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里的范围指的是弹幕在容器中所在高度的范围。
- 此处可设置的弹幕类型
- 设置弹幕生成范围的方法
ranges()
- 重置所有弹幕生成范围的方法
resetRanges()
弹幕类型(键) | 默认生成范围 | 说明 | 弹幕堆叠的正方向 |
---|---|---|---|
top |
[0, 70] |
顶部弹幕 | 自上向下 |
bottom |
[0, 70] |
底部弹幕 | 自下向上 |
scroll |
[0, 100] |
所有除随机弹幕外的滚动弹幕(包括逆向的)的统称 | 自上向下 |
random |
[0, 100] |
所有随机滚动弹幕(包括逆向的)的统称 | 自上向下 |
这是我脑袋一热想出的说法,要解释的话就举些例子吧:
-
顶部弹幕创建的时候,第一条在最顶部,第二条距顶部远了一点,第三条距顶部比第二条还远。
视觉上来说,弹幕是自上向下在“堆叠”的。 -
底部弹幕创建的时候,第一条在最底部,第二条距底部远了一点,第三条距底部比第二条还远。 视觉上来说,此时弹幕是自下向上在“堆叠”的。
弹幕生成范围就是基于弹幕堆叠方向来算的,这里还是举两个例子:
-
假如我设置顶部弹幕的生成范围是
[20,70]
,实际上意味着顶部弹幕只能在自容器顶部20%
至70%
的高度之间生成。 -
假如我设置底部弹幕的生成范围是
[30,80]
,就意味着底部弹幕只能在自容器底部30%
至80%
的高度之间生成。
danmaku.ranges(keyOrObject, valueArr = null)
-
keyOrObject
- 代表弹幕类型的键 或 包含生成范围键值对的对象 -
valueArr
- 区间数组(在第一个参数为代表弹幕类型的键的情况下有效)
和属性danmaku.attrs()
方法的一样,是可以继承之前的配置的。
这个参数取值可以是一串字符串,代表待设置的弹幕类型;或者是一个包含生成范围键值对的对象。
此处可用的“弹幕类型”见上方。
仍然是举个栗子:
当这个参数为字符串的时候:
danmaku.ranges('top',[20, 70])
当这个参数为包含键值对的对象的时候:
danmaku.ranges({
'bottom': [30, 80],
'scroll': [20, 70]
})
-
默认值:
null
(无值) -
示例见keyOrObject的
这个参数的取值是一个代表闭区间的数组,其中第一个数组元素代表起始高度百分比,第二个数组元素代表结束高度百分比。
当keyOrObject
为字符串的时候,这个参数是必需的。
danmaku.resetRanges()
这个方法没有参数,会重置所有弹幕类型的生成范围为默认值。
默认值详见上方。