a href="#关于画图" class="headerlink" title="关于画图"></a>关于画图</h1><p>小课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些画示意图的工具,这里再列举一下:</p><h2 id="几何画板"><a href="#几何画板" class="headerlink" title="几何画板"></a>几何画板</h2><p>首先推荐的一类是几何画板,主要的优点是几何画板的绘制工具比较多(比如坐标系,或是直接绘制特殊曲线等等),而且可以很方面的作交点,取特殊点等等,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几何画板可以绘制示意图而不需要具体的数据(当然也可以绘制特定的函数或曲线,但是示意图当中一般只要绘制出大概趋势或者相对大小就可以了,往往不涉及具体数据)。</p><h2 id="科学计算软件"><a href="#科学计算软件" class="headerlink" title="科学计算软件"></a>科学计算软件</h2><p>诸如Mathematica、Matlab、Maple之类的科学计算软件,本身当然不是用来画图的,而是用来进行科学数学计算的,但是它们对于一些特定函数的绘制比几何画板更加靠谱,比如Mathematica的一些3D图象绘制、参数方程绘制,还可以实现动画演示。这一类软件对于大家的数学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反正我在学线代、概统的时候很多计算都是直接扔Mathematica的。</p><h2 id="数据统计软件"><a href="#数据统计软件" class="headerlink" title="数据统计软件"></a>数据统计软件</h2><p>诸如STATA、SPSS、Eviews、R、Origin等等的数据统计软件,这些最好至少掌握一种,因为大家在学计量经济学的时候会用到,普通推荐STATA,有编程基础或者想要挑战自我的强烈推荐R。这些数据统计软件在图表绘制上比较有优势,就是你有许多数据然后做图像这类,而且可以加各种TAG各种水平线竖直线,像STATA可以通过命令直接设置,也可以先作图然后手动调。</p><h2 id="其它软件"><a href="#其它软件" class="headerlink" title="其它软件"></a>其它软件</h2><p>其它软件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更差的,比如画图,或者直接用WORD自带的绘图工具,如果要求并不是很高,使用这些也完全没有问题;另一类是更好的,那种一般就是与特定的功能实现相关的(比如我在某微信群里看到学长在讨论神经网络的绘制软件),我自己接触的也不是很多,如果大家以后有志于参与数学建模比赛,可以参考这方面的资料。</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本文是10月26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了弹性这一概念如何体现在航空公司的决策制定中。</p><hr><h1 id="弹性"><a href="#弹性" class="headerlink" title="弹性"></a>弹性</h1><p>我询问了一下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弹性"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BC%B9%E6%80%A7/"/>
<category term="政治经济学"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4%BF%E6%B2%BB%E7%BB%8F%E6%B5%8E%E5%AD%A6/"/>
<category term="微观经济学"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BE%AE%E8%A7%82%E7%BB%8F%E6%B5%8E%E5%AD%A6/"/>
</entry>
<entry>
<title>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历史与现实</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10/19/discussion1019/"/>
<id>http://sx349.github.io/2015/10/19/discussion1019/</id>
<published>2015-10-19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47:55.370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本文是10月19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了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些可能原因:</p><hr><h1 id="国民经济支柱产业"><a href="#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class="headerlink" title="国民经济支柱产业"></a>国民经济支柱产业</h1><p>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房地产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我的理解来说,房地产的这个地位,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和许多重要工业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直接来看,房地产联系到施工原料(水泥、黄沙、钢筋、混凝土)和装饰材料等,间接地影响了钢铁行业、化工行业进而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等。实际上,房价一旦低迷,全国的工业品价格指数也会下跌。</p><p>总的来说,政府的动机是复杂的。尽管我们可以说,在一党制的国家,政府并没有下台的问题,因此也没有改善政策的动机。然而,民意确实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不过维稳也未尝不是一种应对民意的方法)。在我国(以及许多国家),民众的政治参与可以说是“冷感的”,如果吃饱穿暖,他们对于一些无关的政策,或者一些虽然有关但是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政策的态度基本上是冷漠的。而保证民众吃饱穿暖的要素之一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要国家仍在发展,民众对于房地产高价的呼声也只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该贵贵该买买。所以限购到了一定时间,“缓和了房价上涨势头”(上涨=一阶导数,势头=二阶导数,缓和=三阶导数,真不容易),很快就要放开。就我个人看来,这是房地产不太可能走衰的主要原因。</p><hr><h1 id="投资与投机"><a href="#投资与投机" class="headerlink" title="投资与投机"></a>投资与投机</h1><p>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张木助教认为这一项才是主要原因),就是民众使用房地产进行投资与投机的需要。</p><p>在中国,金融市场长期以来都很不完善;相应的,居民的储蓄率非常高,这意味着有大量的资金希望找到理财的渠道。股市的风险,毋庸多说,其它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较高,而且也是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那么居民最佳的投资选择就是房地产。</p><p>实际上,这也算得上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信念”,房价越高,人们越愿意通过买房的方式进行投资,房价就更高,不断循环往复,而且,不像股市偶尔会有国家队来收割(比如今年的股灾),房价在预期中始终是保持上涨势头,或者起码是不会下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上面那项才是主要原因,因为如果不是政府不能承受房价下跌带来的经济减缓,那么房价可能忽涨忽跌,那么民众也不会希望利用房地产进行投资与投机)</p><hr><h1 id="临时性的调控措施"><a href="#临时性的调控措施" class="headerlink" title="临时性的调控措施"></a>临时性的调控措施</h1><p>还是基于第一项所说,由于房价不能跌,所以调控措施的短期性、临时性在其开始实施时已成定局。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调控措施只可能影响那些在短期内有买卖房屋需要的人,比如孩子马上要上学了,再比如要结婚了,还有那些需要转手房子以弥补资金短缺的生意人。(这让我想到房地产行业影响经济发展的可能,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注意到许多公司贷款是拿房地产作抵押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已经贷款的公司有更高的激励欠账不还,而没有贷款的公司则更有可能贷不到款,相当于把更多坏的公司留在市面上,同时阻碍了好的公司发展,但是这个途径有些太过间接。)</p><p>预期对于经济具有很强有力的作用,尤其在宏观(如果大家都预期到要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不应该造成任何影响)和金融(如果大家都预期股票明天会涨,那么股票今天就会涨)有许多经典的案例和模型。</p><hr><h1 id="社会观念"><a href="#社会观念" class="headerlink" title="社会观念"></a>社会观念</h1><p>中国人的社会观念涉及房子的有许多,这里我说一条,就是关于买方和租房的偏好。基本上,中国人“家”的观念使得我们在同等条件下偏好买房(比如婚房的需求,比如落户口的需求),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p><p>如果没有这种偏好,我们可以假定,在买房市场和租房市场的价格之间应该达到平衡(这么想,买房就意味着省下了未来的租房费用,如果其中一个更贵,会有人从贵的市场转向便宜的市场,最终买房付出的钱应该和租房付出的钱(在折现的情况下)一致),然而由于我们在同等条件下偏好买房,就会使得买房的需求右移,租房的需求左移,买房的价格更高,租房的价格更低。</p><hr><h1 id="供需错位"><a href="#供需错位" class="headerlink" title="供需错位"></a>供需错位</h1><p>在案例中提到,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空置房数量很多(不过,钟老师认为案例中的空置房估算方式是完全错误的,而且他认为只有开发商没卖出去的空置房有意义,买了而不住的房子不能算空置房,毕竟属于私人财产),如果考虑总共造了多少房子和总共需要多少房子,可能两者的数目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加入现在所有的房子收归政府所有,再由政府分配的话,应该每个家庭都能有房住。</p><p>然而,这种想法是以全国计的,而事实上,当我们说房价高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全国性的房价高,而是我们愿意住的地方房价高。因为大部分人都想要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所以这样的大城市的需求就大,而小城市和县城的房子需求就小,因此大部分人觉得房价很贵。就好比说,现在北京一间公寓的价钱,可能在偏远地区的县城能够买一条街,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而非后者。这里面的问题还是在于,中国目前的地域发展不平衡,人们从西北地区往东部沿海流动,这些地方的房屋供给终究是有限的。前两年信托很热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房地产项目甚至是政府合作项目,大多是三四线城市建房,可能也是希望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我觉得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会有人来买房才对。<br>不过,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比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更加宏大的问题,在这里就不进一步讨论了。</p><hr><h1 id="房产税"><a href="#房产税" class="headerlink" title="房产税"></a>房产税</h1><p>房产税其实是控制房价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国内经常被吐槽,主要就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权70年限期使得民众认为这房子都不是我的为什么还要交税(当然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问题,毕竟房屋所有权还是归业主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适用房产税的国家一般也是民众愿意租房生活的国家,而在我国拥有自己的房子的观念一时半会儿还是很难破除的,因此会受到民众很大的阻力。</p><p>站在民众的角度,对于税这种东西,普遍上还是抱着“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态度,对于不清楚税制的人,可能觉得国家近几年的一些调控手段还是不错的,比如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等,但是然并卵,毕竟我国目前最大的税收来源是营业税、增值税等等,你只要买东西,都是在承担纳税义务,所以民众反对增加新的税种也是无可厚非的。</p><p>而且房产税是否能够起效还很难说,加州的房产税实施得也很严格,但挡不住需求高啊,美国是正宗的学区房制度,在伯克利交换时碰到一对清华女北大男的夫妇,就在纠结Santa Barbra的房价太贵,但是又不得不住那边,每天开车上下班,因为那里的公立学校比较好。所以在不收房产税和收房产税但是可能没有抑制房价反而提高房价当中选,倾向前者也是很自然的。</p><hr><h1 id="新加坡组屋制度介绍"><a href="#新加坡组屋制度介绍" class="headerlink" title="新加坡组屋制度介绍"></a>新加坡组屋制度介绍</h1><p>关于新加坡组屋制度,可以参见<a href="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singaporehouse.html,专题报道非常全面。"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singaporehouse.html,专题报道非常全面。</a></p><p>我的看法是:其一,组屋制度说明目前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本身具有合理性,让商品房的价格随市场波动,但保障房由国家来承担,这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二,但是,新加坡能够实施组屋制度,与其国家体制(李氏家族+人民行动党=强有力的控制)以及国家性质(城市国家,总面积不及香港和浦东新区)高度相关,而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本身就存在利益矛盾(尤其是土地税收这一块),其次幅员辽阔,规划很难精细,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像新加坡那样做50年的长期规划(连地级市的十年计划都制定不好,这是值得反思的)。</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本文是10月19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了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些可能原因:</p><hr><h1 id="国民经济支柱产业"><a href="#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class="headerlink" title="国民经济支柱产业"></a>国民经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房地产"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88%BF%E5%9C%B0%E4%BA%A7/"/>
<category term="经济学原理"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BB%8F%E6%B5%8E%E5%AD%A6%E5%8E%9F%E7%90%86/"/>
<category term="房产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88%BF%E4%BA%A7%E7%A8%8E/"/>
</entry>
<entry>
<title>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10/12/discussion1012/"/>
<id>http://sx349.github.io/2015/10/12/discussion1012/</id>
<published>2015-10-12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05:16.516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本文是10月12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了比较优势原理的一些问题。</p><hr><h1 id="比较优势原理"><a href="#比较优势原理" class="headerlink" title="比较优势原理"></a>比较优势原理</h1><p>比较优势原理是一个很简明易懂的原理,它指出,生产者应该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通过交易来使所有人变得更好。但是,当把比较优势原理应用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现象,这是由于比较优势原理的一些假设和国家层面的生产与交易不符所导致的。</p><h2 id="假设一:代表劳动力"><a href="#假设一:代表劳动力"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一:代表劳动力"></a>假设一:代表劳动力</h2><p>可以发现,比较优势原理本来是应用在一个人身上的,这个人在一天8小时可以生产10斤柴或20斤鱼,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让一个人决定今天砍多久的柴和捕多久的鱼,来调整他实际生产的柴和鱼的数量。</p><p>然而,当比较优势原理作用在国家上时,我们实际上是把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抽象成了一个代表劳动力,而这种类比是有问题的:一个国家不可能突然让所有的劳动力突然都转向一种行业,有些年纪大的工人就不可能再去学校学习然后进入金融领域。那么,一方面培训工人、重新安置工人需要政府财政来支持,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培训、不能安置,这些人的失业会冲击国家的政局。退一步说,假定我们让这些员工成功转型了,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未必就能立刻转型,伴随而来的是该地区的劳动力纷纷外流,那么经济的下滑将是不可避免的,可作为代表的就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p><p>有同学在memo中提到了卖馒头和卖衣服的商人的问题,让我回想起我在大一时写memo提到了美国工人和美国农民的说法:如果中国在工业上对美国有比较优势,那么就应该中国人生产工业品,美国人种粮食,但是美国农民在种粮食上相比于美国工人有比较优势,那么就应该美国农民来种粮食,那么美国工人怎么办?实际上,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比较优势认为美国工人也会马上去种粮食,而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p><p>(顺带一提,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最近读到一篇论文,研究了旧金山1906年大火之后的经济快速增长现象,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当时城市的资本(基础设施)都是陈旧的,并不利于生产,但是一场大火烧掉了这些陈旧的设施,使得新的工厂、新的机器得以进入,反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不禁又让我想到《三体》中章北海选择杀掉那些支持化学工质的老航天人,以争取无工质火箭的新生的场景。)</p><h2 id="假设二:同质商品"><a href="#假设二:同质商品"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二:同质商品"></a>假设二:同质商品</h2><p>比较优势原理中,没有明说但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进行交易的货物都是同质商品;张顺捕的鱼和李逵捕的鱼是同样的鱼,而张顺砍的柴和李逵砍的柴也是一样的柴。否则,如果张顺捕的鱼李逵不爱吃,那么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易,也无法通过分工使得双方更好。</p><p>因此,即使一个国家对于某种商品的普通型具有比较优势(假如说中国地大物博,牛肉也非常多,生产牛肉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这类商品种的“VIP型”(比如日本神户牛肉)就不会因为比较优势原理而停止生产,因为它们实际上并不是同一种商品。(也可以类比之前天猫和淘宝的例子)</p><p>用术语来说,比较优势原理要求所有商品均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否则结论可能并不成立。</p><h2 id="假设三:无外部性"><a href="#假设三:无外部性"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三:无外部性"></a>假设三:无外部性</h2><p>所谓外部性,就是在交易中没有考虑到的其它影响。正外部性就是好的影响,比如个人接受教育的时候,他考虑的是自己的投入和回报,而不会考虑到因为他接受教育可能让社会变得更好,这就是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就是坏的影响,比如企业生产的时候产生污染,如果这是一个只顾自己利益的企业,而且它排污没有成本的话,在决定自己生产多少产品的时候,它就不会把污染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算进去,这就是负外部性。</p><p>Lawrence Summers曾经宣称,非洲人民需要钱,我们(美国人)需要干净的环境,所以把重污染的产业搬到非洲去无可厚非,各取所需。然而这样的说法很快遭到诟病。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说,如果非洲在生产工业品上对美国有比较优势是因为当地可以选择重污染、低成本的生产方式,那么我们就未必应该把产业转移到非洲。接下来的课程中会讲到,面临负外部性的问题,政府可以考虑采用征税的方式,一旦对污染进行征税,可能非洲的生产方式成本更高。</p><h2 id="假设四:单一投入"><a href="#假设四:单一投入"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四:单一投入"></a>假设四:单一投入</h2><p>在张顺李逵的故事中,两人的投入都是时间;而在国家与国家的贸易中,两个国家的投入都是劳动力;都假设只有一种投入。但是,即使是最基本的生产函数,我们一般也要假设有两个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那么,一旦考虑到多个维度的投入,如何定义比较优势呢?甚至可能连以另一种商品为单位衡量的机会成本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假如张顺用一小时时间、花五两银子(买鱼竿)可以抓8条鱼,而用一小时时间、花十两银子(买斧头)可以砍3斤柴,生产函数我表示成f1(x,y)=8(x/1+y/5),f2(x,y)=3(x/1+y/10),那么一条鱼该值几斤柴?</p><h2 id="假设五:交易成本"><a href="#假设五:交易成本"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五:交易成本"></a>假设五:交易成本</h2><p>农民种的大葱,从地里割了之后,在边上摆摊卖1毛钱,那么运到城里卖多少钱?起码我们可以想见,因为花了交通成本,肯定得卖的贵点。同样道理,当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时,有些产品的贸易成本非常昂贵,以至于对于买家来说,出口国已经不再有比较优势了,那么就会选择在本国进行购买。典型的例子就是食品,我在美国买苹果的价钱是一个苹果0.9刀,在国内这个价钱都可以买一斤苹果了,但是显然我们不太可能要求从中国进口苹果(除非是上面假设二提到的特产苹果),因为运苹果过来实在划不来。</p><p>除了这种运输成本外,税收也是一种潜在的贸易成本:一个国家可能对另一个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比如美国的“反倾销”),而另一个国家也可以选择出口退税(比如中国的纺织品),这种做法会导致比较优势(在买家看来)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双方的行为。</p><h2 id="假设六:市场反应"><a href="#假设六:市场反应"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六:市场反应"></a>假设六:市场反应</h2><p>虽然我很讨厌政治经济学那一套东西,但是起码这一点它们没说错:市场的反应是有滞后的。就比较优势而言,有些比较优势是基于以往的市场反应给出的,但是未必就是正确的,比如像看天吃饭的农业,也许气候不错的年份有比较优势,气候较差的年份就没有比较优势了,但是目前的气象预测手段还不能让我们知道今年回事怎样的年景,那么这样的比较优势就是不牢靠的。</p><p>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根本就没有以往的经验,那么我们也不知道真实的机会成本是怎样的,比如一些新兴行业,这时候国家可能会选择先进行贸易保护,静观其变。</p><h2 id="假设七:劳动力流动"><a href="#假设七:劳动力流动" class="headerlink" title="假设七:劳动力流动"></a>假设七:劳动力流动</h2><p>如果劳动力进行流动会怎样呢?用美国工人和美国农民的例子,如果美国人在种粮食上有比较优势,那么美国工人可以选择符合国家的比较优势,转而学习如何种粮食,也可以选择到中国去制造工业品,关键是看他到底能不能转型成功,以及两种选择的收益如何。如果他确实不太可能转型成功(即种粮食这个选择收益为0),那么他就会选择到中国去制造工业品,长此以往,中国在生产工业品上的比较优势会越来越强。这个结果可能在效率上并没有损失(甚至是有帮助的,因为本来这些人就没有办法生产别的东西了),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显然是不情愿的,这意味着选择了制造业的国家将会永远被捆在制造业当中,而不能进一步进行产业转型。所以现实中,劳动力的流动一般是有门槛的。</p><hr><h1 id="通货膨胀"><a href="#通货膨胀" class="headerlink" title="通货膨胀"></a>通货膨胀</h1><p>关于通货膨胀,有些同学提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超发货币,这本身是没错的。但是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单纯地认为“通货膨胀”就是表述了一个现象,即物价的整体上涨。在放开贸易之后,中国的低价工业品进入美国,使得美国的整体物价降低了,因此我们说美国的通货膨胀被抑制了,这种说法就理解为美国的整体物价上涨被减缓了,并不需要联系到货币的理论。</p><p>有同学提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由于生产减少,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降低失业率而选择超发货币刺激经济(比如中国的四万亿),结果导致通货膨胀,这一点是正确的,在宏观部分我们会提到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政府面临着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tradeoff,但是从长期来看,失业率会稳定在自然失业率,因此依靠短期内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的做法最后有可能导致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而通货膨胀程度加剧。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说法,美联储在上世纪就成功地通过适度的通货紧缩与提高失业率,使得美国顺利地在保持失业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通货膨胀的程度。</p><hr><h1 id="贸易保护"><a href="#贸易保护" class="headerlink" title="贸易保护"></a>贸易保护</h1><p>如果比较优势是好的,那么为什么美国人要抵制中国货?再比如中国人要抵制日货呢?除了上面说的比较优势本身的问题之外,许多贸易保护无外乎两大理由:</p><p>其一,国家安全:许多行业是事关国家命脉的,比如直接有关的军工行业,不太可能依靠别的国家(尽管我们也有在向外出售武器,但是我们也尽量不买别人的武器,最起码这种武器不能只向别人买,自己也得逐渐能够制造,比如航母);再比如作为战略储备的矿产行业和能源行业,粮食也算搭点边。中国之前一度非常慷慨地出售稀土矿,后来慢慢地收紧了,尽管中国始终是稀土矿蕴含量最大的国家。</p><p>其二,政治诉求:由于上面说的假设一提到的情况,许多时候一些本地工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而当地的议员显然觉得让自己的选民开心比买的裤子便宜10刀更加重要,所以美国许多工会会有这样那样的针对中国(及其他进口货)的诉求;当然,这种诉求平时可能就只是听听罢了,但如果正好面临竞选(比如最近的总统竞选),或是面临中美谈判,那么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但中国人抵制日货我认为完全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日本生产的东西不太可能导致中国人的下岗(就算有也不会有很多人吧?),这里面更多的是民族感情的原因,当然有人认为这是政府引导民众将注意力从政府本身的不作为导向民族矛盾,这未必不是一种可能的猜测,但于我来说还是不怎么认同的。</p><p>最后还有一点理由,我觉得本身不算太过重要,就是案例中提到说中国有一天会因为东西太便宜而垮了的。这种说法当然是比较可笑的,但是确实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比较不妥的。就好像香蕉在经过人们的改良之后,慢慢地只剩下一个种了,其它的那些野生的香蕉慢慢地都消失了;我们吃的香蕉的种子已经退化了,所以现在的香蕉相当于是克隆出来的,结果某种特定的病害一来,所有的香蕉都遭殃了;所以如果因为比较优势就把某种商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某一个人去生产,可能国家突然政变或是人突然死了,这种商品就再也没了,道理是一样的。</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本文是10月12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了比较优势原理的一些问题。</p><hr><h1 id="比较优势原理"><a href="#比较优势原理" class="headerlink" title="比较优势原理"></a>比较优势原理</h1><p>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比较优势"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AF%94%E8%BE%83%E4%BC%98%E5%8A%BF/"/>
<category term="贸易保护"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8%B4%B8%E6%98%93%E4%BF%9D%E6%8A%A4/"/>
<category term="经济学原理"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BB%8F%E6%B5%8E%E5%AD%A6%E5%8E%9F%E7%90%86/"/>
<category term="通货膨胀"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9%80%9A%E8%B4%A7%E8%86%A8%E8%83%80/"/>
</entry>
<entry>
<title>教育的种族差异源自何处?</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9/28/discussion0928/"/>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9/28/discussion0928/</id>
<published>2015-09-28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06:02.315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本文是9月28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如何用经济学研究教育中的种族差异。</p><hr><h1 id="控制变量"><a href="#控制变量" class="headerlink" title="控制变量"></a>控制变量</h1><p>一般而言,经济学家所说的控制某些变量,并不是完全地“控制住”变量。比如我们来研究父母教育水平对于孩子教育水平的影响,要控制父母的收入,并不是说把父母收入一样的一群小孩放在一组,然后分别进行比较:一方面所谓“收入一样”如何定义很成问题,可能结果是分成很多组,每组只有很少的样本;而另一方面,这样控制的结果只对每个组有效,相比之下,我们更希望找到一个对整体都有影响的解释。</p><p>再看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研究价格和数量的关系。我们知道竞争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也就是说,价格和数量同时收到双重影响:给定供给不变,价格越高数量越高;给定需求不变,价格越高数量越低。假定我们采用完全控制住变量的方法,某几天供给曲线是完全一致的(这首先就很难做到),再观察这几天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发现其运动方向相反;然而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供给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p><p>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引入回归分析,它相当于同时考察所有因素的影响,对每个因素进行回归都是控制了其它因素,是一个对整体的解释。</p><p>但是上述价格的例子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仍然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不能够把供给作为一个自变量放入回归分析中。解决这种两个因素同时影响的常用手段之一是使用工具变量:有什么东西,它和供给有关,但和需求无关,而且能作为一个因变量使用?经济学家在研究农产品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工具变量,也就是天气。某一年天气的好坏(比如降雨天数)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供给,但是却不会因此改变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因此将降雨天数也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控制降雨天数就是控制了供给。</p><hr><h1 id="回归分析"><a href="#回归分析" class="headerlink" title="回归分析"></a>回归分析</h1><p>尽管回归分析很强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回归分析都是有效的,有时候回归分析也会出现问题。</p><p>首先是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这一点在自变量很多的时候尤其明显。所谓多重共线性,是指某些自变量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线性关系,比如我们在设置人种的变量的时候,假定有黑人白人两种人,那么我们只能设置一个变量Black[i](黑人为1白人为0),如果同时设置两个变量Black[i]和White[i],两者相加永远是1,就称为完全线性关系;存在多重共线性时,尽管回归得出的参数和非共线性的情况变化不大,但是方差会被扩大,因而有些本来应该是有影响的因素会被认为是没有影响的。</p><p>另一个问题在于回归分析只说明存在相关关系,并不说明两者的因果关系。这里面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p><p>首先是内生性,就是我们打算研究A对B有多大影响,但是同时B可能也在影响A。我在Berkeley的一篇term paper讨论一个城市的犯罪率对周边城市的房价的影响,显然这样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反过来,周边城市的房价上升,有可能引来更多小偷,使得目标城市的犯罪率反而下降了,这样就有了内生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去年犯罪率对今年房价的影响,因为今年房价不会影响到去年的犯罪率,但是这并没有完全消除去年房价同时影响去年犯罪率和今年房价,也即lurking variable的问题。</p><p>排除了内生性,还要考虑偶然性的因素。比如我在课上演示了两个随机数列的显著相关的例子,显然从数列的生成方式上就说明它们的显著相关只是偶然误差;此外,在时间序列分析上,还有所谓的Spurious Regression的问题,大体意思是两个整体递增的数列很有可能正相关,即使它们完全没有关系,比如中国的GDP增长和我的岁数。为了避免这种偶然性引起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有些研究就是拿了一大堆自变量,一群一群地试过去,试到某一组正好显著了,就拿出来说事儿,这是很难避免偶然性误差的;其次就是要多做稳健性检验(Robustness Check),比如选取不同地区、时间的数据,或者对变量换一种衡量方式(比如本次案例中,对于受欢迎程度如何测量,作者就提出了不同的指标)再重做回归,如果结果相同,或结果虽然不同但是有合理的解释,才能说明这里的相关关系不是偶然性造成的。</p><p>排除这些问题之后,才可以开始谈因果性的问题。用于辅助解释因果性的计量工具有Difference-in-Difference(常用于政策冲击,选择两组人,一组收到冲击一组没有,然后进行比较)、Fixed Effect(加一系列控制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即工具变量)等等,但是归根结底,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而且故事有好的寓意,比如族群认同当中,我们说Sabotage Model就是一个故事,它的寓意是坏学生会拖好学生后腿,但是这个寓意并不正确,因为实验证明好学生也在拖好学生后腿,所以这就不是一个好的故事。</p><p>即使确认了存在因果关系,还存在有Decomposition,也即分解影响的问题。A具体如何影响B,会直接导致决策上的不同,比如我们已经知道,父母的教育水平影响孩子的教育水平,但是到底是因为父母教育水平越高,因此更重视教育,因此孩子的教育水平更高,还是因为父母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就越高,因此孩子营养丰富所以教育水平更高,抑或是因为父母教育水平越高,社会地位也越高,甚至存在一些灰色关系而使得孩子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这三者是截然不同的。除此之外,有时Decomposition也能解释无关变量的问题,如果A对B有正向的影响(而且我们经常观察到),但同时A潜在地对B有负向的影响(通常被我们忽略),结果综合起来可能就相互抵销了。</p><p>与回归分析还稍微搭点边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数据。数据本身是否合理可行?如果拿到的数据是有偏差的,比如存在人为选择数据的问题(注意,为了解释自己的理论刻意忽略一些数据或是伪造删改数据是严重的学术不端),或者是存在幸存者偏差、选择偏差,尽管回归本身没有错,但结论最终还是错的。比如案例中提到,父母打孩子屁股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没有影响,这是一个选择偏差的问题,因为父母是否打了孩子屁股,不是暗访得出的结果,而是询问父母的结果,会说出自己打了孩子屁股的家长是怎样的家长?既可能是觉得“棍棒底下出人才”,就是喜欢打孩子屁股的家长(导致教育水平更差),也可能是虽然打过但是并不以此为手段,而且敢于承认的开明家长(导致教育水平更好),两相抵消,可能因此就给出了没有影响的结论。</p><hr><h1 id="实验的可行性"><a href="#实验的可行性" class="headerlink" title="实验的可行性"></a>实验的可行性</h1><p>经济学家很难进行实验,很多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利用自然实验的结果,比如政策改变、突发的自然事件或政治事件等等,这是由于经济学家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人,对于人的研究往往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伦理的问题。</p><p>有些实验是不可操作的,比如有同学在memo中提到建一所学校,选一批黑人白人去上课,并采取不同的政策,这样的学校是不会有人去的;再比如研究超速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不可能自己跑到哪个国家去主导发生一场超速通货膨胀,只可能是先有某个国家(比如津巴布韦)经济发生问题,或是像索罗斯狙击泰铢那样有大量热钱涌入炒作,经济学家才有机会跟上去进行观察并收集数据做出论证。</p><p>更为严重的是伦理问题:假如上面所说的学校真的成立了,而你的政策被证明确实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那些收到负面影响的学生该怎么办?他们未来收入的下降由你来负责吗?李宏彬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们拿到基金会的一笔钱,去乡村小学做双盲实验,随机选一批孩子,资助他们上大学,本来计划做很多年实验,结果第二年就没有做,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问他们,为什么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没拿到钱去读书,而成绩很差家里有钱的那个孩子却拿到了资助?这就是以认为实验对象不可避免的问题。再比如Duflo领导下的J-PAL在贫穷地区搞微观革命,随机选一半人打蛔虫,最后验证打了蛔虫对未来收入是有影响的,我就一直在想剩下那一半人怎么办呢?虽然说起来他们和原来没有J-PAL,没有RCT的时候没有两样,但是很多时候个人的处境不是由绝对水平决定,而是由相对水平决定的,一开始只是收入差距,等到累积起来就可能是社会阶层差距,这并不是没有可能。</p><p>所以经济学家经常会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如果顺应了民意,我们不要随机,可不可以呢?作为国家政策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这涉及到经济学上所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用保险来解释比较清楚,逆向选择的意思是,投保的人本身就比不投保的人更有可能发生意外(事前的扭曲),而道德风险的意思是,投保之后人们会更加不小心谨慎(事后的扭曲),存在着两种问题,保险公司就不能以社会上平均的意外发生率为标准设定投保的门槛或费用。在这里也是如此,加入我们要验证资助会使得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好,那么如果资助的就是成绩好的学生,我们怎么知道是由于资助所以他们更好,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爱学习,即使没有资助一样会过得很好呢?</p><hr><h1 id="理论与验证"><a href="#理论与验证" class="headerlink" title="理论与验证"></a>理论与验证</h1><p>对于大家在memo中提到的一些原因,我稍微做一些点评:</p><p>正面榜样:<br>这个在课上已经说了,实际上已经有人以“The Obama Effect”为题进行了一些研究。</p><p>优越感与自卑心理:<br>白人的优越感和黑人的自卑心理,造成白人更加努力学习,黑人更加自暴自弃,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给出相应的优越感或自卑心理的度量,然后对人种进行回归看是否有显著的差异,如果有的话再进一步作为成绩回归分析的自变量。</p><p>基因决定:<br>基因决定人的性格/智商,进一步决定教育水平。基因决定论之前炒得很火,尤其是有这样一个观点:有些环境因素本身也是基因造成的,更进一步扩大了基因对教育水平的影响。关于基因的研究,非常经典的一个做法就是使用双胞胎或多胞胎,尤其是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不同。</p><p>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r>这是一个非常trivial的解释,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讨论的,首先是这个“近”、“朱”、“墨”到底如何衡量,指标的设计是很有意思的,不同的设计可能给出不同的结论;其次是到底这里面是如何影响的,是否有隐藏变量或反向因果(父母收入低同时导致子女教育水平低和住较差的小区),是否结合了其它因素,都需要进一步说明。</p><p>历史原因:<br>总的来说就是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推论,白人之间也应该存在分化?就是说白人如果在一代中有人富有有人贫穷,或是有人掌管大权有人苦逼打工,那么未来白人之间也划分出不同的阶层?</p><p>家庭结构:<br>黑人中有很多单亲家庭或是多子女家庭,因此影响了孩子的教育水平。这个观点在其它小班都有提到,可以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不过我想到的一点是,孩子在多子女家庭中排行第几也是影响成绩的很大因素,值得注意。</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本文是9月28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主要讨论如何用经济学研究教育中的种族差异。</p><hr><h1 id="控制变量"><a href="#控制变量" class="headerlink" title="控制变量"></a>控制变量</h1><p>一般而言,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教育"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5%99%E8%82%B2/"/>
<category term="经济学原理"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BB%8F%E6%B5%8E%E5%AD%A6%E5%8E%9F%E7%90%86/"/>
<category term="种族歧视"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A7%8D%E6%97%8F%E6%AD%A7%E8%A7%86/"/>
<category term="回归分析"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9B%9E%E5%BD%92%E5%88%86%E6%9E%90/"/>
</entry>
<entry>
<title>阿里巴巴的几个关键年</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9/21/discussion0921/"/>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9/21/discussion0921/</id>
<published>2015-09-21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46:02.178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本文是9月21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讨论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p><hr><h1 id="市场"><a href="#市场" class="headerlink" title="市场"></a>市场</h1><p>许多同学在memo中说,马云和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响应了市场需求”。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市场理解为服务市场,阿里巴巴是作为渠道或者说信息供给的一方,而中小企业是需求的一方,那么这么说也无可厚非;但是,更加准确地说法是,中小企业是商品的供给方,而外国的采购商则充当了商品的需求方,原先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而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是“创立市场”,使得交易得以实现。</p><p>前一种说法还有一点瑕疵在于,阿里巴巴做的是一个平台。平台最重要的特点是所谓的网络外部性:简单地说,在平台上的人越多,则每个平台上的人收益越大。平台与平台之间一定是竞争的,大家都想吞并对方成为唯一的平台(这样对社会也是有利的,两个平台合并成一个平台后,本来不存在的平台间合作就变成了可以存在的平台内合作),而且用户也会有这样的期望,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和人人是没法合作的。如果认为阿里巴巴是信息的供给方,会推导出怎样的结果呢?那么根据比较优势,一家美国公司应该对于美国更加熟悉,所以阿里巴巴应该向国外买服务,而不是自己去收集,这和实际是不相符的(阿里巴巴作为平台会希望美国商户也选择阿里巴巴而不是别的平台然后再交换信息)。</p><p>还有一些同学提到了政府政策支持,必须更正一点,支付宝受到政策支持并不是十大原理中说的“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正相反,eBay在这场竞争中作为外资受到限制,反而说明政府干预了市场。我猜测大家可能觉得免费就是好的,淘宝的免费是更好的市场结果,这个观点太过朴素了;经济学上所谓的改善市场的结果是指,市场失灵有时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政府政策可以纠正这种情况。比如工厂生产高污染产品的时候,做决策并没有考虑污染的成本,这部分污染造成了环境问题,但没有人去负责,因此政府对工厂进行罚款,使得工厂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上升了,他们会相应的减少产品,尽管交易量减少了,但是污染也减少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这才叫改善市场结果。</p><p>再回过来看政府管控外资的政策,在接下来的几章中将会讲到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如果中国生产轮胎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生产油箱具有比较优势,那么应该各自生产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易,这也体现了贸易使双方都更好的原理。然而,比较优势理论有一个问题在于,它把一个国家抽象为一个劳动力,认为这个劳动力可以很快地进行调整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这对于个体成立,但对于国家却未必,轮胎工人很难一下子转而生产油箱,这里面存在摩擦性失业的问题,而作为一个政府,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也要考虑政治状况;底特律汽车城的衰落可以说是比较优势理论所预料到的经济结果,但是随后底特律整个城市的发展也陷入了困顿,人烟荒芜、治安状况变差等等,则是随之引发的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连锁反应。除此之外,有一些新兴产业,国家也不知道是否属于自己的比较优势,所以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或者,有些产业涉及到国家安全,比如军火,即使美国人造枪再便宜,中国人也很难放心把这个产业交给别的国家,像稀土矿则是因为属于重要的矿产资源,尽管中国开采稀土矿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仍然要逐渐管控对外国的出售。</p><hr><h1 id="免费"><a href="#免费" class="headerlink" title="免费"></a>免费</h1><p>免费也是很多同学都提到的重点话题,我就略过为什么免费吸引了顾客这个问题,以及马云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个策略的问题,大家基本上都说得很清楚了。</p><p>我先来解释一下天猫的收费,如果免费真的更好的话,为什么会有商家愿意去一个收费的平台呢?我们来考虑这样两家店,一家店是卖正品毛绒玩具的,卖的比较贵,20块钱一只;另一家店卖同样的毛绒玩具,但是他们的做工或者填充物都要差一些,但是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因为用料差,他们卖10块钱一只。</p><p>假如现在只有淘宝,这两家店都开始卖毛绒玩具,消费者一看,一个10块一个20块,卖的东西又没什么差别,果断选10块的,这样20块的店的销量就差得多,没办法他们也只能卖10块钱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然后现在推出了一个新的平台叫作天猫,要求只有卖正品的可以注册,还要交5块钱认证你是正品的费用,那么正品店算了一笔帐,每一只虽然多交5块钱给天猫,但是我能卖20块钱,所以相当于净挣了5块钱,于是就欢天喜地地在天猫开店了;此时,由于用料差的店不能证明自己卖的是正品,大家都不来买了,他们不得不卖8块钱一只才能保证收益。</p><p>这就是所谓的信号理论,上了天猫的店花费一定成本放出了一个信号:我是正品,此时消费者就从本来不能够区分两家店而只愿意付相同的价格(称为混同均衡)到了能够区分两家店而愿意付出不同的价格(称为分离均衡)。这个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学霸和学渣在简单的课程上无法区分出能力高低,因此用人单位只愿意付一个相同的工资;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学霸会选择学渣必定挂科的困难课程,这样用人单位一看你修过这个课就知道你是学霸,给你一个较高的工资,而没修过的就是学渣,工资会比之前更低。</p><p>实际上,混同均衡很有可能同时伴随有逆向选择:用人单位付出的工资一定是取学霸和学渣的平均水准,因此学霸会考虑另谋高就,而接受这个工资的必然是学渣,用人单位就花了冤枉钱了,因此这里潜藏了社会效率的损失;但分离均衡中,学霸为了证明自己是学霸,需要多修一门困难的课程,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才得到了适应自己实际水平的工资,这也造成了社会效率的损失。</p><p>再说一下课上一带而过的关于收费会不会和税收那样降低社会总福利:将收费类比为税收没有太大问题,但关键是怎样的税收。注意到税收楔子是在对每单位物品征税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是征人头税(比如一个商户就交一万块,不管你卖多少商品),或者是对利润征税,在这两种情况下,征税都不会改变商家的供给曲线,因此也不影响价格和社会福利,只是把本来给商家的一部分钱转移到了国家手里。</p><hr><h1 id="支付宝"><a href="#支付宝" class="headerlink" title="支付宝"></a>支付宝</h1><p>关于支付宝是如何解决风险问题的,我在课后和几个同学大致描述了一下,这里我们先假定原来是由买家先付款,卖家货到付款的(不知道大家小学初中有没有订过杂志,订杂志都是先付一年的钱,然后对方一期一期寄过来的)。原来存在一个怎样的信用风险呢?由于是货到付款,卖家可能拿到钱之后决定发次品给买家,当买家发现拿到的是次品的时候,再去维权是很困难的。用博弈论的话说,这是一个拓展式博弈(图我就不画了,大概是买家现决定要不要付钱,如果付钱则卖家决定发什么货);根据反向推理,在卖家发货时,发次品比发正品合算,因此买家付钱拿到的一定是次品,这比买家不付钱要差,所以买家一开始就决定不付钱(也就是不买)。</p><p>支付宝的出现,意味着,如果卖家发了次品给买家,买家可以选择立刻退货,申请支付宝退款。由于钱很容易要回来,卖家可能还要承担运费和机会成本,因此卖家发次品的收益降低了,如果降低到比发正品的收益更低,在买家付钱时收到的一定是正品,这比买家不付钱要好,因此买家决定买东西。只要买东西,淘宝就有赚钱的可能。</p><p>支付宝同时可能充当了给阿里巴巴提供现金流的功能,这也是有同学提到的。但这一点我不太清楚所以也不敢妄下断言,从准备金的角度来说,支付宝中买家已经用于付款给卖家的那部分,应该是被冻结起来不能够动用的(否则用户一旦来取款就要拆东墙补西墙,这还是比较危险的),这样一来只有支付宝中没有用来买东西的钱可以动用,就比总金额少得多了。但如果没有冻结的话,那将会是一笔很大的现金流(或者起码是很容易变现的资产),尤其是支付宝用户如果买了东西到货之后没有立刻评价,那么这部分钱相当于给支付宝发了个几天的无息贷款,这部分息差累积起来还是很惊人的。</p><hr><h1 id="企业家精神"><a href="#企业家精神" class="headerlink" title="企业家精神"></a>企业家精神</h1><p>这里就不谈泛泛的比如企业家需要魄力、胆大心细等等之类,大家也都说过了。投资领域有一条准则叫作高风险高收益,其实对应到股票等理财产品中,这是可以根据一些假设根据CAPM理论计算出来的。然而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高风险高收益这句话,就等于是十大原理的第一条,人面临权衡取舍,但是这并没有说明人们该怎么进行权衡取舍。这里我们权衡取舍的就是风险和收益,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往往是风险厌恶的,也就是说,同样的收益,风险越小越好,结果是我们会更多地考虑,说不定就是差的那个结果发生了(有点像所谓的墨菲定律)。而我觉得,很多企业家有时候可能是风险偏好的,同样的收益,风险越大越好,结果是他们会更多地考虑,说不定就是好的那个结果发生了(注意这里的说法不严谨,只是一个通俗的解读),因此他们会更敢于去拼一把。</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本文是9月21日《经济学原理》小课的记录,本次小课讨论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p><hr><h1 id="市场"><a href="#市场" class="headerlink" title="市场"></a>市场</h1><p>许多同学在memo中说,马云和阿里巴巴之所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经济学原理"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BB%8F%E6%B5%8E%E5%AD%A6%E5%8E%9F%E7%90%86/"/>
<category term="阿里巴巴"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9%98%BF%E9%87%8C%E5%B7%B4%E5%B7%B4/"/>
<category term="支付宝"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4%AF%E4%BB%98%E5%AE%9D/"/>
<category term="免费"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85%8D%E8%B4%B9/"/>
<category term="企业家精神"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4%BC%81%E4%B8%9A%E5%AE%B6%E7%B2%BE%E7%A5%9E/"/>
</entry>
<entry>
<title>谈谈版权的经济学</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9/17/copyright/"/>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9/17/copyright/</id>
<published>2015-09-17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53:41.975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Q:写这篇文章有怎样的缘起?<br>A:昨天经原小课集体备课,与其它助教说起,现在很多人抱有“朴素的经济学观点”。所谓“朴素的经济学观点”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个名词,凡是依靠一己得失、道德规范亦或是舆论风议为基础而得出的经济学观点,大抵可以归入这个范畴。比如有人说,小贩看人出价,着实可恶:明明同一个钱包,看你穿得像学生就五块十块,倘若你衣着光鲜就一下狮子大开口涨到五十,真是有违“价格公平”。恕我孤陋寡闻,“价格公平”一词从未见于任何我所读过的经济学书籍中,倒是听说过一个经济学术语叫“价格歧视”,而小贩此举恰恰是第三类价格歧视的一个经典例子。当然,“朴素的经济学观点”未必是错的,只是经济学的结果有时是非道德、反常理、与舆论无关的,“朴素”与正确之间有时难免会差之毫厘。</p><p>Q:那么,王源宗VS央视一事,莫非也有一些“朴素的经济学观点”?<br>A:在我看来,可能有两类观点是颇为典型的“朴素的经济学观点”。<br>其一,可以称之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论。我种下了瓜,花了多少成本多少心血,我就要把这些都从卖瓜的价钱里收回来,这逻辑是不错的;既然如此,我花这么大功夫,跑到西藏,摸爬滚打了一年才拍出这个作品,那么最后使用我这个材料的人,就应该按照我的辛苦程度付账才对。<br>其二,可以称之为“苹果与思想”论。你有一个苹果,给我你就没有了;你有一个思想,你告诉我之后,我们俩就都有这个思想。那么,你们大公司的软件,Ctrl+C、Ctrl+V就能复制一份,也不费什么功夫,而且你们自己的原件还在,凭什么卖这么贵?同样的,你的视频放到网上,反正是给别人用的,我们央视用你的视频,给点钱意思意思就算了嘛。</p><p>Q: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可前者而否定后者吧?<br>A:我们先来看第二个观点,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读的话,它的意思是:物品的价格应该定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位置,而软件或是视频,一旦制作完成,再复制一份的成本几乎为0,也就是说它们的供应曲线是一条接近于0的水平直线,那么均衡价格就应该是接近于0。<br>在竞争市场上,这个观点没错,但是它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在这个价格下,市场将不复存在:实际上,由于版权方的固定成本很高而边际成本很低,边际成本一定低于平均总成本,如果定价等于边际成本,那么他一定会亏钱,版权方宁可退出市场。<br>然而,这个市场的存在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软件,我们也需要构思巧妙、拍摄精良的视频和照片。那么如何让这些在竞争市场上必定会亏钱的东西留在市场上呢?就要靠版权。为什么版权有用?因为它把竞争市场变成了垄断市场,生产者可以自由决定产品的价格,进而提高生产者的收益。这样一来,平均价格就可以超过平均总成本,生产者有钱可赚,就会继续留在市场上。<br>不过,这个定价也是有讲究的。如果生产者不能区分不同的购买者,只能定一个价格,那么应该提供边际收益曲线和供应曲线交点处的数量,这时能够达到最高收益;如果可以不同的人出不同的价格,那么理论上可以完全根据需求曲线定价,攫取所有的剩余,这就称为完全价格歧视。<br>读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观点的问题了。我们的讨论其实一直都围绕着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而供应曲线刻画的只有边际成本(产品多生产一份的成本,这里视频或软件就是复制一份的成本)而没有固定成本(产品引发的成本,这里视频或软件就是拍摄和开发的成本)。因此,即使有版权保护,即使是垄断,最后定价的时候,和付出的固定成本应该是完全无关的,如果你拍得好,大可以多收一些钱,要是你拍得不好,那么别人不愿意出高价,你也没办法。</p><p>Q:原来如此。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平时也都在用盗版软件,看盗版电影,听盗版音乐,用盗版的字体和扣掉水印的图片做海报,岂不是会让这些版权方都退出市场?<br>A:首先,有些版权方可以依靠非经济的效益来弥补低价和高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差距。我们平时看剧,都接触过字幕组,字幕组的工作不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吗?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别的方面的收益,比如有人觉得分享是很有乐趣的,有人想要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有人觉得赶在别人之前完成翻译很有成就感。所以,尽管我们没有啥金钱贡献,暂时也还不用担心字幕组集体罢工。(当然,我们也应当给这些工作人员以足够的尊重和钦佩)<br>其次,只要生产者目前从那些愿意付钱的人手里拿到足够的钱,弥补了平均总成本,那么我们的盗版应该还不至于危及他们的生存。其实,如果我们觉得软件价格过于昂贵,就意味着我们处于生产者设定价格时的均衡数量右侧,也就是说我们本来就不是他们期待的购买软件的对象;对于他们来说,关键是那些本来有意愿而且买得起软件的买家不要去用盗版软件,而这些买家恐怕就不是普通人了,主要还是各种公司或者机构,相比之下受到的监管更加严格,维权的收益成本比也更高。<br>最后,作为普通人,无论是版权方还是使用方,都难免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作为版权方,比如此次事件中的自由摄影师王源宗,面对大公司侵权,往往是维权收益远低于维权成本;作为使用方,又觉得这样的高价承受不起。但这种情况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版权方可以自己进行结盟(比如2011年百度文库侵权事件作家集体声讨百度文库),或是依靠已有的专业版权机构(比如音乐领域有环球音乐及其在中国的授权机构松巴音乐);使用方也可以考虑众筹再分享(比如两人约定各买一本书然后交换着读),或是依靠自己所在的组织机构(比如清华向学生提供正版软件以及众多数据库;再比如政府用财政收入补贴相关企业),此外有些非商业目的的使用,我们又作为学生,可以尝试与版权方进行交涉;如果实在没有合法使用的方式,在选择盗版之前,最后一招是先找找有没有公有领域的替代品,比如遵循知识共享协议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用开源项目以及共享软件替代商业软件。版权的设置毕竟是有利于全社会的,我们应当尊重版权;但是,为了使版权所保护的作品产生更大的价值,就如何尊重版权这个问题,理应发展出更加灵活有效的解决方式。</p><p>最后的最后,应景的罗嗦一句: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Q:写这篇文章有怎样的缘起?<br>A:昨天经原小课集体备课,与其它助教说起,现在很多人抱有“朴素的经济学观点”。所谓“朴素的经济学观点”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个名词,凡是依靠一己得失、道德规范亦或是舆论风议为基础而得出的经济学观点,大抵可以归入这个范畴。比如有人说,小贩看人出价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版权"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89%88%E6%9D%83/"/>
<category term="理论经济学"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90%86%E8%AE%BA%E7%BB%8F%E6%B5%8E%E5%AD%A6/"/>
</entry>
<entry>
<title>思源新马实践感想</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9/14/siyuan-2015summer/"/>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9/14/siyuan-2015summer/</id>
<published>2015-09-14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15:29.488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我在这次思源实践中留下最深的两点感受,大抵都是和经济学相关的。</p><hr><p>第一点,自然是在新加坡的实践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为何新加坡被称为经济学家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在新加坡,许多制度细节都体现了曼昆所谓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且几乎每天我们都会有新发现。</p><p>在乘坐地铁时,我就注意到,首先使用地铁卡(EZLink)的票价比同样路线的纸质车票要便宜得多,这激励人们多使用地铁卡而少使用纸质车票;其次,如果你已经购买了纸质车票,每张纸质车票会多收取0.1元,在你第三次使用该纸质车票时返还这0.1元,在第六次使用时更会多返还0.1元,而如果你已经购买了地铁卡,在地铁卡中的余额低于3元时就会要求你去充值才能使用,显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充值以免浪费了卡里剩下的钱,这样变相地激励了人们重复利用车票和地铁卡,减少污染。</p><p>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更是如此:组屋的申请条件是年满21岁、组成核心家庭的新加坡公民,而单身者必须到35岁才能申请,因此有人戏称新加坡女生想要暗示结婚,只需给男生多看一些组屋的广告单即可。不仅如此,在组屋发展的沿革中,新加坡更是将大量社会政策融入了组屋的制度设计中,比如生育三个孩子的家庭购买组屋可以优惠,子女购买父母附近的住房或是父母购买子女附近的住房也可以享受优惠,家庭有两次购买组屋的机会,但如果第二次是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不仅不需要交纳转手费,还可以获得政府的额外补贴。</p><p>以上这两例虽只是管中窥豹,然而我们业已可见一斑,新加坡看似违背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的规律,然而政府却依靠强有力的控制和有效的激励创造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康的社会,这也再次印证了十大原理中的另一条“政府有时可以改进市场结果”:一方面,当社会函数除了注重效率也注重公平时,政府的干预能改善社会的公平,因此提升了社会效用;另一方面,有些市场行为具有外部性,比如我们重复利用卡片,本身是对环境的保护,具有正外部性,政府的激励措施对于重复利用有奖励(变相补贴),对不重复利用则相应地罚款(变相征税),也提高了总效率。</p><hr><p>第二点,则是从民族融合引发的一些思考。</p><p>在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价格歧视,它和我们日常所说的歧视含义大相径庭,但是却并非没有关系,因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问题:黑人比白人的工资低是不是一种歧视?头脑简单的政治活动家们可能立刻跳起来表示这是种族歧视,然而经济学家却提出,黑人和白人的肤色可以有效地把这两类人区分开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可以划分出白人劳动力市场和黑人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甚至可能包括现在),白人的生产率都是要比黑人更高的,那么在雇佣劳动力时,通过肤色给白人付更高的工资是一种有效率的做法,这是第三类价格歧视的一个典型例子。</p><p>如果把同样的做法从价格中跳出来,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称之为分离均衡(与之相对的是混同均衡),分离均衡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显然这是比混同对待效率更高的一种做法。</p><p>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是多民族国家,官方总是在推动民族融合。然而,无论民族融合做得多好,就像新加坡这样,各族人民齐聚一堂其乐融融都说英文,各民族的客观差异仍然是存在的。比如,我们在新加坡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组织的集会上,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名选区候选人在进行演讲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先是用普通话说了一些内容,然而又用英文重复了一些内容,然而我注意到,他所说的话前后有所差异,普通话专门提到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说到了自己小时候生活的艰辛,而使用英文时却用年轻人的教育问题替代了养老问题,而且也未提到过去生活困难云云。后来我们讨论的结论是:使用普通话的主要是老年人(新加坡成为乐龄人士),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养老问题,而且也曾经历过新加坡建国时的艰难;而使用英文的则更多是新一代的新加坡人,教育是他们更关心的话题。除此之外,有些候选人使用闽南话或是马来语进行宣讲,同样都是有着其目标群体的。</p><p>我们也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由于新加坡生育率较低,除了积极引进移民外,政府还希望鼓励公民多生几个孩子;而李光耀作为华人,自然更希望华人能够多生,因此他采取的做法是,对于高学历的公民,多生育孩子可以获得奖励,而华人的学历很高,因此这个政策相当于鼓励华人生育。</p><p>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认同直接的种族歧视,却认同或至少默许依靠语言或者学历来区分对待不同民族呢?</p><p>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在我们和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执行主编陈利良先生交谈时所联想到的:陈先生提到,他不提倡在报社里搞小团体,因此他也不会特地照顾某些朋友推荐的人,省得别人觉得受了他的恩惠。我当时就想到,实际上,这种较为隐蔽的小团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个人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我曾经在志愿中心任职,工作中结识了一位学弟,后来团委书记希望我推荐担任志愿副书记的人选,我自然就推荐了他;这种小团体内部的相互“照顾”本身,我们乍看之下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然而,如果当我们推荐的人是我们的亲戚,就难免会被扣上“任人唯亲”的帽子。这个例子同样是一个歧视,不过是在我熟悉的人和我不熟悉的人之间有了区别对待,但为什么我们能够接受推荐一个熟悉的学弟学妹,而不能接受推荐一个熟悉的亲戚呢?</p><p>这个问题是我在最后一天的交流会上提出的,从那时到现在又过去了三天,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最主要的有两点:首先,这种区别对待是否是有着更有意义的目的,比如我们比较一下高学历生育奖励和直接对华人生育进行奖励,前者追求的是更有意义的目标,就是提高新加坡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提高华人数目只是一个附赠品;其次,这种区别对待是否能够为被区别对待者所发觉,直接的种族歧视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也会招致非常激烈的反对,然而如果依靠语言,听不懂马来语的人未必知道候选人对马来人做怎样的许诺;同样的,亲戚关系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而和某人共事过这种关系却比较难以获知。</p><p>再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就会发现,在新加坡的种族融合的大环境下有很多这种经验的运用,比如组屋中的民族比例政策,实际上就是一个扣上了“民族融合”大帽子的区别对待,如果一个社区中已经住了足够多的华人,即使有很多华人在等着住,政府也会把剩下的房子分给马来人和印度人。</p><hr><p>最后,我想再来表达一下对如下观点的看法:“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p><p>有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大致等同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是不赞同的。我的理解是,人民对于政治总是冷感的,政府能发展好经济,维持就业率,那么人民就会支持政府,这一点在中国是如此,在新加坡是如此,在早期的苏联也是如此;而一旦政府无法维持经济增长,也就无法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民众的政治热情就会瞬间高涨。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就意味着所有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的政治问题,都不是经济问题,比如不同政治派别的相互倾轧,就是纯粹的政治问题。</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我在这次思源实践中留下最深的两点感受,大抵都是和经济学相关的。</p><hr><p>第一点,自然是在新加坡的实践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为何新加坡被称为经济学家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在新加坡,许多制度细节都体现了曼昆所谓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且几乎每天我们都会有新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新加坡"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6%B0%E5%8A%A0%E5%9D%A1/"/>
<category term="理论经济学"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90%86%E8%AE%BA%E7%BB%8F%E6%B5%8E%E5%AD%A6/"/>
<category term="机制设计"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C%BA%E5%88%B6%E8%AE%BE%E8%AE%A1/"/>
<category term="激励"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BF%80%E5%8A%B1/"/>
</entry>
<entry>
<title>与基督徒论辩</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8/25/christianity/"/>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8/25/christianity/</id>
<published>2015-08-25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16:07.185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在伯克利交换期间,与基督徒论辩多次,将其中部分内容节录如下。</p><hr><h2 id="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a href="#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 class="headerlink" title="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a>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h2><p>就我所认识的、与我曾经交流过的基督徒而言,他们大抵承认,上帝的存在是基督教义中最核心的概念。而耶稣基督的复活(Resurrection),则是这一概念最关键的表现,因为其存在两重意义:其一,耶稣能够复活,说明上帝作为一个拥有超越人类能力的人是存在的;其二,耶稣的死是代替人类去死的,他背负着人类的原罪,而他的复活则意味着人类的原罪被上帝所宽恕。</p><p>反之,耶稣的复活如果是假的,那么一方面上帝的存在将失去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耶稣没有能洗刷人类的原罪,因此人类在审判日终究无法得到救赎,对基督教的信仰也将毫无意义。在《圣经》中,耶稣的门徒也曾说,如果上帝真的不存在,那么将会是信仰者的灾难。</p><p>所以争议的关键转到耶稣复活这一事件的真假上来。显然,我们不可能回到当时当地,重新复现一遍当时的历史真相,因此基督徒提出了以下理论,来论证耶稣复活的真实性:</p><ul><li>首先,关于耶稣复活存在许多证据,之所以这些证据是真实的,是因为它们同时被记录在拥护基督和反对基督双方的史籍上,且记录的时间和耶稣复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去不远;</li><li>这些证据中,有四条如下所述:</li></ul><ol><li>耶稣在十字架上死去,流出的血液为死后的暗红色;</li><li>耶稣死后入殓,其墓有卫兵把守;</li><li>在有人把守的情况下,耶稣的墓空了;</li><li>耶稣重新出现在门徒和敌人面前;</li></ol><ul><li>然后我们来考察各种可能的解释,比如有人认为,耶稣确实死了,人们看见的是幻象,这没有违背1和2,然而不能解释3,解释4时也很牵强;如此这般对于所有的解释都考察一遍,只有上帝使耶稣复活恰好符合所有证据。</li></ul><p>(顺带一提,《来自地球的男人》 (The Man From Earth) 中的解释,即主角就是耶稣,其身体机能永不老化,而且曾经和佛祖学习过一些屏息之术,因此在十字架上假死并复活,不能解释1和3。)</p><p>我的反驳有两个方面:</p><ol><li>这里所用的方法,在概率学上其实就是Maximon Likelyhood Estimation,然而MLE毕竟只是估计而不是准确值,举个例子,抛掷一枚标准硬币2次,出现2次正面,MLE将会估计硬币出现证明的概率是1,然而这个估计并不改变这枚硬币是标准硬币——也即正面反面出现概率各1/2——的事实。换句话说,上帝使耶稣复活这一解释确实更好的解释了这些证据(也即这些证据出现的概率更高),但是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依然并非如此,不会因为“更能解释”就改变事实。</li><li>上面这个反驳比较和稀泥,而且美国的刑事体系其实遵从的就是这样的逻辑体系(用“被告确实犯罪”所能解释的证据越多,“被告确实犯罪”的可能性——或起码陪审团所认为的可能性——就越高)。另一种反驳的立论是,隐含的前提是否成立?除了上面这个反驳中逻辑体系成立的前提外,至少还有两个前提值得商榷:<br>其一,记录在正反双方史籍上且记录时间相近,是否就意味是真实证据?是否有可能是选择性偏差,即基督教后来逐渐兴起,因此销毁或是篡改了并没有记录这一事件的文献?毕竟古人的记录手段是有限的。(我们暂且不纠结“记录时间相近”这件事的真实性,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清楚探测古籍年代能够精确到什么单位。)<br>其二,基督徒的理论其实是将“超自然力量存在”隐含地作为前提的,以此证明“上帝使耶稣复活”,然后推导出“上帝存在”,这构成了一个循环论证。无神论者根本就不承认“超自然力量”存在,在这一基础上,“上帝使耶稣复活”这一解释首先就会被排除。试想,倘若我们认同“超自然力量存在”这一前提,那么犯罪案件还怎么侦查?说不定是超自然力量作案,比如密室杀人是高维嵌入,跳楼自杀是心灵感应,等等。所以刑警侦查时,首先就会认定,不管现场再怎么神奇,都一定是人作案,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侦查;如果刑警是一个无比虔诚的基督徒,认为这个人之所以死是上帝派天使带他去天堂,或是撒旦派魔鬼害死了他,那还侦查个毛线啊。</li></ol><p>(关于上帝存在,还有一个小插曲,也就是为什么上帝不引发神迹向世人证明他存在,毕竟这是最容易使人类相信上帝存在的做法;然而截至目前,唯一创造过“神迹”的大概就是魔术师了,比如穿越长城、偷走自由女神像的大卫·科波菲尔。)</p><hr><h2 id="关于上帝创造人类"><a href="#关于上帝创造人类" class="headerlink" title="关于上帝创造人类"></a>关于上帝创造人类</h2><p>我周围的基督徒都逐渐承认,《创世纪》中的内容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作为比喻或暗示的存在。然而,他们没有放弃上帝造人的说法,这个说法我接触到有两个层次的表述:</p><ol><li>上帝创造了宇宙,认为宇宙不可能无中生有,在宇宙诞生之前上帝即存在。</li><li>上帝创造了生命,认为地球能够适合于生命存在,尤其是人类存在,是上帝所设计的。</li></ol><p>对于前者的反驳如下:首先,宇宙并不是无中生有,是由奇点大爆炸而形成的,奇点本身有质量和能量;其次,“时间”是在大爆炸之后才出现的,“宇宙诞生之前”是一个伪命题。这两点是物理学理论中最符合一切证据的理论结果,因此仿照基督徒对于耶稣复活的理论,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比起宇宙由上帝智能设计出来,是更加合理的理论。</p><p>但是,有些基督徒会提出,这个宇宙的一切参数都是合理的,只要稍作改变人类就不可能生存,地球的环境也是如此适宜人类生存,这绝不可能是偶然的,应当是上帝设计的结果。这显然是无稽之谈,我举了个例子:用计算机生成两个完全随机的数列,在生成足够多次后,极有可能存在两个数列显著正相关,这时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两个数列显著正相关,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故意安排了这两个数列。把这个道理放在人类身上,就是所谓的人择定理:为什么这个世界适合人类生存?因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世界(物理常数不适合的宇宙,或是生态系统不发达的地球)中人类不曾存在或已经灭亡,只有人类生存的地方能够有人问这样的问题。</p><p>我试图用更通俗的例子表达这一理念,例如:对于某个特定的人类,并不一定能够留下后代,而后代再留下后代概率更低,尤其是考虑到饥荒、战乱等等,一个家族能流传十代也许都是件幸事。然而,每个现在活着的人,比如我,我的父亲成功留下了后代,我的父亲的父亲也成功留下了后代,我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每一代人竟然都留下了后代,倘若我们计算一下这个概率,一定是惊人的低,只要稍有偏差我就不可能被生下来。但是,我已经确定被生下来了,因此这一路上每一个本来很低的概率,现在的条件概率都必然是(也必须是)100%。<br>还有一次,我问一名基督徒朋友,他在晚饭中吃了几片橙子;他说吃了五片,于是我又问他,为什么你吃了五片?你是特别挑选了5这个数字的吗?实际上你只是拿了几片,你并没有在意它是三片、四片还是五片,你在挑完之后,甚至吃完之后,甚至我问了这个问题之后,才发现是五片。当然,特地挑选吃几片橙子还是有可能的,那我再问,你的芝麻面包上有多少颗芝麻?比如78颗,那为什么是78颗?这些问题的涵义是,有些事情没有为什么,它是随机结果的一个实现,它表现出这种实现只是因为存在表现出这种实现的可能性,而不一定是因为有人故意要表现出这种实现,毕竟你就算可以选晚饭吃几片橙子,你也不能选择你的芝麻面包上有多少颗芝麻。</p><hr><h2 id="关于Pascal’s-Wager"><a href="#关于Pascal’s-Wager" class="headerlink" title="关于Pascal’s Wager"></a>关于Pascal’s Wager</h2><p>Pascal’s Wager大致的含义是:世界可能有两种状态,要么有上帝,要么没有上帝;而每个人有两种选择,要么信仰基督教,要么不信仰基督教。如果有上帝,那么信仰基督教比不信仰基督教要好;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信仰基督教也不会比不信仰基督教更差。</p><p>然而我们很容易注意到,Pascal’s Wager适用于所有宗教、信仰,比如伊斯兰教只需要把上帝换成真主安拉,佛教则换成佛祖,仍然讲得通。所以问题就出在,如果没有上帝,是不是信仰基督教就没有风险呢?如果实际上控制世界的是撒旦,在审判日所有信仰基督教的人都要被处死呢?你可以说上帝可能存在,我也可以说撒旦也可能存在,这样一来信仰基督教就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了,Pascal’s Wager也不攻自破了。(当然,Pascal’s Wager作为概率论和决策论的一个例子还是有一定意义的。)</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在伯克利交换期间,与基督徒论辩多次,将其中部分内容节录如下。</p><hr><h2 id="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a href="#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 class="headerlink" title="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与耶稣的复活"></a>关于上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上帝"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4%B8%8A%E5%B8%9D/"/>
<category term="基督教"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9F%BA%E7%9D%A3%E6%95%99/"/>
<category term="人择定律"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4%BA%BA%E6%8B%A9%E5%AE%9A%E5%BE%8B/"/>
</entry>
<entry>
<title>数据深扒:纪录片《穹顶之下》(无图版)</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8/21/underthedome-np/"/>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8/21/underthedome-np/</id>
<published>2015-08-21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46:33.927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center><span style="font-style:bold;font-size:28px">本文为无图版,<a href="/2015/08/21/underthedome">有图版</a>请在Wi-Fi环境下查看</span></center><hr><p>本文片源:<a href="http://t.cn/Rwjlj0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Youtube</a><br>参考片源:国内片源全部已跪,请科学上网。<br>初稿完成:2015-03-12 @ 有道云笔记<br>最近修改:2015-08-21 @ 盗泉<br>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作者信息。</p><hr><p>视频时间:00:03:19</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山西全境<br>88.4%的河流断面遭到污染<br>62%的断面失去功能</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a href="http://t.cn/Rw3tiDw"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山西从污染困境突围</a><blockquote><p>全省26条主要河流中,有<strong>88.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62%的断面失去了使用功能</strong>,主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有17.2%不达标。</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04:2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北京市2014年)污染天数175天</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北京市环保局:<a href="http://t.cn/RwYnOTH"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年北京市污染减排力度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a><blockquote><p>2014年PM2.5一级优天数达到93天,较2013年的71天大幅度增加22天,增幅31%;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从2013年的58天下降为45天,减少13天,降幅22%。</p></blockquote></li><li>国家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a href="http://t.cn/SU4qB9"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br>根据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北京市2014年的天气质量分别是:优28天 良139天 <strong>轻度污染85天 中度污染65天 重度污染30天 严重污染15天</strong> (缺3天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04:51</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天津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br>沈阳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52天<br>兰州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12天<br>石家庄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环境保护部</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国家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a href="http://t.cn/SU4qB9"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br>数据基本吻合</li></ul><hr><p>视频时间:00:07:0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5),这个是美国的(37.5),这个是欧洲(50),这个是中国(75);那么我们在当天呼吸进去的是多少呢?几乎是中国标准值的五倍。”</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3YVj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a></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其它标准</li></ul><table><thead><tr><th align="center">组织或国家</th><th align="center">标准</th><th align="center">数值</th></tr></thead><tbody><tr><td align="center">世界卫生组织</td><td align="center"><a href="http://t.cn/hxqw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空气质量准则》</a></td><td align="center">25</td></tr><tr><td align="center">欧盟</td><td align="center"><a href="http://t.cn/S7SVp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Air Quality Standard</a></td><td align="center"><strong>25(年均)</strong></td></tr><tr><td align="center">美国</td><td align="center"><a href="http://t.cn/Rw3YD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a></td><td align="center"><strong>35</strong></td></tr></tbody></table><ul><li>欧盟的<strong>50是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strong>,PM2.5并未规定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li><li>美国的<strong>37.5</strong>可能是误用了<strong>世界卫生组织的过渡时期目标-3</strong></li><li>305.91/75 ≈ 4.0788,因此检测数据是中国标准值的<strong>4倍左右</strong>,并未达到5倍</li></ul><hr><p>视频时间:00:07:34</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苯并[a]芘benzo[a]pyrene 176<br>超标14倍</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多少倍呢?14倍。”</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苯并[a]芘的<strong>相对分子量为252</strong>,因此176不是指相对分子质量</li><li>根据<a href="http://t.cn/Rw3YVj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a>,苯并[a]芘24小时<strong>平均浓度限值为0.0025 μg/m<sup>3</sup></strong>;因此176也不是检测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08:20</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如果它打开的话,两克黑碳能有多大?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br>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Characteris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black carbon analysis using elemental composition, colour, BET surface area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a href="http://t.cn/Rw3TmS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ammes et al., 2008)</a><br>标准篮球场面积为420m<sup>2</sup>,而上表中列出的富黑碳材料比表面积最高值<strong>仅为73.9m<sup>2</sup>/g</strong>。</li><li>“Surface Area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 Black”<a href="http://t.cn/Rw3Tx7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Smith et al., 1941)</a><br>另外一种称为炭黑(Carbon Black)的物质,其比表面积<strong>最高可以达到990m<sup>2</sup>/g</strong>,尚不清楚该物质是否等同于黑碳。</li></ul><hr><p>视频时间:00:08:33</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这样的黑碳有多少呢?这是2009年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做的一个测算,那个紫得发白发亮的地方是中国,(黑碳)它像幽灵一样在我们的上空飘荡。”</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QGtL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Jun</a>原答4(回答已删除)<br>提供来源 <a href="http://t.cn/RwQoCG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Density</a></li><li>微博:<a href="http://t.cn/RwRzi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SA中文</a> 第一处<blockquote><p>《穹顶之下》的这幅图取自2009年8月1日到11月19日的全球黑炭或烟尘的运动轨迹。</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12:3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个是中科院给我们提供的测算,这个复杂的图表显示的是当PM2.5的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8OlAJ"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宋宁世</a></li></ul><ol><li>论文来源 “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a href="http://t.cn/Rw8Ea1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i et al., 2013)</a></li><li>红色数据点没有进行实质的拟合。</li><li>论文中的原图表中标注了PM2.5的数值,但2006~2009年北京市年均PM2.5的数值是减少的,与纪录片的结论相悖。</li><li>环境卫生学中评定污染物健康危害更常用的是Dose response curve,根据论文中提供的图表,PM2.5值超过一定数值后,相对健康风险的数值反而下降了。</li><li>根据论文提供的结论:在不同国家所进行的环境卫生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现象,在北京,PM2.5对人的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比发达国家的结果要小。</li><li>综上所述,纪录片制作团队或者并没有去查证过自己数据的来源及可靠性,或者没有具备验证数据可靠性的知识水平,又或者刻意对自己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刻意隐藏不利于自己的数据</li></ol><hr><p>视频时间:00:12:5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看到中国的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测算结果是,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陈竺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文章<br>“China tackles the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a href="http://t.cn/Rw3Hi6E"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hen et al., 2013)</a><blockquote><p>“Studies by the World Bank, WHO,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on th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health concluded that between <strong>350 000 and 500 000 people die prematurely each year as a result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in China</strong>.”</p></blockquote></li><li>21世纪经济报道:<a href="http://t.cn/8Fv0WT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陈竺: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早死35万-50万人</a><br>总结:陈竺的文章发表于The Lancet 《柳叶刀》,其结果远低于《柳叶刀》于2012年12月14日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的评估,后者提出2010年中国因室外PM2.5污染导致120万人早死以及250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前者认为《报告》是目前国际上对中国室外空气污染健康影响最严重的估计,但可能高估了中国室外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而《报告》的作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前者所引用的报告主要考虑了PM10及部分PM2.5数据,存在不确定性。</li></ul><hr><p>视频时间:00:13:3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2013年1月重雾霾期间,27个城市出现急诊的人数爆发增加10%~150%不等,以儿童和老人为主。</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经济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a href="http://t.cn/Rw3HNn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穆泉,张世秋,2013)</a><blockquote><p>“根据对2013年1月份期间发生过严重雾霾事件的20个省市雾霾造成医院门/急诊相关的公开报道数据的统计,全国14个省市所属的27个城市有出现因雾霾导致医院门/急诊人数激增的报道,门/急症看病人数增加比例<strong>从10%到150%不等,并且就诊人群主要为儿童和老人</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14:21</p><p>论文引用:</p><blockquote><p>《Effects of Airborne Metals on Lung Function in Inner Mongolian Schoolchildren》<br>《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br>《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br>《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英文:“It has been shown in several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now that children in cleaner places grow faster than children grown up in a more polluted area. Poor lung function early in life is predictive of lung problems later on in life.”<br>中文字幕:“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在更干净的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年幼时发育不全的肺功能,很可能导致成长后的肺部疾病。”</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这4篇论文的相关信息分列如下:</li></ul><ol><li>“Effects of Airborne Metals on Lung Function in Inner Mongolian Schoolchildren”<a href="http://t.cn/Rwd9LEh"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Madaniyazi et al., 2013)</a><br>(见第四篇论文分析)</li><li>《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a href="http://t.cn/Rw8Y9l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谢奇,沈一岚,2011)</a><br>本文与雾霾<strong>完全无关</strong>。其结论为:“SO2污染的运动环境下服用沙棘油能改善SO2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提高心肌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li><li>《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a href="http://t.cn/Rw8ThL3"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金大善等,2011)</a><br>本文结论是:“在潜在影响因素中,<strong>室内是否饲养宠物及家庭年平均收入</strong>对女生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身高、体重、年龄后,中国学生FVC和FEV1与韩国学生相比,男生高0.015L和0.026L,女生高0.128L和0.136L。”</li><li>《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a href="http://t.cn/Rw8T5Iu"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丽娜·马达尼亚孜等,2011)</a><br>本文同第一篇论文采用的数据部分重合,实验设计和计量方法完全一致,结论相近。其结论为:“学龄儿童日均PEFR值的下降与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的升高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strong>大气颗粒物中的金属元素可能与学龄儿童PEFR之间存在负相关性</strong>,并且滞后效应更为明显。本次研究还发现细颗粒物中的金属元素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更明显。”其中PEFR(最大呼气流速)是肺功能的一项指标。</li></ol><ul><li>这四篇论文中,第二篇论文完全是因为<strong>恰好与第三篇论文的结尾段共用一页而被误引用</strong></li><li>另外三篇均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潘小川教授所带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其中第三篇<strong>与空气污染基本无关</strong>,第一篇、第四篇<strong>基本为相同内容</strong>,虽然论文结论和字幕内容相关,但并不完全相符</li><li>此外,在第一篇选择英文论文有<strong>故意误导观众这些研究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嫌疑</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17:00</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随着颗粒物和空气污染暴露的不断提高,将增加人类患肺癌的风险,颗粒物被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世卫组织告诉我,颗粒物是被列为人类的一级致癌物。”</p></blockquote><p>数据来源: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161</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zRVOC5w"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161</a> 中<strong>完全没有与纪录片所引文字一致或相近的论述</strong>。</li><li>纪录片所引用的可能来自将颗粒物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的新闻报道<a href="http://t.cn/zRV0n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IARC: Outdoor air pollution a leading environmental cause of cancer deaths</a><blockquote><p>“Particulate matter, a major component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was evaluated separately and was also <strong>classified as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1)</strong>. ”<br>“The IARC evaluation showed <strong>an increasing risk of lung cancer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 pollution</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17:17</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就向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提出了一个申请,能不能你们把这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发给我,这是我收到的:2012年,北京的上空;2011年,12月的北京;2010年,华北上空;2009年,华北上空;再看看十年前,2005年的华北。”</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微博:<a href="http://t.cn/RwRzi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SA中文</a> 第二处</li></ul><ol><li>提供了一篇参考文章:NASA中文微信公众号:<a href="http://t.cn/RwRmg3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这些年,我们遇到的雾霾》</a></li><li>提供了2001年至2006年全球PM2.5的平均值地图,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来说,是第一张PM2.5卫星估计值图,这也可以解释雾霾不是最近出现的。</li></ol><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Qg0B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唐文韬</a> 第2点</li></ul><ol><li>目前,就答主所知,关于雾霾历史记录的研究最可靠的是能见度加上相对湿度的记录;其次Shortwave irradiance也可以作为气溶胶研究的侧面证据,但是不能用于直接研究雾霾。</li><li>视频中使用的这种图更是不能用于确认雾霾的:雾和霾都是根据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定义的,这里看不出任何相关信息,也分不出是云还是雾霾。<br>(但上述微信号文章中提到“亮白色的是云雾,暗灰色的是遭到污染的大气”,结论相悖)</li></ol><hr><p>视频时间:00:17:5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是2004年,十一年前,那时候我们还没有PM2.5的检测,但是我们有PM10。她说根据当时的估算,那个时候,在污染期的话,PM2.5可以达到三百到四百,属于今天的严重污染。”</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手数据,但根据《北京市大气PM10环境背景值的计算方法探讨》<a href="http://t.cn/Rw3exW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李金香等,2007)</a>,可知当时北京市北部和南部共有5个清洁站点确实已经可以监测PM10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20:1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从科研机构的PM2.5站点数据来看,2006年年均PM2.5浓度要高于今天。”</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根据中科院论文”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a href="http://t.cn/Rw8Ea1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i et al., 2013)</a><br>2006年年均PM2.5浓度为84μg/m<sup>3</sup></li><li>人民网:<a href="http://t.cn/RZtZzM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北京2014年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0%</a><br>2014年年均PM2.5浓度为85.9μg/m<sup>3</sup></li></ul><hr><p>视频时间:00:20:2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此后,主要大气污染物开始整体下降,但是,对能见度能够产生影响的细颗粒物增加了,极端重度污染天数增加了,人们对于污染感受强烈。”</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上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a href="http://t.cn/Rw1vDS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控制体系研究》研究报告</a><blockquote><p>“为进一步了解北京PM2.5化学物种的长期变化,采用相同方法重构了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清华观测点PM2.5可鉴别物种的季均浓度(图 1-13),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PM2.5中二次成分比例持续增长。”</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下表:未找到统计数据,或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a href="http://t.cn/SU4qB9"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进行统计而得。</li></ul><hr><p>视频时间:00:20:4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过去30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虽然吸烟和老龄化仍然是这个数字的主要因素,但细颗粒物明确的致癌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华商报:<a href="http://t.cn/8kPZDN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或成肺癌第一大国 过去30年发病率上升465%</a><br>虽然数据无误,但本文<strong>完全没有提到细颗粒物的致癌风险</strong>,只笼统地在建议中说“对于没有吸烟史的非高危人群,要想科学预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拒绝被动吸烟、重视并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家庭装修后保持通风换气之外,也应每年进行定期体检筛查”。</li></ul><hr><p>视频时间:00:22:5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中科院告诉我它的来源是什么: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相关数据来源;</li><li>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的<a href="http://t.cn/Rw14Pf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相关结果</a></li><li>《科学世界》对王跃思研究员访谈稿中另一<a href="http://t.cn/Rw1Guv0"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相关结果</a></li></ul><hr><p>视频时间:00:23:0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就是结论,中国的PM2.5百分之六十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大环境科学系</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相关数据;根据上一条的数据,若认为燃煤和燃油大致即为燃煤和机动车,则比例大约为<strong>46%~68%不等</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23:5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种燃烧的强度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来看看,在2014年,这个数值可以代表全球化石能源燃烧的燃烧强度,你可以看看中国有多亮,那个烧得发红发亮发白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家。从图表来看的话,它比欧洲高出三到四倍。”</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8Lp8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uke liking</a><br>提供原始视频连接:<a href="http://t.cn/RwRmJa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itrogen Dioxide from Aura/OMI, 2013-2014</a>,答主已搬运至<a href="http://t.cn/RwRmXq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优酷</a></li><li>微博:<a href="http://t.cn/RwRzi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SA中文</a> 第三处<blockquote><p>这段视频取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AURA/OMI卫星上对流层二氧化氮的数据。</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25:07</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你们知道中国烧了多少煤吗?201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三十六亿吨了,但你知道全世界其它国家烧了多少煤吗?我们比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烧的煤还要多。上一个达到这样消费量的是1860年的英国,但在之后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环球时报:<a href="http://t.cn/8FdNPc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雾霾逼中国加速摆脱“煤依赖”</a><blockquote><p>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strong>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9.33%</strong>,而中国煤炭消费增量也占世界增量的30.43%。</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27:1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清洁空气联盟的测算显示,伦敦当时空气污染的程度可能远超中国当下,虽然当时并没有PM2.5的检测,但是大烟雾事件发生时,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190倍,比中国PM2.5超标的倍数高出一个量级。”</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在清洁空气联盟(CCAC)网站上未找到相关数据</li><li>实际来源可能是由伦敦市出版的伦敦大烟雾事件纪念册:<a href="http://t.cn/zYt0WA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50 years on The struggle for air quality in London since the great smog of December 1952”</a><blockquote><p>“Sulphur dioxide (SO2)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with concentrations rising from 0.41 mg/m<sup>3</sup> on 4 December to 2.15 mg/m3 on the 5th and to <strong>3.83 mg/m<sup>3</sup></strong> on both the 7 and 8 December.”</p></blockquote></li><li>世界卫生组织<a href="http://t.cn/hxqw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空气质量准则》</a>规定SO2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20 μg/m<sup>3</sup>,3.83mg=3830μg,即<strong>190倍左右</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27:4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在1960年代,在这个大烟雾事件发生完之后,其他的国家纷纷开始减少和控制自己的煤炭用量,但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这个已经封闭了多年和落后了多年的国家,迫切地需要一种巨大的能量来让自己起飞,它的选择是煤炭,这是它增长的曲线。”<br>数据来源: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在NRDC官网以关键词”coal”搜索未找到任何相关数据</li><li>未找到“煤炭占全社会排量百分比”曲线</li><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9-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br>煤炭<strong>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strong>的比重自1978年至今始终处于70%上下,最低为66.0(2013年),最高为76.2(1990年),<strong>占全社会排量</strong>比重不应当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li></ul><hr><p>视频时间:00:28:1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那中国这么多煤用在了哪儿呢?2013年的这三十六亿吨,我们可以看一下,它其中三亿八千万吨烧在了京津冀,而这三亿八千万吨当中,有三个亿烧在河北。”</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未找到2013年相关数据,2012年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z8yHJ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数据</a><br>2012年煤炭消费量为:北京2270万吨,天津5298万吨,河北31359万吨,合计38927万吨,基本无误。</li></ul><hr><p>视频时间:00:32:4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北京强霾天气外来污染源输送占1/5</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气象局:<a href="http://t.cn/Rwrkg4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北京强霾天气外来污染源输送占1/5</a></li></ul><hr><p>视频时间:00:33:23</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你们江苏,每三十公里就有一个电厂。”</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冰冷雨天:<a href="http://t.cn/RwdxVk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柴静老师,请注意一点细节</a><blockquote><p>实际上这个“三十公里”的说法出于去年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的一段发言。<br>刘振亚的发言原文是这样的:“特别是近年来东中部地区雾霾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电装机分别是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strong>沿长江平均30公里一个电厂</strong>,从南京到镇江平均10公里一个电厂,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br>刘振亚的这段话就不太有说服力,比如从武汉到南京600公里长江,有20个发电厂吗?而柴静老师再一次加以改造,成了“江苏省内”这就不应该了。而且从“长江沿岸”到“江苏省内”就是从直线概念升级到了平面概念,这时只能说“每平方公里多少”,而不能还说“隔多少公里一个”了。</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3:43</p><p>旁白引用:<br>“而被夹在中间的上海,它自己烧的煤也不少,它是单位燃煤量最高的国际性大都市,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要烧掉十公斤煤炭。”</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关于“单位燃煤量最高的国际性大都市”的相关数据</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上海的单位城区面积燃煤量参见: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z8yHJ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数据</a><blockquote><p>城区面积:6341平方公里<br>2012年煤炭消费量:5703万吨<br>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8.99公斤/平方米</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4:2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那这样的褐煤我们用了多少呢?这是这些年来我们生产它的曲线。”</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li><li><a href="http://t.cn/Rw1umE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KNOEMA世界数据图册</a></li></ul><hr><p>视频时间:00:35:3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给它洗干净,那么在中国我们洗了多少呢?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上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费的叫灰分的东西。我们就这么把它拉着,用汽车拉用火车拉,满世界地跑,再放到煤炉子把它烧出来,毫无作用。”</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中华商务网:<a href="http://t.cn/Rw13v4v"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我国煤炭入洗发展空间巨大</a><blockquote><p>美国原煤入洗率在60%左右,南非和俄罗斯在60%以上,澳大利亚和<strong>英国入洗率在75%以上</strong>,加拿大和德国为95%,而<strong>我国(2002年)只有34%</strong>。</p></blockquote></li><li>中国能源报:<a href="http://t.cn/Rw13vD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将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a><blockquote><p>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strong>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59.8%</strong>。</p></blockquote></li><li>百度知道:<a href="http://t.cn/Rw13PT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a><blockquote><p><strong>我国当前的煤炭入洗率较低,大约在20%左右</strong>,而美国为42%,<strong>英国为94.9%</strong>,法国为88.7%,日本为98.2%。</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6:03</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即使在中国城市里面,我们现在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烧散煤,他们烧的量不算大,只有百分之二十,但是这百分之二十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跟所有的大电厂加起来一样多,就这么厉害。”</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与“四分之一”相关的数据</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新华网:<a href="http://t.cn/RP5cvS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煤改气”难成我国雾霾防治“撒手锏”</a><blockquote><p>据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汉臣估算,工业锅炉、家庭取暖、餐饮用煤等“散煤”的煤炭消耗量在6亿吨-7亿吨,<strong>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20%</strong>,仅次于电力行业,在非电行业最多,排放二氧化硫接近1000万吨,<strong>与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齐平</strong>,排放氮氧化物是320多万吨,位列第三,仅次于电力和机动车,高于水泥行业排放总量。</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6:17</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最要命的是,它的毒性还非常大,在北京,冬天PM2.5的毒性远远大于夏天,光致癌物的含量,就是夏天的25倍。它为什么会这么高,就是因为散烧煤炭是主要原因之一,它的致癌物的排放因子是非常高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手数据来源,可参考:</li></ul><ol><li>《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a href="http://t.cn/RwdomQn"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黄翠玲等,2001)</a></li><li>《北京市部分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探讨》<a href="http://t.cn/Rwdo3Q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曾凡刚等,2002)</a></li><li>“Season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tmospheric PM10 of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href="http://t.cn/RwdoBlz"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Zhou et al., 2005)</a></li><li>“Annual variati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ompounds in PM2.5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of Beijing”<a href="http://t.cn/Rwdodc1"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uang et al., 2006)</a></li><li>“Molecular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PM2.5 from Beijing during 2006”<a href="http://t.cn/RwdoD30"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i et al., 2013)</a></li><li>《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a href="http://t.cn/Rwdosb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王超等,2015)</a></li></ol><ul><li>综合以上文献,北京市不同检测点冬季与夏季PAHs含量的比值在<strong>2至几百之间不等</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37:4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煤炭消耗量越多的地方,它的PM2.5的浓度几乎也就是越高。”</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左图:未找到直接来源;或可根据: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z8yHJ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数据</a> 推算。</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右图:“Global Estimate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Based Aerosol Optical Dept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a href="http://t.cn/zjD8M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Aaron van Donkelaar et al., 2010)</a><br>(单位应当是<strong>微克/立方米而非毫克/立方米</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38:24</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2014年<br>74个主要城市<br>PM2.5的年均浓度平均下降了11.1%<br>但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8个城市</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新京报:<a href="http://t.cn/Rw5dmE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去年74个城市PM2.5平均下降11%</a></li></ul><hr><p>视频时间:00:39:0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的车在十年之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10年一年我们增加的车是多少呢?八十万。”</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18-25 民用汽车拥有量</li><li>北京晨报:<a href="http://t.cn/Rw1dIQ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治堵这一年 摇号减少60万新车上路</a><blockquote><p>2010年,北京新增汽车<strong>81万辆</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9:3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北京本地的污染源当中,最大的就来自机动车。”</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北京市环保局:<a href="http://t.cn/8sOWPUL"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正式发布</a></li><li>知乎:<a href="http://t.cn/Rw8gyt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大脸撑在小胸</a></li></ul><ol><li>原答主Jun引用<a href="http://t.cn/8kBk1x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研究员的论文</a>,来说明机动车对北京PM2.5的影响并非31.1%,而是4%</li><li>原答主未考虑机动车间接导致的空气污染,除了汽车尾气以外,一半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一半的土壤尘也由机动车造成,综合考虑后根据原答主提供的论文,也可推算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strong>在20-30%左右</strong>。</li><li>柴静的数据图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她对“机动车”这一项的理解。</li></ol><hr><p>视频时间:00:39:3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某城市(杭州)一年的雾霾日达到两百天以上。”<br>“因为它(杭州)是全国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平均两个人一辆车,所以它的机动车污染要占到(接近)百分之四十。”</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新闻网:<a href="http://t.cn/Rw1dyj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杭州机动车保有量破110万 后市场混乱或迎洗牌</a><blockquote><p>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10万辆,相当于<strong>每三人拥有一辆车</strong>,是国内<strong>人均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strong>。</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钱江晚报:<a href="http://t.cn/RwjkfU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年,杭州有154个雾霾天</a><blockquote><p>2013年1到10月,据气象部门统计,杭州主城区出现了<strong>209天雾霾天</strong><br>杭州曾做过一份《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其中说到机动车尾气、燃煤、扬尘和其他,是杭州PM2.5的主要来源。大致的比例是这样,<strong>机动车尾气占近40%</strong>,燃煤占33%,扬尘占8%,其他则占19%。</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0:1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东京不是比北京车多吗,我们怎么没有看到这么严重的污染呢?北京市交通委给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东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坐轨道交通,他们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人在开车。北京有多少呢?北京有百分之三十四的人开车,而且是在中心城区基本这么堵着,一堵的时候一怠速排放是两倍以上,一刹车重金属的排放会更多。”</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汽车报:<a href="http://t.cn/8sq57x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李春利:治理交通拥堵可借鉴“东京模式”</a><blockquote><p>目前,东京是世界上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几十条城市铁路和地铁组成的立体公共交通网覆盖整个东京圈,总里程超过2300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2000多万人次,承担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strong>在早高峰时的市中心区, 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乘坐小汽车的仅为6%</strong>。<br>出行方式的数据差距更大。<strong>北京总体的小汽车出行比例是34%</strong>,东京是13%,北京是东京的2.5倍。轨道交通出行东京达到了86%,北京是12%,东京是北京的7倍,这两个关键数据看出了北京和东京的差距所在。</p></blockquote></li><li>(虽然数据对上了,但是东京的数据用的是早高峰时,北京用的数据是整体出行比例,为什么不都用整体出行比例?)</li><li>Bureau of Urban development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 href="http://t.cn/RwdxHQ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Basic concept of public transport planning in Tokyo</a></li></ul><hr><p>视频时间:00:40:4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在北京每天的高峰期的时候,六环以内每个小时的PM2.5排放量是多少?一吨。”</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手数据,但可信度较高,参考报道:城市快报:<a href="http://t.cn/R7p2aD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两分钟“画”出汽车“污染地图”</a><blockquote><p>日前,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毛洪钧教授课题组研发了一套可完整“追踪”城市每条道路上机动车排放情况,并实时绘制出机动车“污染地图”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可为城市空气质量模型、雾霾预报预警系统提供详细的机动车“排放清单”,同时也可为政府限牌、限号、黄标车淘汰、路查路检、低排区限行等调控政策提供效果评估和改进建议。</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0:5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5公里以内44%<br>2公里以内12%<br>1公里以内7%</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a href="http://t.cn/RwdiLz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中的交通问题</a><br>数据应当为:1公里以内7%,<strong>2公里以内19%(7%+12%,而非12%)</strong>,5公里以内44%</li></ul><hr><p>视频时间:00:42:3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北京每一天在凌晨的时候,都会出现污染的峰值,而且是每天恒定出现,永远比当天下午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大概要高出两倍。”</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元素碳和有机碳”一手数据,可参考</li></ul><ol><li>《北京地区夏季PM10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 》<a href="http://t.cn/RwdPS1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王雪松,李金龙,2003)</a><blockquote><p>结果表明,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有机碳气溶胶以及PM10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则主要受一次成分的影响。</p></blockquote></li><li>“Estimation of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s using highly time resolved PM2.5 measurements”<a href="http://t.cn/RwdPpL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Kim et al., 2011)</a><blockquote><p>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estimated SOCs show peaks at around 15:00 local time (LT) while POC, TOC and EC concentrations show peaks at morning and midnight.</p></blockquote></li><li>“Elemental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of Athens.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and estimates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a href="http://t.cn/RwdPHX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rivas et al., 2012)</a><blockquote><p>Significant evening OC levels were observed during both periods. Organics from fresh afternoon traffic emissions, combined with persisting secondary particles, were <strong>trapped in the shallow boundary layer</strong>, resulting at high levels around midnight.</p></blockquote></li></ol><ul><li>纪录片在此处试图引导观众建立以下联系:北京凌晨的有机碳污染峰值是由于夜晚柴油车排放的缘故;而上述论文一定程度上反驳了这一观点。</li></ul><hr><p>视频时间:00:44:1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柴油车的比例也不算高,它跟散煤差不多,并不多,只占百分之十七,但是它的氮氧化物的排放,要占所有机动车的百分之七十,它的一次性颗粒物的排放,要占到多少呢?99%。”</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环保部《2013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国家环保部:<a href="http://t.cn/RwrgFP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3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a><blockquote><p>柴油车<strong>占16.1%</strong><br>全国柴油车排放的NOx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strong>PM超过90%</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8:55</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从2004年到2014年,车用柴油标准三次落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视频中原表格,可参考</li></ul><ol><li><a href="http://t.cn/RwrkU4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lobal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Regulations</a><br>欧盟、美国(加州/其它)、日本、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澳大利亚、香港、印度、韩国的部分排放标准</li><li>ICCT(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 <a href="http://t.cn/Rwrk4V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lobal passenger vehicle standards</a><br>巴西、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墨西哥、韩国、美国的与乘用车相关的各类标准</li><li>TransportPolicy.net: <a href="http://t.cn/Rwrk55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lobal Comparison: Fuels</a><br>中国、印度、欧盟、美国的燃油标准对比;点击左侧“Fuels”可查阅澳大利亚 、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国、欧盟、印度、伊朗、日本、墨西哥、俄罗斯、韩国、美国(加州/其它)及国际标准(ISO)的燃油标准</li></o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环境报:<a href="http://t.cn/RwrFMb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油品标准制定权该由谁执牛耳?</a><blockquote><p>在柴油方面,<strong>从2004年实施国2机动车排放标准以来,到2014年国4重型柴油车(机)排放标准的实施,车用柴油标准已经3次落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strong>,国2、国3排放标准是在国1柴油标准条件下实施的,国4排放标准是在国3柴油标准条件下实施的。</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9:22</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br>每提高一个等级,排放可减少10%。</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看上去有好油,我们有国IV以及以上的油,但是这部分油只占百分之三的比例。这就是杭州的痛苦,杭州有钱,想买好油,但是2013年以前就是没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只能烧国III的油。”</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科学院车用燃料及添加实验室</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二)第一点</li></ul><ol><li>现阶段我国油品质量的确总体低于发达国家,不过并不存在量级的差别,并且未来目标上也将与发达国家看齐。</li><li>京V汽柴油的硫含量相比京Ⅳ油品中的硫含量从50ppm降到了10ppm,主要指标符合同阶段欧V油品标准。</li><li>国Ⅳ以及以上标准的成品油占的比例<strong>不止3%</strong>。</li></o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视频中原表格,参见上一条相关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50:1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加油站如果不加这个油气回收装置的话,它蒸发出来的量是这么大,每一升大概要蒸发出1.5克到大气空中来。而且我们平常开车的油箱,也会自己蒸发出来,它蒸发强度大到什么程度?就是在北京,我们光蒸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就比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还要多。”</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汽油车加油过程油气蒸发损失试验方法》<a href="http://t.cn/RwrdsnO"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何仁等,2010)</a><blockquote><p>所有的汽油车都要经过加油后才使用的,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美国环境保护署估计的排放因子为1.32g/L。现在中国使用的一般汽油车只安装活性炭罐,根据文献估计排放因子可减小为1.02g/L。</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rgzE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第七章 废气控制</a><blockquote><p>1.油箱、化油器——挥发之汽油气体,主要为HC,<strong>占HC废气的20%</strong>。<br>2.曲轴箱——经活塞与汽缸壁漏入曲轴箱之吹漏气,主要为HC,占HC废弃的25%。<br>3.排气管——燃烧后排出之气体,主要为HC、CO、NOx,<strong>占HC废气的55%</strong>。</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g2hj"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废气排放检测的必要性</a><blockquote><p>碳氢化合物总称为烃类,是发动机未燃尽的燃料或分解产生的气体。汽车排放污染物中的HC20%~25%来自曲轴箱窜气,<strong>20%来自化油器与燃油箱的蒸发;其他55%由排气管排出</strong>。</p></blockquote></li><li>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a href="http://t.cn/RwrgtC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实现城市机动车高效减排的科学管理建议[PPT]</a></li><li>综合上述资料,<strong>油箱蒸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不会比汽车尾气所排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更多</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51:0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个小标委(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呢,就是绝大部分,大部分吧,还是这个石化行业的人,大概是百分之六十七左右;大标委(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更多,大标委几乎,我记得好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石化行业的人;标委会的秘书处也在石化行业那儿。”</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法治周末:<a href="http://t.cn/zRiESM8"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谁在控制油品标准制定</a><blockquote><p>而油品的标准制定,也掌握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化标委会”)手中。根据记者了解,在石化标委会中,<strong>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strong>、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且<strong>秘书处设在中石化</strong>。</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sHbv"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关于成立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等六个分技术委员会的批复</a><br>根据<a href="http://www.cptcstd.org/Attach/20080904113621375.doc"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附件1: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委员名单[doc]</a>,委员共57人,其中41人属于石化行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1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6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人、河南省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1人、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1人),<strong>占比71.93%</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57:5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除了我们的油品标准低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在我出发之前远远没有想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远洋货轮带来的污染之大,在靠近海岸线四百米的地方,它排放的污染相当于五十万辆大卡车。所以在深圳,百分之六十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深圳商报:<a href="http://t.cn/RhgL9k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深圳率先开展港口船舶污染实质性治理工作 每年2亿元补贴“绿色航运”</a><blockquote><p>目前,大多航船采用含硫率3%左右的重油作为燃料,每年排放二氧化硫约1.6万吨,<strong>占我市总排放量的65.8%左右</strong>;氮氧化物1.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4.1%左右;排放细颗粒物(PM2.5)1600吨,占总排放量的5.8%左右。研究表明,一艘排水量10万吨的大型集装箱船一次停靠过程中的PM2.5排放量就相当于5.95万辆国Ⅳ柴油货车一天的排放量。</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二)第三点<blockquote><p>根据微信公众号“新兴产业观察者”的数据,轮船用的<strong>重柴油或者渣油占燃料油的比例接近一半(47%)</strong>,而燃料油占总油量消耗量的比例是6.6%,也就是说,<strong>船舶运输占石油消耗的比例是3%</strong>。</p></blockquote></li><li>“四百米”和“五十万辆大卡车”可能是错误引用了此文 GAS2:<a href="http://t.cn/SqDZS8"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One Container Ship Pollutes As Much As 50 Million Cars</a><blockquote><p>But newly released data from Europe suggests that <strong>a single container ship may cause as much pollution as 50 million cars</strong> and release as much as 5,000 tons of sulphur oxide into the air annually, contributing heavily to global warming.<br>Even if the sails were just used to get the ships away from port, that would represent a major reduction in pollution since 70% of ship emissions are <strong>within 400km of land</strong> and fuel consumption.</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58:3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也有可能你会生活在机场的边上,飞机一起飞,一吨煤油没有了,一落地,一吨煤油没有了,所以(广州)白云机场(每天)排污量相当于六十万辆出租车的同时排放。”</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广东省气象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广州日报:<a href="http://t.cn/RwrBTP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飞机起降成空气污染物新来源</a><blockquote><p>一些以前被忽视的排放源,其排放量也开始逐年增加,吴兑认为最为明显的就是飞机等航空器起降以及巡航带来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比如一架空客A380,<strong>起降一次耗费的燃油量将近2吨</strong>,相当于数千辆汽车的排放。以一天白云机场起降近千架航班计算,<strong>排放量相当于几十万辆汽车</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05:05</p><p>图表引用:(粗钢产量与GDP折线图)</p><p>数据来源:国际钢铁协会、中国国家统计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国际钢铁协会:<a href="http://t.cn/RwrBOwz"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1980-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a></li><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3-1 国内生产总值</li></ul><hr><p>视频时间:01:12:0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每天要消失八十个自然村,我们房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在中国一共有200多家地级市,其中184家要建成国际大都市。现在中国有13亿人, 但如果我们把目前城市规划当中这些人口都加起来的话它是34个亿。”</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都市快报:<a href="http://t.cn/zl1OpUO"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过去10年 全国每天消失80个自然村</a><blockquote><p>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10月20日透露,相关部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比较妥当的说法是<strong>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strong>”。</p></blockquote></li><li>华商网:<a href="http://t.cn/RwrBIB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住房平均寿命仅30年(图)</a><blockquote><p>其实,“国内新住宅平均寿命仅30年”早在2006年举行“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学术研讨会”上就提出来了。</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人民网:<a href="http://t.cn/RwrBx2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183个城市争建国际大都市 全不顾实事求是</a><blockquote><p>在2005年7月21日召开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批评有的城市在城市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他表示,全国竟有<strong>183个城市</strong>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实际上是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p></blockquote></li><li>新华网:<a href="http://t.cn/8sjnKh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90%地级市争建新城新区 如何避免成“死城”?</a><blockquote><p>“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strong>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strong>。这意味着现在中国一倍的人口也装得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说,由于规划脱离实际,各个新区为招商引资互相压价,结果往往“两败俱伤”。</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13:0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十五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六十亿吨,我们的用车量会达到四亿辆。”</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a href="http://t.cn/zObF7R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英文版</a><a href="http://t.cn/zOVMyp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文版</a><blockquote><p>“ In the $10 price scenario, China uses 492 million tons less coal compared with business as usual in 2030 (a difference of 15 percent). Under the $20 price scenario, coal use drops by 770 million tons compared with business as usual (a difference of 23 percent). ”<br>(原文未列出Business as usual时的使用量,但根据上文推算,<strong>该值在3280~3350 million tons左右,即三十亿吨</strong>。)</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中国经济新闻网:<a href="http://t.cn/8sn0KOy"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王青:中国汽车市场将面临需求和制度的双重转变</a><blockquote><p>经过四种预测方法对中国汽车中长期增长情况的预测,到2023年,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和总保有量将分别达到235辆和<strong>3.4亿辆</strong>,届时新车产销规模约为3800万辆。<br>(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p></blockquote></li><li>《中国乘用车与商用车保有量预测》<a href="http://t.cn/Rwr1rI6"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郝瀚等,2011)</a><blockquote><p>中国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2.9亿辆和<strong>4—5.2亿辆</strong>,其中乘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且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2—2.6亿辆和3.5—4.8亿辆。商用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0.33和0.47亿辆。</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1kR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发展低碳汽车燃料政策建议报告》</a><blockquote><p>据国际能源署 (IEA)预计,中国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2.3亿辆,2030年将<strong>超过4亿辆</strong>。(IEA, 交通能源与 CO2,2009)<br>(但在IEA:<a href="http://t.cn/Rwr1sC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Transport, Energy and CO2</a>中并未找到相关表述。)</p></blockquote></li><li>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a href="http://t.cn/RwreeZ7"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a></li></ul><hr><p>视频时间:01:15:4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要拥有APEC蓝比2013减排<br>47%二氧化硫<br>52%氮氧化物<br>44%PM2.5</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中科院相关支持数据</li><li>北京市环境保护局:<a href="http://t.cn/RwrCWd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APEC蓝的启示</a><blockquote><p>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初步评估结果:<br>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下均用简称)等减排比例分别达到54%、41%、68%、63%和35%左右。<br>PM2.5、PM10、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5%、44%、57%和31%</p></blockquote></li><li>北京市环境保护局:<a href="http://t.cn/RwrC81u"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减排才是硬道理APEC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出炉</a><blockquote><p>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br>全市分别削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约39.2%、49.6%、66.6%、61.6%和33.6%,平均削减50%左右。</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16:3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在可能是一年的产值37000多亿,吸纳就业人口可能是3900多万人,这也是一个产业。”</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37000多亿”和“3900多万人”的支持数据。</li><li>国务院:<a href="http://t.cn/Rwr9VS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a><blockquote><p>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strong>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strong>。<br>到2015年, 节能环保产业<strong>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17:3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但是从1970年以来,洛杉矶的车辆还在上升,上升了这么多,三倍;但它们排放呢,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五。”</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QGtL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Jun</a> 修订4 原答10(回答已删除)</li></ul><ol><li>VMT的数据多了个0,扩大了10倍。</li><li>汽车和卡车用量(VMT)和排放总量(Cumulative CA vehicle emissions for NOx and HCs)的数据来源:<a href="http://t.cn/Rw8hGF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Key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Air Quality in California</a>;其中VMT数据吻合但有缺失,但Emissions和左侧Pollution数据不吻合</li></ol><table><thead><tr><th align="center">年份</th><th align="center">VMT(billion)</th><th align="center">Emissions(million tons/year)</th></tr></thead><tbody><tr><td align="center">1970</td><td align="center">110</td><td align="center">1.6</td></tr><tr><td align="center">1980</td><td align="center">155</td><td align="center">1.6</td></tr><tr><td align="center">1990</td><td align="center">242</td><td align="center">1.4</td></tr><tr><td align="center">1995</td><td align="center">271</td><td align="center">1.1</td></tr><tr><td align="center">2000</td><td align="center">280</td><td align="center">1.2</td></tr></tbody></table><hr><p>视频时间:01:18:3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洛杉矶)一千七百多万人,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辆车,都快人手一辆了。整个加州,一天之内,8.5亿的行程,所有的燃料加起来都够来回月球一千六百趟。”</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 href="http://t.cn/Rwr6aA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istorical Monthly Vehicle Miles of Travel 1972 -2014 (In Billions)</a> (每天8.5亿公里,折合至英里/每月为15.845billion,基本吻合)</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r6PC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ity-data</a><blockquote><p>洛杉矶市2013年人口:3,884,307</p></blockquote></li><li>Wikipedia: <a href="http://t.cn/zO60Ak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os Angeles County</a><blockquote><p>洛杉矶郡2013年人口:10,017,068</p></blockquote></li><li>Los Angeles Almanac: <a href="http://t.cn/Rwr6Gz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Vehicle Registrations</a><blockquote><p>洛杉矶郡2008年登记各类车辆共计:7,499,722</p></blockquote></li><li>STREETS BLOG LA: <a href="http://t.cn/8kJoEI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Density, Car Ownership,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Future of Los Angeles</a><br>(此处Los Angeles指The greater Los Angeles Region)</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千六百趟”的相关数据支持</li></ul><hr><p>视频时间:01:19:11</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加州柴油车1061745辆<br>每辆车平均耗油量35.2升/车/天</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1061745辆”和“35.2升/车/天”的支持数据</li><li>Diesel Techonology Forum: <a href="http://t.cn/RwrhQG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Total Diesel Passenger Vehicles</a><blockquote><p>California 2013 Diesel Total 609,212</p></blockquote></li><li>Board of Equalization - State of California: <a href="http://t.cn/Rwrhkt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TAXABLE DIESEL GALLONS 10 YEAR REPORT (NET OF REFUNDS)</a></li></ul><hr><p>视频时间:01:19:24<br>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根据加州空气资源部的估计,南加州空气中71%的致癌物质都由柴油车产生。”</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strong>并非加州空气资源部的估计</strong></li><li>实际来源为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a href="http://t.cn/RwBkXa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Major Air Toxics Study Finds Vehicles Dominate Cancer Risk November 5, 1999</a><blockquote><p>AQMD found that that <strong>diesel soot accounted for 71% of the cancer risk</strong>, 1,3 butadiene (a byproduct of incomplete combustion in engines) 8% of the risk, benzene (mostly from motor vehicles) 7%, carbonyls (including formaldehyde and acetaldehydes from both mobile and stationary sources) 3%, and other pollutants (primarily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11%.</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21:0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全年发出重卡柴油车检查传票29913起<br>最终结案3281起<br>罚款1336880美元</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加州空气资源部(California Air Resource Board): <a href="http://t.cn/RwBDrS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3 ANNUAL ENFORCEMENT REPORT SUMMARY</a><blockquote><p>Heavy-duty Diesel Field Inspections and Citations: conducted 29,913 inspections, issued 3,281 citations, and collected $1,336,880 in penalties.<br>(重型柴油车路检及传票:进行<strong>29913次路检</strong>,发出<strong>3281张传票</strong>,罚款1336880美元。)</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23:11</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洁净的大气带来的效益远高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本</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strong>未在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网站找到相关数据</strong></li><li>实际来源为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EPA):<br><a href="http://t.cn/RwBDtX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 Clean Air Act - Second Prospective Study - 1990 to 2020</a><br>(且图表数值轴应当以Billion为单位)</li></ul><hr><p>视频时间:01:23:2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来看看伦敦的曲线,很多人都跟我将说伦敦要等了四十年、五十年才把污染治好我们也得等这么久,但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这儿(1960~1970段),从他们开始治理污染的前十年,他们就把污染物降低了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极大的改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Ren 2000, Hutchingson et al. 2004 and Okubo 2013</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本处是全片唯一一次给出了论文(或文章)出处的地方,这三篇论文(或文章)分别是:</li></ul><ol><li>“Japanese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Features.”<a href="http://t.cn/RwRZKO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Ren, 2000)</a></li><li>“Air Quality in London and Tokyo: A Comparison.”<a href="http://t.cn/RwRZOlU"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utchingson et al., 2004)</a></li><li>“Mt. Fuji Lovers Get Bonus with More Days to See It from Tokyo.” <a href="http://ajw.asahi.com/article/behind_news/social_affairs/AJ201302250003"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Okubo, 2013</a></li></ol><ul><li>单从标题就可以看出,第一篇和第三篇论文(文章)都是关于日本东京的,而和伦敦完全没有关系,这个图表其实来自于第二篇论文。</li><li>之所以会引用第一篇和第三篇论文(文章),其实是转引自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a href="http://t.cn/RPLVQev"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Urban China : Toward Efficient,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a><br>在这本书的第453页Box7.1中,使用了伦敦和东京治理污染的对比图,其中伦敦的图是直接从Hutchinson(2004)中拿来用的,而东京的图则加入了新的数据,因为Hutchinson(2004)关于东京的数据只到1987年左右就结束了;在Box的最后有这样一段文字:Box sources: Ren 2000; Bell, Davis, and Fletcher 2004; Hutchinson and others 2004; Okubo 2013。可以猜测纪录片引用的就是这个图表,但是要么是忘了检查引用是否正确,要么是原本打算放上伦敦与东京的对比数据但后来又把东京的数据撤掉了。</li></ul><hr><p>视频时间:01:23:4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伦敦大烟雾事件发生的时候,英国的能源结构中将近百分之九十是煤炭;1953年,颗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欧盟标准的十倍。”</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直接数据</li><li><a href="http://t.cn/RwBmx0c"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60th Anniversary: Digest of United Kingdom Energy Statistics</a><br>1948年,煤炭<strong>占主要能源的90%</strong>,<strong>占最终能源使用则为77%</strong>。</li><li>“Reassessment of the Lethal London Fog of 1952: Novel Indicators of Acute and Chronic Consequences of Acute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a href="http://t.cn/zY1RFwo"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Bell and Davis, 2001)</a> (注:TSM应当为TSP)</li></ul><hr><p>视频时间:01:26:4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现在世界平均的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比例是很高的,大概百分之二十四,因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那中国是多少呢?我们只有百分之五。为什么我们这么低?从小到大我听到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煤多、贫油、少气的国家,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但这完整吗?”</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份额<br><a href="http://t.cn/RwBnqWH"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3年</a>: 23.9%<br><a href="http://t.cn/R7qKXN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年</a>: 23.7%</li><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9-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blockquote><p>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11年5.0;2012年5.2;2013年5.8;</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Bm5m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中国煤炭资源与消费</a></li></ul><hr><p>视频时间:01:27:2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的天然气探明多少呢?百分之二十二。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大量的天然气埋藏在中国大地之下黑暗不知名的深处。那我们的石油探明率是多少呢?百分之三十八。在每年探明的这些储量当中,比如说天然气,探明九千亿立方米,但我们开采了多少呢?一千亿立方米。”</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国土资源部:<a href="http://t.cn/RZEdWAz"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中国矿产资源报告》</a><blockquote><p>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石油地质资源量1037亿吨,<strong>探明率33.8%</strong>,处于勘探中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strong>探明率18.4%</strong>,处于勘探早期。</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三)第四点</li></ul><ol><li>从国土资源部网站可以查到的数据是,2012年我国天然气<strong>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是9612.2亿立方米</strong>。</li><li>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是,2012年我国<strong>天然气产量是1077亿立方米</strong>。</li><li>到2013年底,我国天然气可采常规剩余储量是3.3万亿立方米,当年<strong>天然气产量是1171亿立方米</strong>,储采比是28。</li><li>我国油气勘探总体进入低品位资源勘探阶段,勘探成本不断上升。</li><li>虽然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实现全球第二大增量(9.5%,99亿立方米),但仍有巨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增加进口予以解决。</li></ol><hr><p>视频时间:01:27:5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他说拿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来说,它们有六千三百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我们有几家呢?3家;其中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美国有一百六十家天然气管道公司,我们(主体管道)有几家呢?3家,其中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NaturalGas.org : <a href="http://t.cn/RwYIzWY"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Industry and Market Structure</a><blockquote><p>Producers - There are <strong>over 6,300 producers of natural gas</strong> in the United States.<br>Pipelines - There are <strong>about 160 pipeline companies</stro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perating over 300,000 miles of pipe.</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三)第四点<blockquote><p>目前,中石油已经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接四大气区和主要消费市场,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体系,<strong>已投运的油气管网占国内长输管道的80%左右</strong>,其中天然气管网里程超过4.7万公里,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惠及5亿人口,<strong>天然气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左右</strong>。</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Hs10"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3年度报告</a><blockquote><p>(第23页)公司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全国<strong>比重75%</strong><br>(第27页)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占全国<strong>比重80%</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32:3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中国有百分之一的环境争议事件进入了司法程序。”</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相关数据支持</li></ul><hr><p>视频时间:01:35:5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后来我知道,在北京餐饮带来的PM2.5的污染占到至少百分之六。”</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经济参考报:<a href="http://t.cn/zR4fqw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餐饮油烟成城市PM2.5罪魁 治理遇诸多薄弱环节</a><blockquote><p>王跃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总的来说,餐饮油烟<strong>在北京市大气中PM2.5中的比例约为13%,最高达15%</strong>,在<strong>京津冀地区所占的比例约为6%</strong>。</p></blockquote></li></ul><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center><span style="font-style:bold;font-size:28px">本文为无图版,<a href="/2015/08/21/underthedome">有图版</a>请在Wi-Fi环境下查看</span></center><hr><p>本文片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柴静"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F%B4%E9%9D%99/"/>
<category term="穹顶之下"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A9%B9%E9%A1%B6%E4%B9%8B%E4%B8%8B/"/>
<category term="数据"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5%B0%E6%8D%AE/"/>
<category term="环境"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8E%AF%E5%A2%83/"/>
</entry>
<entry>
<title>数据深扒:纪录片《穹顶之下》</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8/21/underthedome/"/>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8/21/underthedome/</id>
<published>2015-08-21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20:51.549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r><p>本文片源:<a href="http://t.cn/Rwjlj0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Youtube</a><br>参考片源:国内片源全部已跪,请科学上网。<br>初稿完成:2015-03-12 @ 有道云笔记<br>最近修改:2015-08-21 @ 盗泉<br>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作者信息。</p><hr><p>视频时间:00:03:19</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山西全境<br>88.4%的河流断面遭到污染<br>62%的断面失去功能</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a href="http://t.cn/Rw3tiDw"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山西从污染困境突围</a><blockquote><p>全省26条主要河流中,有<strong>88.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62%的断面失去了使用功能</strong>,主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有17.2%不达标。</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04:2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北京市2014年)污染天数175天</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北京市环保局:<a href="http://t.cn/RwYnOTH"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年北京市污染减排力度大空气质量持续改善</a><blockquote><p>2014年PM2.5一级优天数达到93天,较2013年的71天大幅度增加22天,增幅31%;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从2013年的58天下降为45天,减少13天,降幅22%。</p></blockquote></li><li>国家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a href="http://t.cn/SU4qB9"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br>根据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北京市2014年的天气质量分别是:优28天 良139天 <strong>轻度污染85天 中度污染65天 重度污染30天 严重污染15天</strong> (缺3天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04:51</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天津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br>沈阳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52天<br>兰州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112天<br>石家庄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环境保护部</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国家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a href="http://t.cn/SU4qB9"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br>数据基本吻合</li></ul><hr><p>视频时间:00:07:05</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0705.png" alt="00070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5),这个是美国的(37.5),这个是欧洲(50),这个是中国(75);那么我们在当天呼吸进去的是多少呢?几乎是中国标准值的五倍。”</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3YVj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a><br><img src="/images/UTD/000705-1.png" alt="000705-1"></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其它标准</li></ul><table><thead><tr><th align="center">组织或国家</th><th align="center">标准</th><th align="center">数值</th></tr></thead><tbody><tr><td align="center">世界卫生组织</td><td align="center"><a href="http://t.cn/hxqw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空气质量准则》</a></td><td align="center">25</td></tr><tr><td align="center">欧盟</td><td align="center"><a href="http://t.cn/S7SVp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Air Quality Standard</a></td><td align="center"><strong>25(年均)</strong></td></tr><tr><td align="center">美国</td><td align="center"><a href="http://t.cn/Rw3YD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a></td><td align="center"><strong>35</strong></td></tr></tbody></table><ul><li>欧盟的<strong>50是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strong>,PM2.5并未规定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li><li>美国的<strong>37.5</strong>可能是误用了<strong>世界卫生组织的过渡时期目标-3</strong></li><li>305.91/75 ≈ 4.0788,因此检测数据是中国标准值的<strong>4倍左右</strong>,并未达到5倍</li></ul><hr><p>视频时间:00:07:34</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苯并[a]芘benzo[a]pyrene 176<br>超标14倍</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多少倍呢?14倍。”</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苯并[a]芘的<strong>相对分子量为252</strong>,因此176不是指相对分子质量</li><li>根据<a href="http://t.cn/Rw3YVj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a>,苯并[a]芘24小时<strong>平均浓度限值为0.0025 μg/m<sup>3</sup></strong>;因此176也不是检测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08:20</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如果它打开的话,两克黑碳能有多大?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br>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Characteris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black carbon analysis using elemental composition, colour, BET surface area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a href="http://t.cn/Rw3TmS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ammes et al., 2008)</a><br><img src="/images/UTD/000820.png" alt="000820"><br>标准篮球场面积为420m<sup>2</sup>,而上表中列出的富黑碳材料比表面积最高值<strong>仅为73.9m<sup>2</sup>/g</strong>。</li><li>“Surface Area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 Black”<a href="http://t.cn/Rw3Tx7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Smith et al., 1941)</a><br><img src="/images/UTD/000820-1.png" alt="000820-1"><br>另外一种称为炭黑(Carbon Black)的物质,其比表面积<strong>最高可以达到990m<sup>2</sup>/g</strong>,尚不清楚该物质是否等同于黑碳。</li></ul><hr><p>视频时间:00:08:33</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0833.png" alt="000833"></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这样的黑碳有多少呢?这是2009年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做的一个测算,那个紫得发白发亮的地方是中国,(黑碳)它像幽灵一样在我们的上空飘荡。”</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QGtL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Jun</a>原答4(回答已删除)<br>提供来源 <a href="http://t.cn/RwQoCG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Density</a></li><li>微博:<a href="http://t.cn/RwRzi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SA中文</a> 第一处<blockquote><p>《穹顶之下》的这幅图取自2009年8月1日到11月19日的全球黑炭或烟尘的运动轨迹。</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12:31</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1231.png" alt="00123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个是中科院给我们提供的测算,这个复杂的图表显示的是当PM2.5的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8OlAJ"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宋宁世</a></li></ul><ol><li>论文来源 “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a href="http://t.cn/Rw8Ea1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i et al., 2013)</a></li><li>红色数据点没有进行实质的拟合。</li><li>论文中的原图表中标注了PM2.5的数值,但2006~2009年北京市年均PM2.5的数值是减少的,与纪录片的结论相悖。</li><li>环境卫生学中评定污染物健康危害更常用的是Dose response curve,根据论文中提供的图表,PM2.5值超过一定数值后,相对健康风险的数值反而下降了。</li><li>根据论文提供的结论:在不同国家所进行的环境卫生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现象,在北京,PM2.5对人的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比发达国家的结果要小。</li><li>综上所述,纪录片制作团队或者并没有去查证过自己数据的来源及可靠性,或者没有具备验证数据可靠性的知识水平,又或者刻意对自己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刻意隐藏不利于自己的数据</li></ol><hr><p>视频时间:00:12:5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看到中国的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测算结果是,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陈竺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文章<br>“China tackles the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a href="http://t.cn/Rw3Hi6E"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hen et al., 2013)</a><blockquote><p>“Studies by the World Bank, WHO,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on th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health concluded that between <strong>350 000 and 500 000 people die prematurely each year as a result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in China</strong>.”</p></blockquote></li><li>21世纪经济报道:<a href="http://t.cn/8Fv0WT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陈竺: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早死35万-50万人</a><br>总结:陈竺的文章发表于The Lancet 《柳叶刀》,其结果远低于《柳叶刀》于2012年12月14日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的评估,后者提出2010年中国因室外PM2.5污染导致120万人早死以及250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前者认为《报告》是目前国际上对中国室外空气污染健康影响最严重的估计,但可能高估了中国室外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而《报告》的作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前者所引用的报告主要考虑了PM10及部分PM2.5数据,存在不确定性。</li></ul><hr><p>视频时间:00:13:3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2013年1月重雾霾期间,27个城市出现急诊的人数爆发增加10%~150%不等,以儿童和老人为主。</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经济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a href="http://t.cn/Rw3HNn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穆泉,张世秋,2013)</a><blockquote><p>“根据对2013年1月份期间发生过严重雾霾事件的20个省市雾霾造成医院门/急诊相关的公开报道数据的统计,全国14个省市所属的27个城市有出现因雾霾导致医院门/急诊人数激增的报道,门/急症看病人数增加比例<strong>从10%到150%不等,并且就诊人群主要为儿童和老人</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14:21</p><p>论文引用:</p><blockquote><p>《Effects of Airborne Metals on Lung Function in Inner Mongolian Schoolchildren》<br>《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br>《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br>《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英文:“It has been shown in several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now that children in cleaner places grow faster than children grown up in a more polluted area. Poor lung function early in life is predictive of lung problems later on in life.”<br>中文字幕:“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在更干净的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年幼时发育不全的肺功能,很可能导致成长后的肺部疾病。”</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这4篇论文的相关信息分列如下:</li></ul><ol><li>“Effects of Airborne Metals on Lung Function in Inner Mongolian Schoolchildren”<a href="http://t.cn/Rwd9LEh"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Madaniyazi et al., 2013)</a><br>(见第四篇论文分析)</li><li>《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a href="http://t.cn/Rw8Y9l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谢奇,沈一岚,2011)</a><br>本文与雾霾<strong>完全无关</strong>。其结论为:“SO2污染的运动环境下服用沙棘油能改善SO2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提高心肌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li><li>《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a href="http://t.cn/Rw8ThL3"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金大善等,2011)</a><br>本文结论是:“在潜在影响因素中,<strong>室内是否饲养宠物及家庭年平均收入</strong>对女生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身高、体重、年龄后,中国学生FVC和FEV1与韩国学生相比,男生高0.015L和0.026L,女生高0.128L和0.136L。”</li><li>《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a href="http://t.cn/Rw8T5Iu"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丽娜·马达尼亚孜等,2011)</a><br>本文同第一篇论文采用的数据部分重合,实验设计和计量方法完全一致,结论相近。其结论为:“学龄儿童日均PEFR值的下降与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的升高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strong>大气颗粒物中的金属元素可能与学龄儿童PEFR之间存在负相关性</strong>,并且滞后效应更为明显。本次研究还发现细颗粒物中的金属元素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更明显。”其中PEFR(最大呼气流速)是肺功能的一项指标。</li></ol><ul><li>这四篇论文中,第二篇论文完全是因为<strong>恰好与第三篇论文的结尾段共用一页而被误引用</strong></li><li>另外三篇均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潘小川教授所带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其中第三篇<strong>与空气污染基本无关</strong>,第一篇、第四篇<strong>基本为相同内容</strong>,虽然论文结论和字幕内容相关,但并不完全相符</li><li>此外,在第一篇选择英文论文有<strong>故意误导观众这些研究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嫌疑</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17:00</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随着颗粒物和空气污染暴露的不断提高,将增加人类患肺癌的风险,颗粒物被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世卫组织告诉我,颗粒物是被列为人类的一级致癌物。”</p></blockquote><p>数据来源: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161</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zRVOC5w"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161</a> 中<strong>完全没有与纪录片所引文字一致或相近的论述</strong>。</li><li>纪录片所引用的可能来自将颗粒物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的新闻报道<a href="http://t.cn/zRV0n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IARC: Outdoor air pollution a leading environmental cause of cancer deaths</a><blockquote><p>“Particulate matter, a major component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was evaluated separately and was also <strong>classified as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1)</strong>. ”<br>“The IARC evaluation showed <strong>an increasing risk of lung cancer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 pollution</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17:17</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就向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提出了一个申请,能不能你们把这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发给我,这是我收到的:2012年,北京的上空;2011年,12月的北京;2010年,华北上空;2009年,华北上空;再看看十年前,2005年的华北。”</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微博:<a href="http://t.cn/RwRzi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SA中文</a> 第二处</li></ul><ol><li>提供了一篇参考文章:NASA中文微信公众号:<a href="http://t.cn/RwRmg3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这些年,我们遇到的雾霾》</a></li><li>提供了2001年至2006年全球PM2.5的平均值地图,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来说,是第一张PM2.5卫星估计值图,这也可以解释雾霾不是最近出现的。</li></ol><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Qg0B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唐文韬</a> 第2点</li></ul><ol><li>目前,就答主所知,关于雾霾历史记录的研究最可靠的是能见度加上相对湿度的记录;其次Shortwave irradiance也可以作为气溶胶研究的侧面证据,但是不能用于直接研究雾霾。</li><li>视频中使用的这种图更是不能用于确认雾霾的:雾和霾都是根据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定义的,这里看不出任何相关信息,也分不出是云还是雾霾。<br>(但上述微信号文章中提到“亮白色的是云雾,暗灰色的是遭到污染的大气”,结论相悖)</li></ol><hr><p>视频时间:00:17:56</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1756.png" alt="00175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是2004年,十一年前,那时候我们还没有PM2.5的检测,但是我们有PM10。她说根据当时的估算,那个时候,在污染期的话,PM2.5可以达到三百到四百,属于今天的严重污染。”</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手数据,但根据《北京市大气PM10环境背景值的计算方法探讨》<a href="http://t.cn/Rw3exW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李金香等,2007)</a>,可知当时北京市北部和南部共有5个清洁站点确实已经可以监测PM10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20:1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从科研机构的PM2.5站点数据来看,2006年年均PM2.5浓度要高于今天。”</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根据中科院论文”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a href="http://t.cn/Rw8Ea1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i et al., 2013)</a><br>2006年年均PM2.5浓度为84μg/m<sup>3</sup></li><li>人民网:<a href="http://t.cn/RZtZzM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北京2014年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0%</a><br>2014年年均PM2.5浓度为85.9μg/m<sup>3</sup></li></ul><hr><p>视频时间:00:20:26</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2026-1.png" alt="002026-1"><br><img src="/images/UTD/002026-2.png" alt="002026-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此后,主要大气污染物开始整体下降,但是,对能见度能够产生影响的细颗粒物增加了,极端重度污染天数增加了,人们对于污染感受强烈。”</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上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a href="http://t.cn/Rw1vDS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控制体系研究》研究报告</a><br><img src="/images/UTD/002026-3.png" alt="002026-3"><blockquote><p>“为进一步了解北京PM2.5化学物种的长期变化,采用相同方法重构了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清华观测点PM2.5可鉴别物种的季均浓度(图 1-13),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PM2.5中二次成分比例持续增长。”</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下表:未找到统计数据,或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a href="http://t.cn/SU4qB9"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进行统计而得。</li></ul><hr><p>视频时间:00:20:4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过去30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虽然吸烟和老龄化仍然是这个数字的主要因素,但细颗粒物明确的致癌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华商报:<a href="http://t.cn/8kPZDN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或成肺癌第一大国 过去30年发病率上升465%</a><br>虽然数据无误,但本文<strong>完全没有提到细颗粒物的致癌风险</strong>,只笼统地在建议中说“对于没有吸烟史的非高危人群,要想科学预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拒绝被动吸烟、重视并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家庭装修后保持通风换气之外,也应每年进行定期体检筛查”。</li></ul><hr><p>视频时间:00:22:52</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2252.png" alt="00225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中科院告诉我它的来源是什么: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相关数据来源;</li><li>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的<a href="http://t.cn/Rw14Pf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相关结果</a><br><img src="/images/UTD/002252-1.png" alt="002252-1"></li><li>《科学世界》对王跃思研究员访谈稿中另一<a href="http://t.cn/Rw1Guv0"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相关结果</a><br><img src="/images/UTD/002252-2.png" alt="002252-2"><br><img src="/images/UTD/002252-3.png" alt="002252-3"><br><img src="/images/UTD/002252-4.png" alt="002252-4"></li></ul><hr><p>视频时间:00:23:06</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2306.png" alt="00230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就是结论,中国的PM2.5百分之六十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大环境科学系</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相关数据;根据上一条的数据,若认为燃煤和燃油大致即为燃煤和机动车,则比例大约为<strong>46%~68%不等</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23:58</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2358.png" alt="00235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种燃烧的强度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来看看,在2014年,这个数值可以代表全球化石能源燃烧的燃烧强度,你可以看看中国有多亮,那个烧得发红发亮发白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家。从图表来看的话,它比欧洲高出三到四倍。”</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8Lp8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uke liking</a><br>提供原始视频连接:<a href="http://t.cn/RwRmJa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itrogen Dioxide from Aura/OMI, 2013-2014</a>,答主已搬运至<a href="http://t.cn/RwRmXq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优酷</a></li><li>微博:<a href="http://t.cn/RwRzi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NASA中文</a> 第三处<blockquote><p>这段视频取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AURA/OMI卫星上对流层二氧化氮的数据。</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25:07</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2507.png" alt="002507"></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你们知道中国烧了多少煤吗?201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三十六亿吨了,但你知道全世界其它国家烧了多少煤吗?我们比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烧的煤还要多。上一个达到这样消费量的是1860年的英国,但在之后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环球时报:<a href="http://t.cn/8FdNPc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雾霾逼中国加速摆脱“煤依赖”</a><blockquote><p>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strong>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9.33%</strong>,而中国煤炭消费增量也占世界增量的30.43%。</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27:1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清洁空气联盟的测算显示,伦敦当时空气污染的程度可能远超中国当下,虽然当时并没有PM2.5的检测,但是大烟雾事件发生时,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190倍,比中国PM2.5超标的倍数高出一个量级。”</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在清洁空气联盟(CCAC)网站上未找到相关数据</li><li>实际来源可能是由伦敦市出版的伦敦大烟雾事件纪念册:<a href="http://t.cn/zYt0WA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50 years on The struggle for air quality in London since the great smog of December 1952”</a><blockquote><p>“Sulphur dioxide (SO2)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with concentrations rising from 0.41 mg/m<sup>3</sup> on 4 December to 2.15 mg/m3 on the 5th and to <strong>3.83 mg/m<sup>3</sup></strong> on both the 7 and 8 December.”</p></blockquote></li><li>世界卫生组织<a href="http://t.cn/hxqw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空气质量准则》</a>规定SO2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20 μg/m<sup>3</sup>,3.83mg=3830μg,即<strong>190倍左右</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27:45</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2745-1.png" alt="002745-1"><br><img src="/images/UTD/002745-2.png" alt="002745-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在1960年代,在这个大烟雾事件发生完之后,其他的国家纷纷开始减少和控制自己的煤炭用量,但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这个已经封闭了多年和落后了多年的国家,迫切地需要一种巨大的能量来让自己起飞,它的选择是煤炭,这是它增长的曲线。”<br>数据来源: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在NRDC官网以关键词”coal”搜索未找到任何相关数据</li><li>未找到“煤炭占全社会排量百分比”曲线</li><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9-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br>煤炭<strong>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strong>的比重自1978年至今始终处于70%上下,最低为66.0(2013年),最高为76.2(1990年),<strong>占全社会排量</strong>比重不应当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li></ul><hr><p>视频时间:00:28:1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那中国这么多煤用在了哪儿呢?2013年的这三十六亿吨,我们可以看一下,它其中三亿八千万吨烧在了京津冀,而这三亿八千万吨当中,有三个亿烧在河北。”</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未找到2013年相关数据,2012年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z8yHJ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数据</a><br>2012年煤炭消费量为:北京2270万吨,天津5298万吨,河北31359万吨,合计38927万吨,基本无误。</li></ul><hr><p>视频时间:00:32:4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北京强霾天气外来污染源输送占1/5</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气象局:<a href="http://t.cn/Rwrkg4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北京强霾天气外来污染源输送占1/5</a></li></ul><hr><p>视频时间:00:33:23</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你们江苏,每三十公里就有一个电厂。”</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冰冷雨天:<a href="http://t.cn/RwdxVk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柴静老师,请注意一点细节</a><blockquote><p>实际上这个“三十公里”的说法出于去年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的一段发言。<br>刘振亚的发言原文是这样的:“特别是近年来东中部地区雾霾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电装机分别是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strong>沿长江平均30公里一个电厂</strong>,从南京到镇江平均10公里一个电厂,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br>刘振亚的这段话就不太有说服力,比如从武汉到南京600公里长江,有20个发电厂吗?而柴静老师再一次加以改造,成了“江苏省内”这就不应该了。而且从“长江沿岸”到“江苏省内”就是从直线概念升级到了平面概念,这时只能说“每平方公里多少”,而不能还说“隔多少公里一个”了。</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3:43</p><p>旁白引用:<br>“而被夹在中间的上海,它自己烧的煤也不少,它是单位燃煤量最高的国际性大都市,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要烧掉十公斤煤炭。”</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关于“单位燃煤量最高的国际性大都市”的相关数据</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上海的单位城区面积燃煤量参见: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z8yHJ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数据</a><blockquote><p>城区面积:6341平方公里<br>2012年煤炭消费量:5703万吨<br>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8.99公斤/平方米</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4:29</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3429.png" alt="00342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那这样的褐煤我们用了多少呢?这是这些年来我们生产它的曲线。”</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li><li><a href="http://t.cn/Rw1umE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KNOEMA世界数据图册</a><br><img src="/images/UTD/003429-1.png" alt="003429-1"></li></ul><hr><p>视频时间:00:35:3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给它洗干净,那么在中国我们洗了多少呢?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上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费的叫灰分的东西。我们就这么把它拉着,用汽车拉用火车拉,满世界地跑,再放到煤炉子把它烧出来,毫无作用。”</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中华商务网:<a href="http://t.cn/Rw13v4v"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我国煤炭入洗发展空间巨大</a><blockquote><p>美国原煤入洗率在60%左右,南非和俄罗斯在60%以上,澳大利亚和<strong>英国入洗率在75%以上</strong>,加拿大和德国为95%,而<strong>我国(2002年)只有34%</strong>。</p></blockquote></li><li>中国能源报:<a href="http://t.cn/Rw13vD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将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a><blockquote><p>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strong>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59.8%</strong>。</p></blockquote></li><li>百度知道:<a href="http://t.cn/Rw13PT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a><blockquote><p><strong>我国当前的煤炭入洗率较低,大约在20%左右</strong>,而美国为42%,<strong>英国为94.9%</strong>,法国为88.7%,日本为98.2%。</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6:03</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3603.png" alt="003603"></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即使在中国城市里面,我们现在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烧散煤,他们烧的量不算大,只有百分之二十,但是这百分之二十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跟所有的大电厂加起来一样多,就这么厉害。”</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与“四分之一”相关的数据</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新华网:<a href="http://t.cn/RP5cvS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煤改气”难成我国雾霾防治“撒手锏”</a><blockquote><p>据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汉臣估算,工业锅炉、家庭取暖、餐饮用煤等“散煤”的煤炭消耗量在6亿吨-7亿吨,<strong>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20%</strong>,仅次于电力行业,在非电行业最多,排放二氧化硫接近1000万吨,<strong>与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齐平</strong>,排放氮氧化物是320多万吨,位列第三,仅次于电力和机动车,高于水泥行业排放总量。</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6:17</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3617.png" alt="003617"></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最要命的是,它的毒性还非常大,在北京,冬天PM2.5的毒性远远大于夏天,光致癌物的含量,就是夏天的25倍。它为什么会这么高,就是因为散烧煤炭是主要原因之一,它的致癌物的排放因子是非常高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手数据来源,可参考:</li></ul><ol><li>《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a href="http://t.cn/RwdomQn"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黄翠玲等,2001)</a></li><li>《北京市部分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探讨》<a href="http://t.cn/Rwdo3Q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曾凡刚等,2002)</a></li><li>“Season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tmospheric PM10 of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href="http://t.cn/RwdoBlz"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Zhou et al., 2005)</a></li><li>“Annual variati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ompounds in PM2.5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of Beijing”<a href="http://t.cn/Rwdodc1"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uang et al., 2006)</a></li><li>“Molecular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PM2.5 from Beijing during 2006”<a href="http://t.cn/RwdoD30"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i et al., 2013)</a></li><li>《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a href="http://t.cn/Rwdosb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王超等,2015)</a></li></ol><ul><li>综合以上文献,北京市不同检测点冬季与夏季PAHs含量的比值在<strong>2至几百之间不等</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37:42</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3742.png" alt="00374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煤炭消耗量越多的地方,它的PM2.5的浓度几乎也就是越高。”</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左图:未找到直接来源;或可根据: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z8yHJG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国家数据</a> 推算。</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右图:“Global Estimate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Based Aerosol Optical Dept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a href="http://t.cn/zjD8Mx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Aaron van Donkelaar et al., 2010)</a><br>(单位应当是<strong>微克/立方米而非毫克/立方米</strong>)<br><img src="/images/UTD/003742-1.png" alt="003742-1"></li></ul><hr><p>视频时间:00:38:24</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2014年<br>74个主要城市<br>PM2.5的年均浓度平均下降了11.1%<br>但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8个城市</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新京报:<a href="http://t.cn/Rw5dmE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去年74个城市PM2.5平均下降11%</a></li></ul><hr><p>视频时间:00:39:09</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3909.png" alt="00390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的车在十年之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10年一年我们增加的车是多少呢?八十万。”</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18-25 民用汽车拥有量</li><li>北京晨报:<a href="http://t.cn/Rw1dIQ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治堵这一年 摇号减少60万新车上路</a><blockquote><p>2010年,北京新增汽车<strong>81万辆</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39:31</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3931.png" alt="00393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北京本地的污染源当中,最大的就来自机动车。”</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北京市环保局:<a href="http://t.cn/8sOWPUL"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正式发布</a></li><li>知乎:<a href="http://t.cn/Rw8gyt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大脸撑在小胸</a></li></ul><ol><li>原答主Jun引用<a href="http://t.cn/8kBk1x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研究员的论文</a>,来说明机动车对北京PM2.5的影响并非31.1%,而是4%</li><li>原答主未考虑机动车间接导致的空气污染,除了汽车尾气以外,一半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一半的土壤尘也由机动车造成,综合考虑后根据原答主提供的论文,也可推算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strong>在20-30%左右</strong>。</li><li>柴静的数据图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她对“机动车”这一项的理解。</li></ol><hr><p>视频时间:00:39:3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某城市(杭州)一年的雾霾日达到两百天以上。”<br>“因为它(杭州)是全国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平均两个人一辆车,所以它的机动车污染要占到(接近)百分之四十。”</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新闻网:<a href="http://t.cn/Rw1dyj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杭州机动车保有量破110万 后市场混乱或迎洗牌</a><blockquote><p>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10万辆,相当于<strong>每三人拥有一辆车</strong>,是国内<strong>人均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城市</strong>。</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钱江晚报:<a href="http://t.cn/RwjkfU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年,杭州有154个雾霾天</a><blockquote><p>2013年1到10月,据气象部门统计,杭州主城区出现了<strong>209天雾霾天</strong><br>杭州曾做过一份《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其中说到机动车尾气、燃煤、扬尘和其他,是杭州PM2.5的主要来源。大致的比例是这样,<strong>机动车尾气占近40%</strong>,燃煤占33%,扬尘占8%,其他则占19%。</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0:1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东京不是比北京车多吗,我们怎么没有看到这么严重的污染呢?北京市交通委给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东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坐轨道交通,他们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人在开车。北京有多少呢?北京有百分之三十四的人开车,而且是在中心城区基本这么堵着,一堵的时候一怠速排放是两倍以上,一刹车重金属的排放会更多。”</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汽车报:<a href="http://t.cn/8sq57x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李春利:治理交通拥堵可借鉴“东京模式”</a><blockquote><p>目前,东京是世界上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几十条城市铁路和地铁组成的立体公共交通网覆盖整个东京圈,总里程超过2300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2000多万人次,承担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strong>在早高峰时的市中心区, 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乘坐小汽车的仅为6%</strong>。<br>出行方式的数据差距更大。<strong>北京总体的小汽车出行比例是34%</strong>,东京是13%,北京是东京的2.5倍。轨道交通出行东京达到了86%,北京是12%,东京是北京的7倍,这两个关键数据看出了北京和东京的差距所在。</p></blockquote></li><li>(虽然数据对上了,但是东京的数据用的是早高峰时,北京用的数据是整体出行比例,为什么不都用整体出行比例?)</li><li>Bureau of Urban development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 href="http://t.cn/RwdxHQ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Basic concept of public transport planning in Tokyo</a><br><img src="/images/UTD/004019.png" alt="004019"></li></ul><hr><p>视频时间:00:40:4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在北京每天的高峰期的时候,六环以内每个小时的PM2.5排放量是多少?一吨。”</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手数据,但可信度较高,参考报道:城市快报:<a href="http://t.cn/R7p2aD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两分钟“画”出汽车“污染地图”</a><blockquote><p>日前,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毛洪钧教授课题组研发了一套可完整“追踪”城市每条道路上机动车排放情况,并实时绘制出机动车“污染地图”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可为城市空气质量模型、雾霾预报预警系统提供详细的机动车“排放清单”,同时也可为政府限牌、限号、黄标车淘汰、路查路检、低排区限行等调控政策提供效果评估和改进建议。</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0:53</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4053.png" alt="004053"></p><p>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a href="http://t.cn/RwdiLz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中的交通问题</a><br><img src="/images/UTD/004053-1.png" alt="004053-1"><br>数据应当为:1公里以内7%,<strong>2公里以内19%(7%+12%,而非12%)</strong>,5公里以内44%</li></ul><hr><p>视频时间:00:42:39</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4239.png" alt="00423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北京每一天在凌晨的时候,都会出现污染的峰值,而且是每天恒定出现,永远比当天下午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大概要高出两倍。”</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元素碳和有机碳”一手数据,可参考</li></ul><ol><li>《北京地区夏季PM10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 》<a href="http://t.cn/RwdPS1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王雪松,李金龙,2003)</a><blockquote><p>结果表明,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有机碳气溶胶以及PM10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则主要受一次成分的影响。</p></blockquote></li><li>“Estimation of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s using highly time resolved PM2.5 measurements”<a href="http://t.cn/RwdPpL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Kim et al., 2011)</a><blockquote><p>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estimated SOCs show peaks at around 15:00 local time (LT) while POC, TOC and EC concentrations show peaks at morning and midnight.</p></blockquote></li><li>“Elemental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of Athens.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and estimates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a href="http://t.cn/RwdPHX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rivas et al., 2012)</a><blockquote><p>Significant evening OC levels were observed during both periods. Organics from fresh afternoon traffic emissions, combined with persisting secondary particles, were <strong>trapped in the shallow boundary layer</strong>, resulting at high levels around midnight.</p></blockquote></li></ol><ul><li>纪录片在此处试图引导观众建立以下联系:北京凌晨的有机碳污染峰值是由于夜晚柴油车排放的缘故;而上述论文一定程度上反驳了这一观点。</li></ul><hr><p>视频时间:00:44:16</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4416-1.png" alt="004416-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所以柴油车的比例也不算高,它跟散煤差不多,并不多,只占百分之十七,但是它的氮氧化物的排放,要占所有机动车的百分之七十,它的一次性颗粒物的排放,要占到多少呢?99%。”</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环保部《2013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国家环保部:<a href="http://t.cn/RwrgFPs"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3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a><blockquote><p>柴油车<strong>占16.1%</strong><br>全国柴油车排放的NOx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strong>PM超过90%</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8:55</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4855.png" alt="004855"></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从2004年到2014年,车用柴油标准三次落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视频中原表格,可参考</li></ul><ol><li><a href="http://t.cn/RwrkU4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lobal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Regulations</a><br>欧盟、美国(加州/其它)、日本、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澳大利亚、香港、印度、韩国的部分排放标准</li><li>ICCT(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 <a href="http://t.cn/Rwrk4V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lobal passenger vehicle standards</a><br>巴西、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墨西哥、韩国、美国的与乘用车相关的各类标准</li><li>TransportPolicy.net: <a href="http://t.cn/Rwrk55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Global Comparison: Fuels</a><br>中国、印度、欧盟、美国的燃油标准对比;点击左侧“Fuels”可查阅澳大利亚 、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国、欧盟、印度、伊朗、日本、墨西哥、俄罗斯、韩国、美国(加州/其它)及国际标准(ISO)的燃油标准</li></o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环境报:<a href="http://t.cn/RwrFMb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油品标准制定权该由谁执牛耳?</a><blockquote><p>在柴油方面,<strong>从2004年实施国2机动车排放标准以来,到2014年国4重型柴油车(机)排放标准的实施,车用柴油标准已经3次落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strong>,国2、国3排放标准是在国1柴油标准条件下实施的,国4排放标准是在国3柴油标准条件下实施的。</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49:22</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04922.png" alt="004922"></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br>每提高一个等级,排放可减少10%。</p></blockquote><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看上去有好油,我们有国IV以及以上的油,但是这部分油只占百分之三的比例。这就是杭州的痛苦,杭州有钱,想买好油,但是2013年以前就是没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只能烧国III的油。”</p></blockquote><p>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科学院车用燃料及添加实验室</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二)第一点</li></ul><ol><li>现阶段我国油品质量的确总体低于发达国家,不过并不存在量级的差别,并且未来目标上也将与发达国家看齐。</li><li>京V汽柴油的硫含量相比京Ⅳ油品中的硫含量从50ppm降到了10ppm,主要指标符合同阶段欧V油品标准。</li><li>国Ⅳ以及以上标准的成品油占的比例<strong>不止3%</strong>。</li></o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视频中原表格,参见上一条相关数据。</li></ul><hr><p>视频时间:00:50:1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加油站如果不加这个油气回收装置的话,它蒸发出来的量是这么大,每一升大概要蒸发出1.5克到大气空中来。而且我们平常开车的油箱,也会自己蒸发出来,它蒸发强度大到什么程度?就是在北京,我们光蒸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就比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还要多。”</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汽油车加油过程油气蒸发损失试验方法》<a href="http://t.cn/RwrdsnO"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何仁等,2010)</a><blockquote><p>所有的汽油车都要经过加油后才使用的,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美国环境保护署估计的排放因子为1.32g/L。现在中国使用的一般汽油车只安装活性炭罐,根据文献估计排放因子可减小为1.02g/L。<br>实验结果:(ORVR指车载油气回收系统)<br><img src="/images/UTD/005018.png" alt="005018"></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rgzE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第七章 废气控制</a><blockquote><p>1.油箱、化油器——挥发之汽油气体,主要为HC,<strong>占HC废气的20%</strong>。<br>2.曲轴箱——经活塞与汽缸壁漏入曲轴箱之吹漏气,主要为HC,占HC废弃的25%。<br>3.排气管——燃烧后排出之气体,主要为HC、CO、NOx,<strong>占HC废气的55%</strong>。</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g2hj"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废气排放检测的必要性</a><blockquote><p>碳氢化合物总称为烃类,是发动机未燃尽的燃料或分解产生的气体。汽车排放污染物中的HC20%~25%来自曲轴箱窜气,<strong>20%来自化油器与燃油箱的蒸发;其他55%由排气管排出</strong>。</p></blockquote></li><li>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a href="http://t.cn/RwrgtC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实现城市机动车高效减排的科学管理建议[PPT]</a><br><img src="/images/UTD/005018-1.png" alt="005018-1"></li><li>综合上述资料,<strong>油箱蒸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不会比汽车尾气所排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更多</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51:0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这个小标委(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呢,就是绝大部分,大部分吧,还是这个石化行业的人,大概是百分之六十七左右;大标委(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更多,大标委几乎,我记得好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石化行业的人;标委会的秘书处也在石化行业那儿。”</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法治周末:<a href="http://t.cn/zRiESM8"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谁在控制油品标准制定</a><blockquote><p>而油品的标准制定,也掌握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化标委会”)手中。根据记者了解,在石化标委会中,<strong>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strong>、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且<strong>秘书处设在中石化</strong>。</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sHbv"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关于成立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等六个分技术委员会的批复</a><br>根据<a href="http://www.cptcstd.org/Attach/20080904113621375.doc"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附件1: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委员名单[doc]</a>,委员共57人,其中41人属于石化行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1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6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人、河南省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1人、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1人),<strong>占比71.93%</strong></li></ul><hr><p>视频时间:00:57:5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除了我们的油品标准低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在我出发之前远远没有想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一半的油是完全失控。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远洋货轮带来的污染之大,在靠近海岸线四百米的地方,它排放的污染相当于五十万辆大卡车。所以在深圳,百分之六十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深圳商报:<a href="http://t.cn/RhgL9k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深圳率先开展港口船舶污染实质性治理工作 每年2亿元补贴“绿色航运”</a><blockquote><p>目前,大多航船采用含硫率3%左右的重油作为燃料,每年排放二氧化硫约1.6万吨,<strong>占我市总排放量的65.8%左右</strong>;氮氧化物1.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4.1%左右;排放细颗粒物(PM2.5)1600吨,占总排放量的5.8%左右。研究表明,一艘排水量10万吨的大型集装箱船一次停靠过程中的PM2.5排放量就相当于5.95万辆国Ⅳ柴油货车一天的排放量。</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二)第三点<blockquote><p>根据微信公众号“新兴产业观察者”的数据,轮船用的<strong>重柴油或者渣油占燃料油的比例接近一半(47%)</strong>,而燃料油占总油量消耗量的比例是6.6%,也就是说,<strong>船舶运输占石油消耗的比例是3%</strong>。</p></blockquote></li><li>“四百米”和“五十万辆大卡车”可能是错误引用了此文 GAS2:<a href="http://t.cn/SqDZS8"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One Container Ship Pollutes As Much As 50 Million Cars</a><blockquote><p>But newly released data from Europe suggests that <strong>a single container ship may cause as much pollution as 50 million cars</strong> and release as much as 5,000 tons of sulphur oxide into the air annually, contributing heavily to global warming.<br>Even if the sails were just used to get the ships away from port, that would represent a major reduction in pollution since 70% of ship emissions are <strong>within 400km of land</strong> and fuel consumption.</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0:58:3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也有可能你会生活在机场的边上,飞机一起飞,一吨煤油没有了,一落地,一吨煤油没有了,所以(广州)白云机场(每天)排污量相当于六十万辆出租车的同时排放。”</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广东省气象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广州日报:<a href="http://t.cn/RwrBTP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飞机起降成空气污染物新来源</a><blockquote><p>一些以前被忽视的排放源,其排放量也开始逐年增加,吴兑认为最为明显的就是飞机等航空器起降以及巡航带来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比如一架空客A380,<strong>起降一次耗费的燃油量将近2吨</strong>,相当于数千辆汽车的排放。以一天白云机场起降近千架航班计算,<strong>排放量相当于几十万辆汽车</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05:05</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10505.png" alt="010505"></p><p>数据来源:国际钢铁协会、中国国家统计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国际钢铁协会:<a href="http://t.cn/RwrBOwz"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1980-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a></li><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3-1 国内生产总值</li></ul><hr><p>视频时间:01:12:0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在中国,每天要消失八十个自然村,我们房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在中国一共有200多家地级市,其中184家要建成国际大都市。现在中国有13亿人, 但如果我们把目前城市规划当中这些人口都加起来的话它是34个亿。”</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家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都市快报:<a href="http://t.cn/zl1OpUO"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过去10年 全国每天消失80个自然村</a><blockquote><p>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10月20日透露,相关部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比较妥当的说法是<strong>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strong>”。</p></blockquote></li><li>华商网:<a href="http://t.cn/RwrBIBB"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住房平均寿命仅30年(图)</a><blockquote><p>其实,“国内新住宅平均寿命仅30年”早在2006年举行“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学术研讨会”上就提出来了。</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人民网:<a href="http://t.cn/RwrBx2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183个城市争建国际大都市 全不顾实事求是</a><blockquote><p>在2005年7月21日召开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批评有的城市在城市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他表示,全国竟有<strong>183个城市</strong>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实际上是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p></blockquote></li><li>新华网:<a href="http://t.cn/8sjnKh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90%地级市争建新城新区 如何避免成“死城”?</a><blockquote><p>“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strong>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strong>。这意味着现在中国一倍的人口也装得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说,由于规划脱离实际,各个新区为招商引资互相压价,结果往往“两败俱伤”。</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13:01</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十五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六十亿吨,我们的用车量会达到四亿辆。”</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中国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a href="http://t.cn/zObF7R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英文版</a><a href="http://t.cn/zOVMyp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文版</a><br><img src="/images/UTD/011301.png" alt="011301"><blockquote><p>“ In the $10 price scenario, China uses 492 million tons less coal compared with business as usual in 2030 (a difference of 15 percent). Under the $20 price scenario, coal use drops by 770 million tons compared with business as usual (a difference of 23 percent). ”<br>(原文未列出Business as usual时的使用量,但根据上文推算,<strong>该值在3280~3350 million tons左右,即三十亿吨</strong>。)</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中国经济新闻网:<a href="http://t.cn/8sn0KOy"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王青:中国汽车市场将面临需求和制度的双重转变</a><blockquote><p>经过四种预测方法对中国汽车中长期增长情况的预测,到2023年,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和总保有量将分别达到235辆和<strong>3.4亿辆</strong>,届时新车产销规模约为3800万辆。<br>(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p></blockquote></li><li>《中国乘用车与商用车保有量预测》<a href="http://t.cn/Rwr1rI6"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郝瀚等,2011)</a><blockquote><p>中国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2.9亿辆和<strong>4—5.2亿辆</strong>,其中乘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且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2—2.6亿辆和3.5—4.8亿辆。商用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0.33和0.47亿辆。</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1kR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发展低碳汽车燃料政策建议报告》</a><blockquote><p>据国际能源署 (IEA)预计,中国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2.3亿辆,2030年将<strong>超过4亿辆</strong>。(IEA, 交通能源与 CO2,2009)<br>(但在IEA:<a href="http://t.cn/Rwr1sC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Transport, Energy and CO2</a>中并未找到相关表述。)</p></blockquote></li><li>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a href="http://t.cn/RwreeZ7"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a><br><img src="/images/UTD/011301-1.png" alt="011301-1"></li></ul><hr><p>视频时间:01:15:43</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11543.png" alt="011543"></p><p>数据来源:中科院</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中科院相关支持数据</li><li>北京市环境保护局:<a href="http://t.cn/RwrCWd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APEC蓝的启示</a><blockquote><p>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初步评估结果:<br>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下均用简称)等减排比例分别达到54%、41%、68%、63%和35%左右。<br>PM2.5、PM10、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5%、44%、57%和31%</p></blockquote></li><li>北京市环境保护局:<a href="http://t.cn/RwrC81u"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减排才是硬道理APEC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出炉</a><blockquote><p>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br>全市分别削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约39.2%、49.6%、66.6%、61.6%和33.6%,平均削减50%左右。</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16:34</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在可能是一年的产值37000多亿,吸纳就业人口可能是3900多万人,这也是一个产业。”</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37000多亿”和“3900多万人”的支持数据。</li><li>国务院:<a href="http://t.cn/Rwr9VS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a><blockquote><p>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strong>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strong>。<br>到2015年, 节能环保产业<strong>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17:39</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11739.png" alt="01173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但是从1970年以来,洛杉矶的车辆还在上升,上升了这么多,三倍;但它们排放呢,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五。”</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知乎:<a href="http://t.cn/RwQGtL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Jun</a> 修订4 原答10(回答已删除)</li></ul><ol><li>VMT的数据多了个0,扩大了10倍。</li><li>汽车和卡车用量(VMT)和排放总量(Cumulative CA vehicle emissions for NOx and HCs)的数据来源:<a href="http://t.cn/Rw8hGF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Key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Air Quality in California</a>;其中VMT数据吻合但有缺失,但Emissions和左侧Pollution数据不吻合</li></ol><table><thead><tr><th align="center">年份</th><th align="center">VMT(billion)</th><th align="center">Emissions(million tons/year)</th></tr></thead><tbody><tr><td align="center">1970</td><td align="center">110</td><td align="center">1.6</td></tr><tr><td align="center">1980</td><td align="center">155</td><td align="center">1.6</td></tr><tr><td align="center">1990</td><td align="center">242</td><td align="center">1.4</td></tr><tr><td align="center">1995</td><td align="center">271</td><td align="center">1.1</td></tr><tr><td align="center">2000</td><td align="center">280</td><td align="center">1.2</td></tr></tbody></table><hr><p>视频时间:01:18:35</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洛杉矶)一千七百多万人,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辆车,都快人手一辆了。整个加州,一天之内,8.5亿的行程,所有的燃料加起来都够来回月球一千六百趟。”</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 href="http://t.cn/Rwr6aA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istorical Monthly Vehicle Miles of Travel 1972 -2014 (In Billions)</a> (每天8.5亿公里,折合至英里/每月为15.845billion,基本吻合)</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r6PC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ity-data</a><blockquote><p>洛杉矶市2013年人口:3,884,307</p></blockquote></li><li>Wikipedia: <a href="http://t.cn/zO60Ak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Los Angeles County</a><blockquote><p>洛杉矶郡2013年人口:10,017,068</p></blockquote></li><li>Los Angeles Almanac: <a href="http://t.cn/Rwr6GzR"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Vehicle Registrations</a><blockquote><p>洛杉矶郡2008年登记各类车辆共计:7,499,722</p></blockquote></li><li>STREETS BLOG LA: <a href="http://t.cn/8kJoEIK"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Density, Car Ownership,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Future of Los Angeles</a><br>(此处Los Angeles指The greater Los Angeles Region)<br><img src="/images/UTD/011835.png" alt="011835"></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一千六百趟”的相关数据支持</li></ul><hr><p>视频时间:01:19:11</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加州柴油车1061745辆<br>每辆车平均耗油量35.2升/车/天</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1061745辆”和“35.2升/车/天”的支持数据</li><li>Diesel Techonology Forum: <a href="http://t.cn/RwrhQG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Total Diesel Passenger Vehicles</a><blockquote><p>California 2013 Diesel Total 609,212</p></blockquote></li><li>Board of Equalization - State of California: <a href="http://t.cn/Rwrhkt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TAXABLE DIESEL GALLONS 10 YEAR REPORT (NET OF REFUNDS)</a><br><img src="/images/UTD/011911.png" alt="011911"></li></ul><hr><p>视频时间:01:19:24<br>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根据加州空气资源部的估计,南加州空气中71%的致癌物质都由柴油车产生。”</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strong>并非加州空气资源部的估计</strong></li><li>实际来源为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a href="http://t.cn/RwBkXa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Major Air Toxics Study Finds Vehicles Dominate Cancer Risk November 5, 1999</a><blockquote><p>AQMD found that that <strong>diesel soot accounted for 71% of the cancer risk</strong>, 1,3 butadiene (a byproduct of incomplete combustion in engines) 8% of the risk, benzene (mostly from motor vehicles) 7%, carbonyls (including formaldehyde and acetaldehydes from both mobile and stationary sources) 3%, and other pollutants (primarily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11%.</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21:03</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全年发出重卡柴油车检查传票29913起<br>最终结案3281起<br>罚款1336880美元</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加州空气资源部(California Air Resource Board): <a href="http://t.cn/RwBDrS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3 ANNUAL ENFORCEMENT REPORT SUMMARY</a><blockquote><p>Heavy-duty Diesel Field Inspections and Citations: conducted 29,913 inspections, issued 3,281 citations, and collected $1,336,880 in penalties.<br>(重型柴油车路检及传票:进行<strong>29913次路检</strong>,发出<strong>3281张传票</strong>,罚款1336880美元。)</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23:11</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12311.png" alt="012311"></p><p>文字引用:</p><blockquote><p>洁净的大气带来的效益远高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本</p></blockquote><p>数据来源:美国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strong>未在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网站找到相关数据</strong></li><li>实际来源为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EPA):<br><a href="http://t.cn/RwBDtX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 Clean Air Act - Second Prospective Study - 1990 to 2020</a><br>(且图表数值轴应当以Billion为单位)<br><img src="/images/UTD/012311-1.png" alt="012311-1"></li></ul><hr><p>视频时间:01:23:29</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12329.png" alt="012329"></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来看看伦敦的曲线,很多人都跟我将说伦敦要等了四十年、五十年才把污染治好我们也得等这么久,但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这儿(1960~1970段),从他们开始治理污染的前十年,他们就把污染物降低了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极大的改善。”</p></blockquote><p>数据来源:Ren 2000, Hutchingson et al. 2004 and Okubo 2013</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本处是全片唯一一次给出了论文(或文章)出处的地方,这三篇论文(或文章)分别是:</li></ul><ol><li>“Japanese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Features.”<a href="http://t.cn/RwRZKO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Ren, 2000)</a></li><li>“Air Quality in London and Tokyo: A Comparison.”<a href="http://t.cn/RwRZOlU"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utchingson et al., 2004)</a></li><li>“Mt. Fuji Lovers Get Bonus with More Days to See It from Tokyo.” <a href="http://ajw.asahi.com/article/behind_news/social_affairs/AJ201302250003"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Okubo, 2013</a></li></ol><ul><li>单从标题就可以看出,第一篇和第三篇论文(文章)都是关于日本东京的,而和伦敦完全没有关系,这个图表其实来自于第二篇论文。<br><img src="/images/UTD/012329-2.png" alt="012329-2"></li><li>之所以会引用第一篇和第三篇论文(文章),其实是转引自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a href="http://t.cn/RPLVQev"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Urban China : Toward Efficient,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a><br>在这本书的第453页Box7.1中,使用了伦敦和东京治理污染的对比图,其中伦敦的图是直接从Hutchinson(2004)中拿来用的,而东京的图则加入了新的数据,因为Hutchinson(2004)关于东京的数据只到1987年左右就结束了;在Box的最后有这样一段文字:Box sources: Ren 2000; Bell, Davis, and Fletcher 2004; Hutchinson and others 2004; Okubo 2013。可以猜测纪录片引用的就是这个图表,但是要么是忘了检查引用是否正确,要么是原本打算放上伦敦与东京的对比数据但后来又把东京的数据撤掉了。<br><img src="/images/UTD/012329-3.png" alt="012329-3"></li></ul><hr><p>视频时间:01:23:4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伦敦大烟雾事件发生的时候,英国的能源结构中将近百分之九十是煤炭;1953年,颗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欧盟标准的十倍。”</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直接数据</li><li><a href="http://t.cn/RwBmx0c"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60th Anniversary: Digest of United Kingdom Energy Statistics</a><br>1948年,煤炭<strong>占主要能源的90%</strong>,<strong>占最终能源使用则为77%</strong>。<br><img src="/images/UTD/012348-1.png" alt="012348-1"></li><li>“Reassessment of the Lethal London Fog of 1952: Novel Indicators of Acute and Chronic Consequences of Acute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a href="http://t.cn/zY1RFwo"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Bell and Davis, 2001)</a> (注:TSM应当为TSP)<br><img src="/images/UTD/012348-2.png" alt="012348-2"></li></ul><hr><p>视频时间:01:26:46</p><p>图表引用:<br><img src="/images/UTD/012646.png" alt="012646"></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现在世界平均的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比例是很高的,大概百分之二十四,因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那中国是多少呢?我们只有百分之五。为什么我们这么低?从小到大我听到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煤多、贫油、少气的国家,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但这完整吗?”</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份额<br><a href="http://t.cn/RwBnqWH"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3年</a>: 23.9%<br><a href="http://t.cn/R7qKXNQ"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年</a>: 23.7%</li><li>中国国家统计局:<a href="http://t.cn/RZdT4MT"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统计年鉴2014》</a> 9-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blockquote><p>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11年5.0;2012年5.2;2013年5.8;</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Bm5m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中国煤炭资源与消费</a><br><img src="/images/UTD/012646-1.png" alt="012646-1"></li></ul><hr><p>视频时间:01:27:22</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我们的天然气探明多少呢?百分之二十二。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大量的天然气埋藏在中国大地之下黑暗不知名的深处。那我们的石油探明率是多少呢?百分之三十八。在每年探明的这些储量当中,比如说天然气,探明九千亿立方米,但我们开采了多少呢?一千亿立方米。”</p></blockquote><p>数据来源: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p><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国土资源部:<a href="http://t.cn/RZEdWAz"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2014中国矿产资源报告》</a><blockquote><p>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石油地质资源量1037亿吨,<strong>探明率33.8%</strong>,处于勘探中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strong>探明率18.4%</strong>,处于勘探早期。</p></blockquote></li></ul><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三)第四点</li></ul><ol><li>从国土资源部网站可以查到的数据是,2012年我国天然气<strong>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是9612.2亿立方米</strong>。</li><li>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是,2012年我国<strong>天然气产量是1077亿立方米</strong>。</li><li>到2013年底,我国天然气可采常规剩余储量是3.3万亿立方米,当年<strong>天然气产量是1171亿立方米</strong>,储采比是28。</li><li>我国油气勘探总体进入低品位资源勘探阶段,勘探成本不断上升。</li><li>虽然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实现全球第二大增量(9.5%,99亿立方米),但仍有巨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增加进口予以解决。</li></ol><hr><p>视频时间:01:27:5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他说拿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来说,它们有六千三百家天然气石油公司,我们有几家呢?3家;其中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美国有一百六十家天然气管道公司,我们(主体管道)有几家呢?3家,其中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一家手里——中石油。”</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0f0"><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f0"> 无 误 </span></center><ul><li>NaturalGas.org : <a href="http://t.cn/RwYIzWY"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Industry and Market Structure</a><blockquote><p>Producers - There are <strong>over 6,300 producers of natural gas</strong> in the United States.<br>Pipelines - There are <strong>about 160 pipeline companies</stro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perating over 300,000 miles of pipe.</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QwKM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a> (三)第四点<blockquote><p>目前,中石油已经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接四大气区和主要消费市场,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体系,<strong>已投运的油气管网占国内长输管道的80%左右</strong>,其中天然气管网里程超过4.7万公里,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惠及5亿人口,<strong>天然气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左右</strong>。</p></blockquote></li><li><a href="http://t.cn/RwRHs10"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3年度报告</a><blockquote><p>(第23页)公司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全国<strong>比重75%</strong><br>(第27页)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占全国<strong>比重80%</strong></p></blockquote></li></ul><hr><p>视频时间:01:32:3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中国有百分之一的环境争议事件进入了司法程序。”</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000"> 存 疑 </span></center><ul><li>未找到相关数据支持</li></ul><hr><p>视频时间:01:35:58</p><p>旁白引用:</p><blockquote><p>“后来我知道,在北京餐饮带来的PM2.5的污染占到至少百分之六。”</p></blockquote><center style="font-size:36px;font-style:bold;color:red"><span style="border:2px solid red"> 有 误 </span></center><ul><li>经济参考报:<a href="http://t.cn/zR4fqwx"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餐饮油烟成城市PM2.5罪魁 治理遇诸多薄弱环节</a><blockquote><p>王跃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总的来说,餐饮油烟<strong>在北京市大气中PM2.5中的比例约为13%,最高达15%</strong>,在<strong>京津冀地区所占的比例约为6%</strong>。</p></blockquote></li></ul><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r><p>本文片源:<a href="http://t.cn/Rwjlj0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Youtube</a><br>参考片源:国内片源全部已跪,请科学上网。<br>初稿完成:2015-03-12 @ 有道云笔记<br>最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柴静"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F%B4%E9%9D%99/"/>
<category term="穹顶之下"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A9%B9%E9%A1%B6%E4%B9%8B%E4%B8%8B/"/>
<category term="数据"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95%B0%E6%8D%AE/"/>
<category term="环境"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8E%AF%E5%A2%83/"/>
</entry>
<entry>
<title>从“拿不到特奖”说开去</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7/27/prize_otherword/"/>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7/27/prize_otherword/</id>
<published>2015-07-27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7T05:17:03.062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时隔八个月之后,对<a href="/2015/07/19/prize/">《我知道我拿不到特奖》</a>这篇文章做一点小小的说明。</p><p>这篇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评论,嘲讽得挺少,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结合最近几位学弟学妹的公众号文章,我觉得不妨从反面入手,也就是说,当我说“我知道我拿不到特奖”的时候,我不希望读者所理解的意思。</p><hr><p>首先,我最不希望给大家的一种观感,就是“怂”。有一位特奖大神评论说:“老实说,我觉得你很weak,很怂,胸怀太小。做点小破事就一味希望得到别人认可,不在主流价值观的认可里就开始吐槽。而且你的自我认同感也不够强。”</p><p>我在想,这位“大神”的自我认同感是不是过强了一点,不仅完全没读懂我的意思,还在这里瞎掺和。与他说的完全背道而驰的是,当我说“我知道我拿不到特奖”的时候,恰恰是我自我认同感最强的时候,恰恰是我最不追求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恰恰是我意识到,主流价值观所想要的和特奖所评价的并不完全一致的时候,恰恰是我将胸怀放到无限大的时候。</p><p>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什么是主流价值观?这位“大神”还不忘说一句“自述嘛,2000字,当然是要focus咯,我总不能乱吐”,看来他心里很清楚,平时的兴趣爱好、志愿公益、社团活动,凡是没有列在特奖的评分表里的东西,都是“乱吐”,都不是“主流价值观”认可的东西。</p><p>但这真的是主流价值观吗?大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是为了培养改变世界的人。在未来要改变世界,和今天的成绩、社工、科研有没有关系?有。但这个关系是线性而排外的吗?不是。所以“用特奖所考察的东西衡量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这种说法,和遭到工科院系普遍吐槽的“用毕业工资衡量社会贡献”又有什么区别呢?</p><p>如果你觉得上述逻辑看得有些眼晕,那不妨作个相近的类比。我在大二的时候,开始断断续续地去健身房,在大三上的时候才慢慢养成了算是比较定期的习惯。这时候,如果我说一句“我知道我拿不到马杯健美冠军”,奇怪嘛?大家一定会说,这不是废话吗?</p><p>然而这时一个肌肉壮硕的男子走过来,一看来头,嚯,正是今年马杯的健美冠军(并非实指,见谅),对我说:你前两年吃胖了竟然就不想拿健美冠军了(“不在主流价值观的认可里就开始吐槽”),而且你才锻炼了几天就自暴自弃(“你的自我认同感也不够强”),你真怂。这不莫名其妙吗?我的基础摆在这里,我明摆着不可能一天练成个瘦子,那我明确自己的目标,告诉自己,别老眼红那帮拿健美冠军的,你自个儿就这点斤两,做点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有何不可?</p><hr><p>其次,我也不希望大家觉得,当我说“拿不到特奖”的时候,就是要做一个普通人。</p><p>说实话,我自觉也算是一个比较高调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我从不把自己当普通人看待。我哪里不普通呢?接触新事物上手比别人快一些,做某些枯燥的事情比别人能多坚持一些,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比别人强一些,大致就是这些。但是因此我接过院刊编辑的时候马上就能把Indesign玩出花来,因此我马上就要完成Project Euler到目前为止522题的全部翻译,因此我在某位高中同学不幸过世之后,靠翻贴吧的聊天记录加搜索引擎,把一个说了大不敬的话的家伙给揪了出来。</p><p>其实,想要做一个普通人,才是更加困难的事吧?我想了想我认识的人,除了实在是点头之交,只要我深入了解一些,终究都有些奇葩的特长爱好,或是做过什么惊艳绝伦的事儿。我一直记得一个这样的例子:做一名顶尖的程序员很难,做一名顶尖的研究海豚的海洋学家也很难,但是如果你恰好是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又是一名有所涉猎的研究海豚的海洋学家,那么也许你能做出一个描绘海豚迁徙实时路线的网站,而在这个领域,你基本上就是最顶尖的人了。</p><p>这样的事情,我自己也有点相似的经历:我是一个不入流的程序员,高中学过一点编程,搞过一点竞赛;同时,在政治哲学这方面,我大概也只是略通皮毛,看过几本书听过几堂课,大概知道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但是这两个一结合,我就鼓捣出一个小程序,叫GOD KILLS,大体上来说,就是上帝打算杀N个人,这N个人各有特点,但是上帝不能乱杀,必须根据当天的道德准则,比如如果今天是康德的绝对律令,那就绝对不能杀人,如果今天是功利主义,那么就要杀那个降低社会福利的人,诸如此类。当然,这种“小破事”真是没什么好让别人认可的,只不过是寓教于乐,大家开心就好。</p><p>归根结底,我还是希望各位能努力做一个不普通的人,这又要回到我之前所说的,我们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来,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接受教育,是为了改变世界而培养自己。一名顶尖的程序员能够改变世界,一名顶尖的海洋学家能改变世界,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兼海洋学家,说不定你能拯救一个物种,这种改变世界的方式可是比创建一个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听起来帅气多了。</p><hr><p>第三,我希望大家不要把这篇文章看作不努力的挡箭牌。</p><p>在这篇文章中,我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事情能够靠不努力取得。拿特奖要努力,做一个不普通的人也要努力,想要躺着改变世界,最终大概只有被世界改变的份儿。</p><p>当时有同学问我,怎么像我一样靠纯手打来做课堂笔记啊?我想,同龄人中达到我的打字速度水平的,绝算不上是屈指可数。但是,愿意像我一样这么做的人,有几个呢?你得每节课都要去听课,这大概已经难倒了一大批视通识教育课为鸡肋的同学;然后你要找一个不算太偏远的位置方便听讲,然后不能迟到早退中途缺席或开小差;最后,你还得有耐心回去之后再把整个稿子重新整理润色,花费的时间绝对不比上课少。</p><p>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说的是效用函数,效用函数直接决定的是Objective Function,也就是规划问题所需要最优化的目标函数,而这和努力与否是不相干的。认清目标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努力,再下一步是努力,再再下一步还是努力,没有其它。</p><hr><p>我觉得吧,拿特奖这个事情,有时候真的得提前规划,当然,这未必是刻意地以拿特奖为目标的,但起码我觉得要“明智”地选课,“明智”地退课,这两条我就差得远了。反过来,我之前的大学规划,好像压根就没有冲着这个来,而且随着一步步地过下去,就越发地感觉到,在大学,尤其是清华这样勉强挤进一流的大学,你能获得的机会绝对比你能够好好把握的机会来得多。能拿特奖,一方面需要抓住一路上的机会,另一方面,特奖也未尝不是这些机遇中的一种而已。</p><p>学过经济学的同学,都应该知道,理性人要避免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所以,无论大学是过去一年、两年还是三年,都应该更多地放眼未来,从现在开始认清自己。我想,这才是我为什么要告诉自己“拿不到特奖”,还要特地把这些陈年烂谷子重新翻出来发一通感慨的意义。</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时隔八个月之后,对<a href="/2015/07/19/prize/">《我知道我拿不到特奖》</a>这篇文章做一点小小的说明。</p><p>这篇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评论,嘲讽得挺少,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结合最近几位学弟学妹的公众号文章,我觉得不妨从反面入手,也就是说,当
</summary>
<category term="杂谈"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6%9D%82%E8%B0%88/"/>
<category term="清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6%B8%85%E5%8D%8E/"/>
<category term="特奖"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89%B9%E5%A5%96/"/>
</entry>
<entry>
<title>第五讲:Kidney Exchange 肾脏交换(二)</title>
<link href="http://sx349.github.io/2015/07/03/ECON11/"/>
<id>http://sx349.github.io/2015/07/03/ECON11/</id>
<published>2015-07-03T07:00:0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08T23:32:08.404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三、AER(2007)<br>既然肾脏交换的轮换大小有了限定,那么这个限定到底是多少就是一门学问了,大了太复杂,小了又会有很多的轮换不能进行,所以AER(2007)这篇文章就考察了,如果我们允许轮换中的人数最多是2人、3人或4人,分别能够解决多少患者呢?</p><p>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剖析这个肾脏交换市场。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所谓的肾脏不适合,主要就是血型不适合和组织不适合,由于总共有四种血型(这里就先不考虑RH阴性的问题啦),“患者-捐献者”的组合一共就有16种。把这16种组合分成四组来考虑:<br>I. 血型一致: A-A B-B O-O AB-AB<br>II. 只看血型,捐献者可以给患者献血的:A-O B-O AB-O AB-A AB-B<br>III. 只看血型,患者可以给捐献者献血的:O-A O-B O-AB A-AB B-AB<br>IV. 相互都不能献血的:A-B B-A</p><p>前两组是血型适合的,这样的“患者-捐献者”组合进入市场,只能是因为组织不适合,而后两组则是血型不适合的。我们对比一下第二组和第三组,显然A-O和O-A从概率上来说应该是同一数量级的,但是由于A-O只有组织不适合的进入了市场,所以市场上的A-O组合一定远远少于O-A组合;其它的对应组合也是同理。</p><p>现在我们来做一些方便我们继续下一步的假设:</p><p>假设0:所有市场上的“患者-捐献者”组合,捐献者都不能把肾脏直接给患者,或是由于血型不适合,或是由于组织不适合。<br>之所以是假设0,因为这是市场的隐含前提,所以这篇论文并没有把这个列在自己的假设当中……</p><p>假设1:(大市场假设)任意一个患者和除了自己的捐献者之外的捐献者都没有组织不适合的问题。<br>因为市场足够大,我们可以假定每个患者总能在任意一个血型中找到充分多个和自己组织适合的捐献者,写成假设1这样只是进一步的简化了而已。</p><p>假设2:(长期假设)对于第三组的任意一个组合,经过配对之后一定都会剩下至少一对。<br>很容易验证,第三组的“患者-捐献者”组合想要进入轮换,一定会消耗掉一个第二组的组合,而第二组的组合本身是血型适合的,只有组织不适合的时候才会进入市场,因此第二组的数量远比第三组的数量要少,长期来看,最后第三组的组合一定都会剩下来。</p><p>假设3: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上A-B的组合数比B-A的组合数更多。<br>这就是统计数据,没说的……</p><p>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血型连连看:</p><p>1) 当最多只能进行2个组合对换时,显然的,每个第二组的组合可以解救一个第三组的组合,最后第二组全部用完,剩下第三组的。</p><p>对于任意第一组的组合X-X,如果和Y-Z进行对换,则从血型上来说,Z能给X输血,X能给Y输血,故Z能给Y输血,即Y-Z是血型适合的,要么是第一组内部解决,要么Y-Z是第二组的。如果是前者,每次匹配掉两个X-X;如果是后者,X-X每消耗一个第二组的组合,相应的第三组就少一个组合被解决,这是一换一,没有意义。所以第一组的每个组合都选择内部两两配对,最后有落单的就落单。</p><p>对于任意第三组的组合X-Y,如果和Z-W进行对换,W能给X输血,X能给Y输血,Y能够Z输血,所以W能给Z输血,但显然W和Z是不同的(否则X和Y就相同了),所以能解决第三组的一定只有第二组,在消耗完第二组的之后,第三组剩下的都不能解决。</p><p>对于任意第四组的组合,不妨假定是A-B,要么就用B-A解决,要么就用第二组的B-O,AB-A或者AB-O解决,显然后者还是一换一,没有意义,所以所有的A-B和B-A内部组合解决掉,两个组合哪个多就剩哪个,根据假设3,A-B就会剩下来。</p><p>所以当最多只能进行2个组合对换时,解决掉的组合数是:<br>N2=2*N(II)+2*N(B-A)+2*([N(A-A)/2]+[N(B-B)/2]+[N(O-O)/2]+[N(AB-AB)/2])<br>后面括号里的是下取整。</p><p>简单的解释一下,每个第二组的组合解决了两个组合,A-B和B-A中较少的那个(B-A)每次解决了两个组合,而第一组每种组合都内部解决了所有成对的。</p><p>2) 当最多只能进行3个组合轮换时,我们来看看,多出了哪些新选择:<br>首先,所有的X-X组合可以被塞进任意的对换中去了,所以X-X不会再有落单的组合了。<br>其次,AB-O这个组合可以通过和O-A A-AB或者O-B B-AB组成轮换,一次性解救两个第三组组合<br>第三,多出来的A-B组合,可以构成A-B B-O O-A或者A-B B-AB AB-A这样的轮换,从而被解救。</p><p>因此,此时能够解决的组合数变为:<br>N3=2*N(II)+2*N(B-A)+N(I)+N(AB-O)+min{N(A-B)-N(B-A),N(B-O)+N(AB-A)}</p><p>还是解释一下,首先每个第二组的组合至少解决了两个组合,但AB-O还能多解决一个第三组的组合;B-A每次解决两个组合没有变;第一组所有的组合都解决了,不用考虑落单了;最后,多出来的A-B可以加塞到B-O和AB-A的队伍中,就看是加塞的和被加塞的哪个更少一点了。</p><p>做个减法,我们有<br>N3-N2=k+N(AB-O)+min{N(A-B)-N(B-A),N(B-O)+N(AB-A)}<br>这里面的k就是第一组中落单的数量,最小是0最大是4。</p><p>3) 当最多只能进行4个组合轮换时,新增加的选择是,A-B可以构成A-B B-AB AB-O O-A这样的轮换,所以A-B可以靠加塞进AB-O来解救了,其它所有组合都没有新增成员。<br>N4=2*N(II)+2*N(B-A)+N(I)+N(AB-O)+min{N(A-B)-N(B-A),N(B-O)+N(AB-A)+N(AB-O)}<br>所以<br>N4-N3<=N(AB-O)</p><p>可以看出,N4-N3显然小于N3-N2,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选择最多允许3个组合进行轮换应当是最佳选择。模拟的结果也是如此,人口总数为100的模拟中,只能两人对换时,解救的患者期望为49.708人,允许三人轮换上升到59.714人,允许四人轮换上升到60.354人,而不加限定的结果是60.39人,从两人到三人提高了10个百分点,而三人到四人只提高了0.6个百分点。</p><p>这里留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考虑到四人就结束了?是因为我们发现三人到四人的提升空间已经很小了,后面越来越小不用考虑?还是因为之前说的现实情况限定了最多只能同时进行八台手术进行私人兑换?抑或是作者其实先做了模拟实验发现四人轮换的结果已经和没有限定很接近了所以就只讨论到四人?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一讲介绍肝脏交换市场的时候一并来解决。</p><hr><p>(2015.07.03 @ 微信公众号 @ 《第五讲:Kidney Exchange 肾脏交换(二)》)</p><hr>]]></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三、AER(2007)<br>既然肾脏交换的轮换大小有了限定,那么这个限定到底是多少就是一门学问了,大了太复杂,小了又会有很多的轮换不能进行,所以AER(2007)这篇文章就考察了,如果我们允许轮换中的人数最多是2人、3人或4人,分别能够解决多少患者呢?</p><p>首先,
</summary>
<category term="经济" scheme="http://sx349.github.io/categories/%E7%BB%8F%E6%B5%8E/"/>
<category term="匹配理论"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8C%B9%E9%85%8D%E7%90%86%E8%AE%BA/"/>
<category term="理论经济学"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7%90%86%E8%AE%BA%E7%BB%8F%E6%B5%8E%E5%AD%A6/"/>
<category term="器官移植" scheme="http://sx349.github.io/tags/%E5%99%A8%E5%AE%98%E7%A7%BB%E6%A4%8D/"/>
</entry>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